幼教论文:浅谈幼儿园午休安全组织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午休、安全组织、策略一、异物卡喉、入耳、入鼻、进入阴道等。二、突发性疾病三、异物砸伤、烫伤等。四、睡姿不正确导致的安全事故幼儿的安全关乎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幼儿的在园安全应建立在幼儿园、家庭之间的紧密配合,依赖于幼儿园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教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良好的班级常规建立、无空隙的安全教育、健全的应急措施等均是防范午休时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一)做好入园前体检,了解幼儿身体状况,做好应对措施。(二)做好幼儿基本情况摸底,重点了解幼儿对哪些物品过敏、了解幼儿的病史,建立体质特异幼儿档案,加强日常管理。(三)特殊幼儿特殊管理二、加强班级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餐后漱口、散步活动要进行。三、做好午休前检查。这个环节是预防幼儿午休时防止异物安全事件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入睡前的身体状况检查,摸摸幼儿的额头,观察幼儿面色和精神状况。其次是提醒幼儿尤其是女孩子将扎头发的皮筋、卡子等物品统一放在规定的位置,以免幼儿在入睡过程中把玩发生危险;第三,关注个别幼儿的衣物的装饰品,及时处理。有些孩子的衣物上有一些毛类、小亮片、小珠子之类的物品,一定要提醒幼儿将衣服放在不能触及的地方;第四,提醒幼儿不要给自己装纸巾,如果需要纸巾的话在班级固定位置拿取,用完之后及时丢弃,午休时不要拿在手中。教师在幼儿午休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及睡前故事帮助幼儿在轻松温馨的的环境下自然入睡。教师要提醒幼儿可以右侧卧位或者平躺,不允许幼儿爬睡和蒙被子睡。趴着睡对于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整个身体趴卧在床上,会压迫跳动着的心脏,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影响血液流动及循环,从而会导致胸闷,还会影响正常消化,午休质量大大降低,对于男孩子还会压迫生殖器官,习惯形成后不利于正常发育。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以正确睡姿为教育题材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了解爬睡及蒙被睡的危害,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入睡姿势,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在纠正睡姿时,提醒幼儿尽量也不要左侧位,以免过多压迫心脏,造成身体不适。1.因为有些幼儿园由于地方较小,区域中的柜子搬挪不方便,便将幼儿的床安置在区域之中。由于区域中材料丰富,有些幼儿不能及时入睡便会在柜子中。拿取物品玩耍,这样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尽量不要将幼儿的床铺放在区域之中防止发生幼儿玩异物发生危险和柜子不稳倒塌对幼儿造成的危害。3.午休时教师注意调控幼儿睡觉时头的方向,不要出现面对面、头顶头的现象,这样也避免了幼儿午休时相互影响,也避免了传染病的流行。这里的个别幼儿指的是入睡困难、精力旺盛幼儿,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幼儿。在午休时这些孩子由于调皮捣蛋入睡非常困难,在睡不着的情况下,一方面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例如玩被子,抠取被子中的棉花,撕扯缝被子的线头,并将线头缠绕在自己的手指上或男孩子的生殖器上,不知不觉中又睡着了,当睡醒时由于长时间血液流通不畅很容易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还有可能对自己周围睡着的孩子造成人身伤害。有新闻报道,在午休时某幼儿园一名男孩子在午休时抠摸女孩子的外阴。这样的案例不少见,所以在值班的教师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这些孩子要加强监管力度,多加关注,多观察幼儿的神色、表情。对于个别孩子的“告状”行为也要适当了解,避免发生意外。如果室内温度允许尽量让幼儿将手放在被子外边,如果有不好的动作和行为,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幼儿园要形成午休严格管理制度,做到每日午休值班领导全园巡查,了解值班教师的值班情况,在教师值班过程中做好对幼儿的照顾,及时盖好被子,控制室内温度,观察幼儿神色及午睡时的状态,不允许出现打盹、离岗、串岗现象,不玩手机做好幼儿午休记录。在午休时幼儿园必须有保健医生留守,并在幼儿午睡期间逐班进行检查,了解幼儿的入睡情况,观察幼儿的面色,及时提醒教师管理好本班幼儿。教育永远是给孩子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午休安全教育,对午休每个环节都要分别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一节教学活动,而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用幼儿熟悉的人物或动画人物作为教育的题材,也可以在幼儿睡前经常将一些关于午休安全的故事;还可以结合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洞洞很重要”、健康教育活动我们的身体、还可以结合“爱耳日”、“爱眼日”一些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请一些专业的家长来园对幼儿进行健康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功能以及保护身体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发生。幼儿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要坚持不懈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危险的判断能力,以强烈的责任心立足本职,做好本职,教育好管理好幼儿。
.
- 上一篇:幼教论文:如何实现良好的家园沟通
- 下一篇:科研论文:性格孤僻幼儿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