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调查报告本学期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以“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研究课题,立足课堂,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调查报告如下: 研究学习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用于信息交流的工具,“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大声地说,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和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一致,而认同个体之间语言能力客观存在的差异,力求不同程度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幼儿从想说到敢说、会说。(一)研究的对象(二)研究方法2.行动研究法:精选教材,针对不同领域和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进行加以实践,分析对话理论应用的实效性。4.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了解幼儿和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三、研究过程2、根据“课标”中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有关要求,初步制定了我园各班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标准。4、探究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积累各班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幼儿的反应及时反思,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探究培养途径和方法。开展各班段教学研究课,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各班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积累实践资料,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等。(一)调查研究阶段及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0名大班的幼儿及家长。本次调查采用全员调查,教师进行了谈话调查,幼儿问卷设计了 8 项封闭题。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在家庭里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和家长交流,而且不敢或没机会与家长交流的学生占得比例还是较大的,通过调查发现只有40%的幼儿经常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只占20%-1%,我们的家长对于幼儿的课堂发言也比较轻视,只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经常询问幼儿的上课发言情况。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造成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1、畏惧,不敢说:2、指导答案,内向,不想说:3、阅读量小,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二)、教师方面 2、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角度考虑,教师布置语言表达内容时,很多幼儿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使幼儿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幼儿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孩子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六、建议 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彻底消除这方面的障碍,需作长远的研究,我们主要是针对原因,树立教师正确的育人观,走入孩子心灵,与孩子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让他们敢讲,敢说,从不愿说到愿意说。对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情况,有的教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另外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明确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掌握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教师要多鼓励、指导幼儿发表见解,给幼儿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教他们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他们说的质量,使之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应用在课堂,还涉及到一个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地域差异,虽然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对孩子做过多指导,但是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环境和支持,鼓励学生多说敢说。 [1]《师资通识培训》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3]《教育管理专业》 李飙 中国城市出版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