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28 手机浏览

作品鉴赏 篇1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篇2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品原文 篇3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 篇4

贺人新娶,集曲名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原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这首词,将一些词牌子,按照字面的意思串联起来,再加上一些补充词语或连接词语,表现出一个中心内容,“贺人新娶”。能做到毫不勉强,语言流畅,内容贴切,趣味盎然,确实是工力之作,难能可贵。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一路上美好风光,绣楼上香气浓郁。“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在人月共圆的良宵,新郎新娘,相搀相扶,举行庆贺新婚的礼仪。“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新婚自然是年轻人的心愿,表现出缠绵悱恻的娇态,早已是渴望今天的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在这里既是用了两个词牌子,又是用了两个典故。《诗红·邶风》里“燕燕于飞”。古诗中有“梁上有双燕。”这两句将典故、词牌、现场三者结合得这样巧妙,真是作者才赋天成,学力深厚的充分表现。上片词将风光、良宵,新人的喜庆气氛,写得很充分。

下片词,“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联用三个词牌子,将美酒、佳宾、新人,一齐都表现出来。“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只用两个词牌,再加上些补充词语,把新婚的`绵绵情意,又都表现出来了。“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这三个词牌,写出来对新婚者的祝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长春宅”、“满庭芳”,把新婚的环境写出来,简直是运用纯熟,堪称绝妙。读者不能不叹服词人的运用词曲的学力深厚。现代电影流行,有的相声演员,将电影片名联成相声段子,也能逗得听众发笑,但是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文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