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总结通用(精选5篇)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
▲古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上古人类文明中,埃及的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较全面地反映了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维护及古代社会的面貌。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3、雅典的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罗马共和国的盛与衰,正是罗马奴隶制发展状况的真实表现。
5、中古亚欧文明中,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6、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正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起源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
★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
★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切构成了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和命运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重视主体作用,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
★主张:A、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强调知识的作用,应把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C、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3)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影响: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一、世界古代文化
1、古代亚非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亚非人民在文学、天文、历史、数学、建筑学、医学等方面杰出的成就,标志着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贡献巨大:翻译希腊著作,传播阿拉伯数字,整理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4、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绘画、天文学、文学、医学等代表性作品,体现了反封建教会和神学的进步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背景:A、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上千年,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D、由于没有成熟的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E、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学的复兴:前三杰
★代表人物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点薄伽丘。
薄伽丘作品十日谈,主旨宣扬人文主义,批判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
艺术的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A、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之中。用写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B、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拉斐尔: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著称,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被称为画圣
戏剧的复兴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杰出的作品
(2)宗教改革
★背景:A、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B、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C、为树教皇绝对权威,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D、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代表作:《九十条论纲》
★影响:A、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B、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3、启蒙运动
★背景: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
核心:
A、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B、继承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代表:
A、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D、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影响:
A、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
华夏之祖
一、炎帝:
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
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⑶号称人文初祖。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孙中山赞黄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泽东语: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三、尧、舜、禹的传说:
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后,推举舜做继承人。舜年老后,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传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3
1、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4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一、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二、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三、书法: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四、绘画:顾恺之,东晋画家,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五、雕塑艺术:
1、秦汉:秦始皇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2、北朝: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中的雕塑作品。
六、两教:
1、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对我国有广泛深刻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它为太上老君。
七、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5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