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资料(精选5篇)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第1-3章复习要点
1、 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 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 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5、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3、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1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1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9、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0、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第4章复习要点
1、 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 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 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 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 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 糖代谢的途径多糖分为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复习要点
1、 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 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 脊髓的功能反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5、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
6、 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7、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8、 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9、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
10、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 自主神经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植物性神经;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12、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13、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14、 听觉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蜗;前庭器
15、 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6、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
17、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8、 生长素的作用
19、 胚芽鞘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20、 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6章复习要点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2、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3、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4、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5、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质粒
6、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8、 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9、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10、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7章复习要点
1、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2、 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4、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7、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不可逆
8、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无菌,温度,pH值,光照
9、 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0、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1、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 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 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 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第9-10章复习要点
1、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 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6、 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2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4
1、停止光照,c3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进行,c3还原受阻
2、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触传递的特点及原因?单向传递、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5、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6、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近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8、生命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神经与激素共同调节
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1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
12、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13、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14、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5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