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蒲留仙写书》阅读答案(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0 手机浏览

《蒲留仙写书》阅读答案 篇1

【文章主旨】

《蒲留仙写书》用简洁的语言对《聊斋志异》做了高度评价,写出了蒲松龄的生活状况,积累素材的过程和成书时间。启示我们要想写出绝文妙笔,就要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积累材料,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笔谈》)

【作者介绍】

《蒲留仙写书》是清代邹弢所作,邹弢,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字翰飞。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留仙,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拓展阅读】

令狐熙字长熙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翻译】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练习与检测】(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必令畅谈乃已()、③必强执与语()、

④如是二十余寒暑()、、⑤相传先生居乡里()、⑥为村中童子师()、⑦置行人大道旁()、⑧或奉以烟()、⑨归而粉饰之()、⑩故笔法超绝()、2、翻译。(10分)①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②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③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④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⑤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与“不求于人”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盖脱胎于诸子B、下陈芦衬,坐于上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4、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相传先生居乡里/年且九十,面山而居B、置: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C、为:为村中童子师/不足为外人道也D、故:故笔法超绝/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⑤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

3、D4、C

5、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6、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7、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蒲留仙写书》阅读答案 篇2

【文章主旨】

《蒲留仙写书》用简洁的语言对《聊斋志异》做了高度评价,写出了蒲松龄的生活状况,积累素材的过程和成书时间。启示我们要想写出绝文妙笔,就要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积累材料,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www、baihuawen、cn)笔谈》)

【作者介绍】

《蒲留仙写书》是清代邹弢所作,邹弢,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字翰飞。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留仙,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拓展阅读】

令狐熙字长熙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翻译】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练习与检测】(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必令畅谈乃已()、③必强执与语()、

④如是二十余寒暑()、、⑤相传先生居乡里()、⑥为村中童子师()、⑦置行人大道旁()、⑧或奉以烟()、⑨归而粉饰之()、⑩故笔法超绝()、2、翻译。(10分)①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②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③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④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⑤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与“不求于人”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盖脱胎于诸子B、下陈芦衬,坐于上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4、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相传先生居乡里/年且九十,面山而居B、置: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C、为:为村中童子师/不足为外人道也D、故:故笔法超绝/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⑤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

3、D4、C

5、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6、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7、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蒲留仙写书》阅读答案 篇3

文言文对比阅读(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蒲留仙写书(9分)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

【注释】

①蒲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

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

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

④茗:茶。 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2)及鲁肃过寻阳(等,等到)

(3)肃遂拜蒙母(于是)

(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5)下陈芦席,坐于上(陈列)

(6)如是二十余年(这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待对方,兄长怎么知晓事情那么晚呢!

(3)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蒲松龄)给村子里的孩童当老师来自给自足,不用乞求别人。

3、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启示?(3分)

吕蒙: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坚持学习,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积极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

蒲松龄: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蒲留仙写书》阅读答案 篇4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④蒇(chǎn):完成。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性尤怪僻( )

或奉以烟( )

必令畅谈乃已( )

故笔法超绝(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十分,格外,非常或者停止因此

2、(1)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向别人索求(不求于人)。

(2)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3、搜奇说异(广罗奇才或善于积累)、归而粉饰(精心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