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心得体会优秀(精选2篇)
家校共建心得体会 篇1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共建心得体会 篇2
贺芊芊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她。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孩子,课余时间学习古筝、舞蹈,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内外兴趣活动;她独立能力极强,学习习惯非常好。贺芊芊家长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他们尊重和欣赏孩子,在陪伴和鼓励中助力孩子的成长。
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更多的是把中国教育在我们自身成长中缺失的部分做一些完善。给大家分享我在和贺芊芊相处中的教育方法:
1、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量的叠加是小学生的关键。
小学期间的孩子我们认为可以看各类有益书籍,不限年龄阶段的书,只要她能接受就可以。当然阅读要有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和接受这个习惯。
2、陪伴是关键。
从贺芊芊2岁还不识字起便开始每晚坚持给她读书,直到6岁她可以自己读书为止。没有刻意的去交认字,在听书,看书的过程中增加了识字量。所以家长的陪伴很重要,陪伴读书,陪伴玩游戏,陪伴参加活动。这里要强调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陪伴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本能。
3、平等的沟通。
把贺芊芊当做一个小大人对待,是我一直以来的做法,这个对她开朗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好处。她会和我说学校里的事情,我会和她分享我在她这个年纪的糗事。她会主动和我说最近什么学科下降了,考试后无论好坏会自己分析一下原因,总结经验。
4、多参加活动,多出去增长见识。
每年不管远近,我们都会带她出去旅行,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比赛。每一次活动或比赛都是一次历练,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些对她的学习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