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字(精选4篇)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1
各位乡亲:
大家好!
国庆将至,举国欢庆。很高兴能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收到村委会的邀请。回望过去15年的艰苦岁月,我们村实现了由煤矿村;到厨师村;的转型,实现了由残山败水;到绿水青山;的转变,实现了从贫困到脱贫、奔小康的历史飞跃。而这变化的关键,正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在生态文明的辽阔田野上,我们辛勤播种,终于用劳动收获了今天的幸福安康、精神丰盈。
15年前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顺大势,转观念,踏上生态文明田野的我们对未来饱含希望!15年前,3岁的我仿佛不曾见过绿水蓝天。山,被无情的炸开;水,浸染了矿的乌黑尽管大家都艰苦劳动,但是低附加值的矿产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改善。但是春天的风给我们带来了科学发展观;,生活的鲜妍由此初步展现。整治矿坑,葱郁再现;河堤修整,绿树成荫;水源涵养,清流涤荡走上生态发展的道路,一路播种,一路开花,树上的绿荫打在地上,更打在心上;太阳的明媚透过窗棂,更照在心里;蓝天的洁净驱散灰霾,更带来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踏上生态文明的田野,生活环境才能换上新画卷,生活才能质量迈上新台阶。
15年后的今天,我们见证了发展的秋天,仓廪实,知礼节,走在劳动致富道路上的我们实现了物质、精神双丰收!
15年后,我已成年,见证了村子发展的轨迹。思路一变天地宽。生态道路的选择让我们在更宽广的劳动中创造财富、收获幸福:放下矿镐,拿起锅铲,用技术代替体力,我们的劳动有巧劲儿;;艰苦创业,互帮互助,用坚毅战胜贫穷,我们的劳动有韧劲儿;;追求卓越,享受工作,我们的劳动有干劲儿;而劳动不仅让我们的菜篮子、肉盘子日益充实,更是让劳动光荣;吃苦是福;的精神食粮丰盈我们年轻人的心灵,让我们明白幸福来之不易,勤奋方可成就未来。劳动托起脱贫梦,书写新时代,它既给了我们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又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又一个15年即将到来,新一年的播种和收获就在眼前。脱贫的硕果已日趋丰满,小康的未来还需我们青年人在生态的道路上用劳动创造!
作为村里的年轻一辈,我们享受了老一代用劳动创造的财富,享受了老一辈用劳动创造的绿水青山。但是生态的美丽不会自己保留,幸福的缔造也需要劳动接续。脱贫的任务随着时代的浪潮逐渐落幕,小康的蓝图正缓缓展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如果我们青年人能接过前人的火炬,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定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用劳动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生态文明道路的选择迫使我们转变劳动方式,但是我们也在其中绘制了自己的绿水青山和幸福生活。脱贫的任务在国庆的前夕落下帷幕,小康的未来指日可待。让我们继续坚持生态发展道路,用劳动奔向小康!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2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3
爆竹声中一声除,春风送暧入屠苏;这是王安石笔下辞旧迎新的春节;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这是孟浩然笔下和谐自然的春节;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挽桃符老兴偏;这是孔尚任笔下童心未泯的春节。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春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去乡下奶奶家,一路上感觉新农村建设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原来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现在一路走来,墙壁不仅被粉刷得洁白干净,上面还画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壁画,画中的内容都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来农村几乎看不到小汽车,大多数人都是脚蹬一辆旧单车,头戴一只圆沿帽,顶着火似的骄阳,汗流颊背。而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小汽车,停在小院子里,感觉比城里人都幸福。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春联,吉利的文字写在火红的纸上,屋檐下早早地挂起了火红的灯笼,屠苏酒的香味微微地在空气中酝酿,酒香飘到每家每户,去除瘟疫,消灾免祸。年味氤氲了整个村庄。除夕夜,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人人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泽不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勤劳的中国人民经过辛勤的劳动,不畏严寒,不畏酷热,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里乡人,家家户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步入了小康生活。在春节这个美好时刻,大家沉浸在幸福的年味之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看到了幸福就在我身边。
放寒假了,我和爸爸乘高铁自杭州返回家乡,一路上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路上爸爸和我说:以前回家坐汽车要4个多小时,现在家乡变化大了,迈入了高铁时代,回家不到1个小时,既方便又快捷。;爸爸说着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时,迎面走来一个高大帅气的列车员,正在给旅客检票。我想,春节来临,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铁路人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的年也许是在某个远离家乡的车站过的。春运是旅人的归途,却是铁路人的征途。在这个冠状病毒肆虐的春节,这些列车员一直戴着口罩,一直在为旅客服务着,一直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腮边密密的汗珠顺着两颊滚落下来。玻璃窗外或许是他们的家乡,即使在眼前一晃而过,心中也许已是无比的满足。过年团聚,在他们眼中,只能是一种注定无法实现的奢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在顾全小家与大家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个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为了抗击疫情,义无返顾地向武汉逆行,去医治病人,战胜病毒。无论我们见与不见,他们都在那里默默劳作,选择坚守和奉献,无怨无悔。岁月静好的同时,一定有人负重前行。我感到了幸福就在我身边。
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冷,温暖久长。
2022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征文1200字 篇4
也许梦见了盛世,才会对戏这般痴迷。
爷爷是个戏痴。这是我奶奶对他的定论,一生只拜于戏台之下,一生只爱独此一曲,境界达到了一日不听如灵魂缺口的地步。
听太奶奶说爷爷很小的时候听着伶人唱曲便会摇头晃脑甚觉享受,家人们都自叹惊奇,仿佛天生注定与戏有缘,那时候村子里有个伶人听说是民国时候的戏院之主,爷爷最爱听他唱曲,三天两头地跑过去听他唱戏,痴是那一层的表现。
爷爷稍大的时候,村落之间有游走表演,简易的木板搭成的舞台,几块油布布成的场景,与作家王英琦看豫剧的戏台相像的很,伶人们也无水袖亦无长缨,且只抹少许胭脂水粉,粗繒大衣裹身,就咿咿呀呀的唱起来了,按爷爷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乱哼调子,可当时的人们不懂,困在乡村的人们认为这就是纯正的京剧,以为在地里长出来的这剧才是京剧,当时的人们只图快乐、只图消遣,不管是文化盛宴与否,旦的身段,丑的花脸,武身的筋斗,已经足够满足了,一日劳作后艰辛的娱乐需求了,那时的爷爷也跟着摇头晃脑,自以为掌握了戏曲的精髓。
文革时期,村里来了好多下乡知青,他们受红卫兵的训练表演戏剧,歌颂当时的祖国,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知青们热衷于搞文化建设,年轻的爷爷路过他们的营地时总能听到他们的戏腔,那时的盛夏每天晚上都在晒麦场上他们将排练好的戏剧向大家呈现,那是一种改编戏剧,不带水袖,不带长缨,一身干练短衣,亦用唱念做打的形式唱出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风貌。年轻的爷爷未曾想到戏剧竟可以这样唱,且如此有意义,对这门艺术更加倾注热爱。
时代帷幕拉开,上海、深圳崛起,中国正式改革开放,多种文化一时间涌入中华大地,剧院出现了话剧、舞台剧、音乐剧等多样的表演形式。爷爷回忆起他那第一次去上海,在大剧院里看了一场外围的音乐剧,君子风度翩翩,燕尾修身、风流倜傥、仪态万千、温婉端庄。他们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戏曲唱法做打的形式去歌颂世间的情感,爷爷愈感惊奇,又愈陶醉其中。戏曲本身超越国界,直浸入爷爷心里。
时间一晃四十年,如今的爷爷每天握着收音机听自己爱的戏曲,有时间也去戏院看看戏,爷爷说现在的戏越发细妙了,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了仔细的拿捏,古典的京剧发展日益成熟,即便是旧剧新演,也是看点十足,那贵妃醉酒,杨贵妃似醉未醉,似倒未倒,风情万千的那场戏爷爷直叫好,一眸一笑中戏曲在发展,中国在发展。
爷爷对和平抱有感恩之心,他说无国家昔日之奋斗就无今日他安心在家听戏曲之机会,他认为自己是身处盛世才会这般爱戏剧,而盛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千万中国同胞开创出来的。爷爷常教导我去勇敢做事,坚定去追梦。我们应该有星辰大海般的梦想,也要有万里跋涉锲而不舍的坚韧,才能继承发扬精神,才能让更多的传统与现代元素如戏曲一般蓬勃发展,熠熠生辉。
时代催促着我们前进,而身后的中国力量一直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追梦才是青春本色,正如戏曲中婉转的腔调,历经百折不挠之曲折,才会涤入心扉,直击灵魂,如是乎,应珍惜光阴,奋起而战。
惊梁一梦,追梦路上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