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几月几日(精选5篇)
2023年夏至是几月几号 篇1
农历时间:二零二三年五月初四
公历时间: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
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属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几乎直射北回归线,然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 达一年的最北端,日北至,日影短至,日长之至,故曰夏至。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表示炎热的夏天夏天来临,而且越往北越长。
2023夏至是几月几号 篇2
2023年夏至是6月21号22点57分37秒,农历五月初四,星期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吗 篇3
夏至白天时间最长大约多少小时
不同地区,夏至白天时间长短不同,在北半球,越往北方白天的时间越长;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那天,在广东的汕头,白天是13小时30分;在南京,白天是14小时12分;在北京,白天是15小时,而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爱珲,白天长达16小时18分。而到了冬至节气,在汕头白天是10小时36分,南京的白天是10小时,北京是9小时16分,而在爱珲白天只有8小时。
以上的白天时间,是以当地从太阳升出地平线到没入地平线的总时间来计算的。不过由于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日出前有曙光,日没后有暮光,可以使白天的时间长一些。
2023夏至是几月几日 篇4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8、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夏至节气的特点 篇5
1、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如果夏至节气这天是下雨天,那么到了三伏天就会很闷热,到时候就会酷热难耐。相反,如果夏至节气这天是大晴天,一滴雨也没有下,到了三伏天就可能较往年要凉爽一些。
2、夏至有雨十八落,夏至无雨干断河
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用夏至节气这天来预测后面雨水多少的一句经典谚语,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夏至节气这天下雨了,那么后面接下来十八天都会是阴雨天气为主。
但如果夏至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少,整个夏季可能都会以晴天为主,极有可能还会出现大旱——干断河。
这句谚语在南方很多地方流传很广,大部分地区都有类似的说法,即夏至节气这天下雨了,预示着夏季雨水较为充足。但如果夏至这天是滴雨未下,就意味着雨水偏少。
3、夏至有雨,米仓有米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夏至节气这天如果下雨了,那就是一件好事,这样预示着粮食会迎来丰收,自然家家户户的米仓里面都有足够多的大米。
其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前很多地方还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在农历五月份的时候,正是麦收的时候,出现持续的晴天对麦收有利。
4、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
字面的意思是说夏至节气这天如果电闪雷鸣,那么到了三伏天的时候就会比较凉快。说三伏“冷”当然是夸张了,这个时候怎么会冷呢?只是相比于往年而言没有那么热而已。
而如果夏至节气这天一滴雨也没有下,也没有打雷闪电,那么夏至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大晴天为主,而没有了阴雨天,自然太阳狠毒辣,会晒得人很难受。
虽然有太多人都不喜欢闷热的夏季,可是如果夏季不热,那对农民来说就要倒霉了,因为“该热不热,不成年景”,这样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