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嫁接的方法(6篇)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1
关键词:黄瓜;嫁接方式;成活率;生物学特性
双根嫁接也称双砧木嫁接,是利用两个砧木根系促进黄瓜生长的一种高效嫁接技术。双根嫁接采用白籽南瓜和黑子南瓜两种砧木,前期白籽南瓜根系长势快,中期黑籽南瓜根系长势快,后期双根长势都很旺盛,在强大根系的支撑下,黄瓜长势强壮,抗病性、抗逆力等性状明显提高[1],产量比单砧木增产53.7%以上[2],效果非常明显。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嫁接方式对黄瓜双根嫁接苗的成活率、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植株抗病性差异,为黄瓜双根嫁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品种
接穗品种津优35号、津优36号黄瓜(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提供),砧木品种黑籽南瓜、白籽南瓜。
1.2接穗与砧木播种、嫁接
津优35号、36号黄瓜分别于2008年10月7日和8日播种,白籽南瓜和黑籽南瓜分别于10月7日、10月10日播种。嫁接在10月16日至18日进行。嫁接采用靠接+靠接、顶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顶插接+劈接4种方法。
1.3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栽入直径10cm的营养钵中,并浇足底水。用双层黑色薄膜(不见光,利于嫁接口愈合)小拱棚覆盖,1周后白天揭膜通风至嫁接苗移栽。
1.4嫁接苗成活率及生物学性状调查
11月3日,对嫁接苗成活率及其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因嫁接苗数量较少,成活率调查采用总体样本调查法。从各种嫁接苗中随机抽取10株样本,调查其株高、株幅、真叶数等生物学性状。
1.5黄瓜植株发病状况调查
在黄瓜植株开花结瓜盛期(2009年1月20日),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黄瓜枯萎病发病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的嫁接方式对双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见表1。可以看出,相同黄瓜接穗(津优35号)、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靠接+靠接、顶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顶插接+劈接4种嫁接方式进行双根嫁接,其嫁接苗成活率相差悬殊较大,其中靠接+靠接方式成活率较高,为91.00%;顶插+劈接方式成活率较低,为73.66%。不同接穗(津优36号、津优38号)、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靠接+靠接法嫁接,嫁接苗成活率分别为90.66%和91.33%,均高于其他嫁接方式。说明靠接+靠接法是提高双根嫁接苗成活率的最有效的嫁接方式。
2.2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苗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嫁接方式对嫁接苗的株高、株幅、真叶数等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相同接穗(津优35号)、相同砧木(黑籽南瓜+白籽南瓜)采用不同的双根嫁接方式进行嫁接,平均株高、平均真叶数、平均株幅均以靠接+靠接苗最大,而且远大于其他嫁接方式;以顶接+劈接表现最差。以津优38号黄瓜为接穗,其嫁接苗的平均株高、平均株幅、平均真叶数均大于以津优35号黄瓜为接穗的嫁接苗,这与同期播种的津优38号黄瓜长势强有一定的关系。
2.3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由于多年连作,枯萎病、霜霉病猖獗成为制约黄瓜塑料大棚生产的主要因子。由表3可以看出,经双根嫁接后,黄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控制在0~5.0%范围之内,但依黄瓜接穗品种及嫁接方式的不同,发病率略有差异。单根嫁接后,黄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也有所下降,但低于双根嫁接苗。而未经嫁接的津优36号黄瓜(对照1)、津有38号黄瓜(对照2)植株,枯萎病发生较嫁接苗高,病株率分别达到21.0%、23.0%。
3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嫁接苗的成活率还是生物学性状,均以靠接+靠接法最好,这可能是由于靠接苗接穗带根,增加了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面积,利于嫁接伤口愈合的缘故。靠接易操作,接后易管理,成活率也高,但靠接后易产生不定根。黄瓜一旦扎下不定根,它会逐步代替南瓜根的功能。南瓜根看起来粗壮,但实际上已逐渐失去作用,这样就失去嫁接的意义了[3]。因此,靠接+靠接法一般需要进行后期1~2次的断根处理。
按照靠接+靠接、顶插接+靠接、劈接+靠接、顶插接+劈接4种嫁接方法的技术规程要求,不同的嫁接方法对接穗和砧木播种时间的先后有不同要求(例如,靠接法要求接穗先于砧木播种3~5d)[4]。本试验由于条件所限,各种嫁接方法所采用的接穗和砧木均在同一时间播种,故对嫁接苗的成活率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差异。
双根嫁接黄瓜与未嫁接黄瓜(对照)枯萎病发病率结果对比表明,采用双根嫁接技术显著提高了植株对枯萎病等病害的抗性。
参考文献:
[1]孙志强,白玉玲.嫁接黄瓜的生理基础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6(1):26-28.
[2]齐艳花.大兴区越冬茬双根嫁接黄瓜增产效果显著[j].蔬菜,2009(2):40.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2
1.1嫁接
1.1.1嫁接时间。春、夏秋季均可,春季嫁接一般选择在4月中旬~5月中旬,树液流动后至芽萌发时进行;秋季一般在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进行嫁接华北地区,因为这2个时期气温适宜,愈合快,嫁接成活率高。
1.1.2接穗采集与处理。接穗选取无病虫害的生长充实、枝条光洁、芽体饱满的当年发育枝,以枝条中段为优。春季嫁接应在休眠期剪取接穗,短截成10cm,每段2~3个饱满芽,将接穗放进90~95℃的溶蜡中速蘸,使表皮蘸上1层薄蜡,以防止水分损失,贮存于冷库或用湿沙堆埋窖藏,在温度0~7℃、湿度80%~90%的条件下,贮藏效果较好。夏秋季嫁接,采取当年发育充实的新梢,随采随接。
1.1.3嫁接方法。金叶国槐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的枝接法为劈接、插皮接,采用的芽接法为嵌芽接,这3种嫁接方法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且成形快。①插皮接。针对中干型产品常采用。在砧木1.5~2.0m处锯断,削平断面,选树皮光滑的一侧,先用嫁接刀在断面斜削1刀,成一小斜面,再在斜面中央的部位切一深达木质部的竖口,切口长度稍短于接穗的大削面。在接穗下部削成一长20~30cm的斜面,削面要求平滑,然后将接穗斜面面向木质部,顺砧木切口插入,深度以接穗削面上端露出砧木断面0.5cm为宜,俗称露白,这样有利于愈合,最后用塑料条由下向上捆扎紧,为防止接口失水影响嫁接成活,接后可套袋保湿。②劈接。针对大规格高干型产品及和中干型产品多用此法。在砧木截干后,削平茬口,在断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1刀,深度2.5cm,在接穗下端一个芽的两侧各削1刀长2.5cm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边稍厚,另一边稍薄,削面要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开,将接穗厚边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内,使砧木劈口外侧形成层与接穗外侧形成层准确对接,并让砧木紧紧夹住接穗,一般可同时插2根接穗,较粗的砧木可劈"+"形插4根接穗,在接口处涂上稠泥或湿土,然后用15~20cm长的薄膜条从下至上绑紧,在外面罩1塑料薄膜袋。③嵌芽接。此法主要针对低干型小规格产品。在夏、秋2季采用。具体操作:选砧木顺直光滑面,用嫁接刀从上而下呈30°角斜切1刀,长20cm,再距下切口0.5cm向内斜切1刀,取出带木质切块,呈楔形切口。然后削取接芽,在距芽尖10cm处下刀,削法同削砧木。取带木质芽片,迅速嵌入砧木切口内,对好形成层,用薄膜条绑扎严紧。但要注意,春季嵌芽接在绑扎时应将芽体外露,且接后随之剪砧;秋季嵌芽接绑扎时应将叶柄外露,便于检查成活与否,于翌年春季萌芽前剪砧。
1.2嫁接后的管理
1.2.1检查成活情况,解除绑扎物。秋季嵌芽接后一般在10~15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凡叶柄用手一触即落者为已成活;春季插皮接、嵌芽接一般在20~3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若接穗上的芽已经萌动,或虽未萌动而芽仍保持新鲜、饱满,表示已经成活,反之,若接穗干枯或发黑,则表示接穗已死亡,应立即进行补接。成活后可根据砧木生长情况及时解除绑扎物,但在多风地区可适当推迟,以免接穗被风吹折。
1.2.2抹芽、摘心、整型。嫁接成活后,要将砧木上的萌芽及时抹掉。高接培育工程苗时,当接芽长到16~18cm时即开始摘心,摘心后即可长出3~5条侧枝,侧枝长到16~18cm时,再进行第2次摘心,经过2次摘心后,1个接芽一般能长出12~16条侧枝,当年即可形成所需树型。
1.2.3水肥管理。嫁接苗的生长发育需要良好的土、水、肥等田间管理。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量并不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正常生长即可。一般不能积水,否则会使接口腐烂;根据苗木需求及时补充肥料,可以150kg/hm2的标准撒施尿素,促进金叶国槐新梢的生长;同时要及时松土、除草。
1.2.4病虫害防治。为防止蚜虫、尺蠖幼虫咬食金叶国槐的新叶,在接芽萌发抽生叶以后,用15%DDV乳液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
1.2.5防寒。在冬季降温以前,根据各种植物材料耐寒能力的强弱,采取适当的方法预防冻害的发生。如灌冻水与春灌;包裹、涂白树干;搭风障;清积雪等保护措施。
2金叶国槐在园林中的应用
2.1应用原则
2.1.1符合金叶国槐的生物学特性。栽植地点应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出发,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金叶国槐为阳性树种,其主要观赏点是叶片的颜色,如何使叶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金黄亮丽是种植的关键。金叶国槐的叶片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显现出亮丽的金黄,在见光少的位置,其叶片会很快变绿,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设计应用时应将其种植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开阔地带,忌将其种植在建筑物的阴面、山地的北面等光照时间短的庇荫地带。
2.1.2符合叶色调和谐的美学原则。金叶国槐叶色金黄,在将其用于园林植物配植时,要注意色调搭配的美学原则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金叶国槐与紫色叶植物属于对比色配合,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效果,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气氛。将金叶国槐与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进行搭配,起到点缀、烘托、对比的作用,获得最佳观赏效果。与红色叶植物配合属于邻补色,产生类似于对比色的效果。与绿色植物搭配则属于协调色配合。
2.2应用方式
金叶国槐适合孤植、丛植、片植及规则的行列种植。
2.2.1孤植。金叶国槐为典型的阳性树种,充足的光照才能使叶片在长时间内保持金黄靓丽,将其孤植于开阔的场所,如草坪、道路交叉点、道路转折点、岗坡及宽阔的湖池岸边,既可形成景观的中心视点或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又符合其生态学特性。(如图1)
2.2.2丛植。将金叶国槐三五成丛地栽植于街头绿地、公园、道旁等场所,以浅色的建筑物或常绿针叶树为背景,选择低矮的花灌木,如紫叶小檗、迎春、紫叶碧桃等作中层植物,以草坪或花卉作地被,使它们在形态和色调上形成对比,构成群体美(图2)。
2.2.3片植。金叶国槐成片栽植,以一片金黄构成风景林,体现色块的体量美。片植适于面积比较大的场所,如山坡、河旁、街道旁等(图3),与其它树种构成的色块形成群体美,有助于烘托庞大的园林景观气势。2.2.4列植。列植即行列栽植,是指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有气势,一般用于规则式园林绿地,如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区、办公大楼绿化等(图4)。
2.3树种配植
金叶国槐树体高大、树冠丰满,呈亮丽的金黄色,可与其搭配的彩色树种较多,主要有挪威槭、红叶碧桃、红叶李、紫叶矮樱、欧美海棠等红叶品种;花卉品种有紫薇、树状月季等花期较长的树种;合欢、大叶女贞等翠绿叶植物是较好的绿叶搭配品种;早熟禾、白三叶等绿期长的草坪,是所有黄叶品种最好的衬底植物[1]。图4所示为石家庄世纪公园某绿地的树种配植。
3结语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3
茄子可以和野生性强的托鲁巴姆进行嫁接,托鲁巴姆能增强茄子植株的抗性,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对茄子各种病害的抗效高达95%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来源:文章屋网)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4
关键词:茄子;嫁接技术;操作规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013
茄子,茄属植物,小枝多为紫色,果的形状有长形或者圆形,常见的颜色有紫色、白色、红色等。茄子的果实可供蔬食,根、茎、叶可以入药,对光照要求较高,喜高温环境。在茄子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茄子生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过我国技术理论的相关发展,对茄子进行嫁接过后的茄苗具有较为优秀的基因,能有效的抵抗土壤传播疾病的发生,并且能够实现茄子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本文从茄子的基本嫁接技术操作规程分析,对茄子嫁接育苗技术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
1确定茄子嫁接接穗和砧木
要对茄子进行嫁接技术操作,就要先确定其处理对象,很明显在茄子嫁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需要嫁接的幼苗和砧木进行确定。幼苗的确定:要选择相对而言嫁接成活率较高的接穗和自身质量较好的茄子幼苗,但是在茄子砧木的选择上就有较多的选择,目前,在茄子的嫁接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砧木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1刺茄
这种植物的特点是自身的茎秆具有较多的尖刺,对于茄子原本容易出现的黄萎病有着较好的抵抗效果,经过相关人士的研究,其对于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超过90%。因此,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使用到的茄子嫁接砧木,而且刺茄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因此,在秋冬时期仍然能够生长。
1.2平茄
平茄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茄子嫁接砧木种类,这种植物种类也被叫做红茄,其自身对于枯萎病的防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自身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因此,在茄子幼苗嫁接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本样本容量存活的数量。
1.3托鲁巴姆
该砧木可以抗黄萎、枯萎、青枯、根结线虫4种病害,根系发达,植株长势极强,茎及叶上有少量刺,是目前最佳的砧木品种,但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目前尚不能自繁。相较于前2种砧木的选择而言,其自身的存活概率较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性。因为其对于茄子幼苗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并且自身具有的抗虫性也为茄子幼苗嫁接过后的虫病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茄子嫁接幼苗的选择和砧木的选择是茄子嫁接技术中最基础的操作规程,也是影响其之后流程操作的一个关键内容。
2育苗过程
在基于上述的茄子嫁接幼苗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砧木选择之后,接下来的步骤进行育苗处理。育苗过程中应该对2个部分进行关注,播种时期的选择,播种时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栽培目标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并且在此步骤上一定要坚持优先对砧木进行处理,最后确保砧木的客观条件与接穗相符合。在各类植物的嫁接过程中,对于种子的浸泡和发芽都应当使用到相关的溶液,茄子嫁接过程同样适用。在种子浸泡过程中,要选择(50%)500倍的多菌灵来进行浸泡,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细菌产生相应的疾病的可能,并且在嫁接的床土上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嫁接过程
嫁接过程要考虑到的是砧木和幼苗的生长状况。通常来说,砧木在长大之后具有6片左右的真叶的时候是最适合嫁接的,当然也要考虑到其根茎的直径与接穗是否适应,通常来说茎的直径在5mm左右,接穗的真叶有5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嫁接。而按照实际情况和管理技术的需求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嫁接,目前,通常用到的方法是靠接法;劈接法。就方法特点而言,靠接法自身的操作较为简单,这种方法针对于接穗比砧木早播的情况。劈接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当然其自身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因此,对于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嫁接过程中要注意到砧木在斜切或者平切时候的切口面积以及砧木和接穗的对接情况等,在斜切的时候要注意切口要在幼苗最下面一片叶子1cm左右的地方开始,切口的长度不能超过7mm,这对于茄子嫁接过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5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
果树嫁接成活的关键技术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来源:文章屋网)
植物嫁接的方法篇6
[关键词]广玉兰嫁接繁殖技术
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L.)四季翠绿,花大洁白、芳香,树姿雄伟壮丽,抗性较强,为优良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现已在长江流域以南广为栽培。由于广玉兰的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现象,且实生苗生长缓慢,作为园林绿化栽植后,如管理不够,常会出现分枝多而密、枝条相互拥挤、枝条无法承受而下垂的现象,对树形的影响较大。因此,园艺上很少采用播种繁殖而多采用嫁接繁殖。为了探索广玉兰嫁接繁殖的有关技术以及指导绿化苗木的选择与培育,我们对广玉兰的嫁接繁殖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嫁接材料
试验地在我所苗圃进行,供试砧木为播种繁殖的两年生白玉兰苗,株行距20cm×35cm,生长状况良好,平均高度一米以上。接穗取自我所栽植的广玉兰带顶芽的一年生健壮枝,剪去叶片穗长10cm~25cm,用四川省林科院林研所生产的植创贴作绑扎物。
2.嫁接时间
3月上、中旬,选择气候温和阴天不雨的天气。
3.嫁接方法
采用3种嫁接方法,每种方法重复3次,每个重复为50株。
3.1芽接
先在接穗芽下方1cm~1.5cm处呈45°斜削至接穗周径的2/5处,然后从芽上方1cm左右处下刀,经过形成层往下带木质部纵削,与第一切口底部相交取下芽片,长2cm~3cm。在砧木离地8cm~15cm处选择光滑面,按削芽片同样方法削一比芽片略大的切面。将芽片嵌入,使二者形成层对齐,上端露出一线砧木皮层,若砧木切口或芽片过宽时,则对准一侧形成层。
3.2不带顶芽切接
先选取与砧木粗度相近的一年生健壮接穗,剪去叶片和顶芽后,剪成10cm~15cm长的径段,每枝带2个~3个芽。然后用嫁接刀在接穗芽的一侧削成长2cm~3cm的平面,另一侧下端削成45°角斜面,削面必须平滑,最好一刀削成。同时,将砧木距地10cm~15cm处剪断,选光滑平直的一侧,在断面沿边斜削一刀,再在斜面外缘垂直向下切一纵口,长约2cm~3cm,略带木质部,迅速将已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将其一侧或两侧(砧木与接穗同粗)的形成层对齐密合,用植创贴绑扎牢,并封闭砧木断面和接穗顶端切口。
3.3带顶芽切接
将砧木距地8cm~15cm处剪断,选光滑平直的一侧,在断面沿边斜削一刀,再在斜面外缘垂直向下切一纵口,长略2cm~3cm,略带木质部。选择与砧木粗度相近的一年生健壮接穗,剪去叶片后剪成10cm~12cm长带顶芽的径段,用嫁接刀在接穗的一侧削成长2cm~3cm的平面,另一侧下端削成45°角斜面,立即插入砧木切口,相互形成层对齐,若穗砧不等长,对准一边即可。然后用植创贴绑扎牢,并封闭砧木断面和接穗顶端切口。
4.嫁接后的管理
及时对于留床嫁接苗每隔5天~7天除萌一次,抹去砧木上的芽子。适时进行除草、施肥。苗木嫁接成活后,绑缚处受缢,应及时松绑,否则接口处会形成“蜂腰”,易折断。
二、结果与分析
1.嫁接砧木的选择
可用作广玉兰嫁接繁殖的砧木有多种[6],如含笑属(Mich,elia)的含笑、白兰花,木莲属(Manglietia)的木莲等,其中嫁接效果较好的是木兰属(Magnolia)的紫玉兰、白玉兰、天日木兰、光叶木兰等。由表1可以看出,与广玉兰同属的紫玉兰、白玉兰、天日木兰、光叶木兰作砧木嫁接时,效果好,而与广玉兰异属的含笑作砧嫁接时,由于其成活率低、苗木长势差,不宜作为砧木。
2.嫁接方法的选择
从表2可以看出,砧木(紫玉兰)相同、粗度相同但嫁接方法不同,苗木的成活率、生长势表现不同,其中带顶芽切接效果最好,芽接效果最差。
三、小结
1.广玉兰嫁接时,应选同属植物而不宜选异属植物作砧木,其中白玉兰、紫玉兰是培育广玉兰嫁接苗最普遍而主要的两种砧木。由于紫玉兰较白玉兰繁殖更易、更经济,生产实践上应用更广。
2.嫁接时期以3月中旬为最好,2月中旬嫁接,几乎不成活,4月中旬嫁接,有一定的成活率,但不如3月中旬嫁接效果好。
3.不同嫁接方法对其成活率影响的差异是极显著的,其中带顶芽切接的效果最好,若以紫玉兰作砧木且砧木粗度>1.0cm,于3月中旬嫁接,其成活率高达93.5%。因此,嫁接繁殖广玉兰时,最好采用带顶芽切接,不宜采用不带顶芽切接,更不宜采用芽接。
参考文献
[1]毛春英.广玉兰在北方地区引种驯化与嫁接繁育技术[J].林业科技.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