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个人培训总结(收集3篇)
年度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人事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转眼间xx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了,很感谢来自于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及工作上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本人的工作岗位是人力资源主管,主要负责:招聘与培训这两个人力资源模块的工作,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1、招聘
为了保证人员的及时到岗,提高招聘员工层次,人力资源部与前三大招聘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招聘工作是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考虑公司的招聘本,各部门的用人要求。在招聘工作中,权衡应聘人员的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稳定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简历甄选与面试,推荐给公司的用人部门,经用人部门面试考核后入职。
xx年度成功招聘36名新员工,目前在职31人,员工适岗率超过86%,人员稳定程度相对比较高,目前,xx岗位、xx岗位、xx岗位人员已成为公司核心员工。
2、培训
新员工入职是了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入职后,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规范自已的行为,在招聘新人后,给予宣讲和指导。让每一个加入xx公司的员工都能尽快了解公司,并融入于这个集体,让新员工入职后有强烈的归属感。
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安排本年度培训课程表,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共举办培训20场,培训约500人次,公司人均课时为:27小时/年,培训满意度为92%。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明年工作改进建议:
1、培训:
(1)培训课时不够,目前培训周期为二周一
(2)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后要与员工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与需求,改进方法,加强内部中工作培训,以业务知识为主,管理知识和职业素能为辅;
(3)分公司培训,总、分公司之间多交流,总公司人员可利用出差时间为分公司人员做相关培训;
(4)采用其它技术手段,引用外脑,聘请专业人士来为大家做培训。
2、员工关系:
(1)这个明年新的工作模块,目前公司的员工活动以会餐为主,其它活动较少;人力资源部协同总裁办多组织公司联谊、比赛等其它活动,提升企业形象,表达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之情,联络员工之间的感情,增加企业凝聚力;
(2)人力资源部要不定期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与需求,为大家更好的服务;
(3)做好与离职员工的面谈记录,控制人员流失数量。
以上是xx年工作情况的汇总,希望领导给予指导,本人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有幸成为xx公司的人,是我的自豪,愿意与公司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中,并肩努力奔跑。
年度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篇2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公司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转眼间,xx年已悄然走来,
xx年,综合办培训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在公司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向
一、培训工作情况
xx年综合办培训与其他部协作共举办了员工培训二十期以上,共四百多人人次参加,每届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其中包括全公司员工消防知识,消防实战练习)。
二、培训工作分析
1、xx年的培训工作比起xx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一是:对一线操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培训;二是:全员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企业文化构建与团队协作教育与培训;三是:脱产和半脱产培训,学校将参培人员送到其它培训机构或规模企业,接受创新思想和技术提高培训。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综合办建立了职工学校,利用职工学校平台,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xx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1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实施培训的针对性不好,后续效果评价不到位目前培训整体还是停留在推的阶段,培训计划地靠主管部门去督促和实施,相对缺乏对业务的支持,针对性不强。
5、内部授课老师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以上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讲师队伍。
以上是我对培训工作的总结,认真进行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通过总结寻找工作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和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工作能力。
年度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圈;农民工;技能培训;供需均衡;匹配度;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7-0066-06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国家批准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提出要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增长极之一。武汉城市圈的资源条件相对优越,加快武汉城市圈开放步伐,对于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唐胡浩指出我国农民工流动虽具有特殊性,但对于实现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是有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和动机复杂,但以经济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大量农民工流动,无论对流出地还是流入地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1]。周小刚、陈东的研究发现,农民工流动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民工自身素质、家庭因素、制度因素、社会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张笑秋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居于主导地位的流动意愿受到更多因素影响。政府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发展农村与农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选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与非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促进人口自由流动[3]。沈洊、潘寄青认为,我国处于人口转型及人口红利时期、二元社会结构开始向一元并轨的探索阶段是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的背景,为农民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财政支持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4]。以上研究大都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自身素质是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引导,促使外出务工农民合理流动,但现有研究较少结合城市圈建设的现实背景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供需匹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二、湖北省各区县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供需匹配度分析
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主要体现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上,比例越大,说明各市州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越好。各市州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供需匹配度处于后3位的从低到高分别是孝感市辖区(4.48%)、曾都区(5.63%)、江陵县(8.27%)。从各区县培训供给对需求满足程度来看,2010年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咸丰县(86%)、红安县(85%)、黄陂区(60%)、房县(49%)、荆门市辖区(49%);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建始县(11%)、巴东县(10%)、洪湖市(9%)、宣恩县(9%)、江陵县(8%)。2010年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红安县(28%)、郧西县(28%)、房县(27%)、咸丰县(24%)、英山县(23%);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洪湖市(4%)、崇阳县(3%)、宣恩县(3%)、江陵县(3%)、建始县(0.5%)。2010年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麻城市(34%)、江夏区(25%)、荆门市辖区(23%)、武汉市辖区(22%)、郧西县(21%);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黄陂区(3%)、来凤县(3%)、宣恩县(3%)、建始县(1%),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27%、11%、11%,反映出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表1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均衡分析
注:D1代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D2代表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D3代表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
表2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描述量
以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和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平均水平为参照,可以作出各区县供需情况散点图,如图1-3所示。根据各区县技能培训供需情况散点图的分布状况,可以将2010年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为四种基本状态:
一是供需双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和需求强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区县,这些区县包括黄陂、监利、阳新、松滋、新洲等24个,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和需求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二是供需双维较低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指数和需求强度指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5个区县,包括竹山、石首等区县。
三是需求单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强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供给强度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个区县,即大治、洪湖、浠水等。
四是供给单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需求强度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个区县,即汉川、英山、咸丰。
三、城市圈不同圈层各区县经济联系与培训供需匹配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城市圈不同圈层经济联系的计量分析
本研究引入城市空间引力理论,在城市空间引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不同圈层经济联系状况与经济联系强度的模型(Ri=/,LR=Ri/Ri)。其中,武汉市总人口(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用P、V表示,i地区总人口(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用Pi、Vi表示,数据均从2008~2010年湖北统计年鉴获得,其他城市距武汉市中心的距离从公路里程查询网站(网址为:http:///tools/other/selmile.asp)查询,并用Di表示,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
在以上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市州进行划分,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2008~2010年武汉市对外经济联系腹地空间划分
注:根据城市圈层理论对经济联系腹地空间进行划分,将各市州划分为紧密腹地(LR>9%)、次紧密腹地(1.5%
基于以上不同圈层各区县所属市、州的经济联系紧密度分类,可以从经济联系紧密度的角度对不同圈层各区县的培训供需匹配度作进一步分析。
1.紧密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紧密腹地的区县有28个,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平均值为26%,最高的区县是黄冈地区的红安县,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达到85.16%,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并不算多,为12.87万人,但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10.96万人,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仅为3.59万人,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参加的是政府性质以外的其他社会培训。值得注意的是,红安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增长16.4%,其传统产业是农业,但该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区为平台,全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其传统产业逐渐建设成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正规划建设19个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区。正因为该县农产品加工业发达,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多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紧密腹地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区县是崇阳县,该区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为9.57万人,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1.09万人,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仅为11.39%。崇阳县经济整体实力较弱,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56.8亿元,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地方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2.次紧密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次紧密腹地区域的区县有29个,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平均值为26%。其中,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荆门市辖区,达48.53%,该区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不多,仅5.44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2.64万人。次紧密腹地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江陵县,仅为8.27%,2010年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为5.56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0.46万人。江陵县经济欠发达,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仅34.35亿元,该县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3.竞争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竞争腹地区域的区县有7个,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房县,达49.46%,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2.96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6.41万人。2011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增长46.6%,迅猛增长的工业经济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较高的重要原因。这一区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竹山县,仅为16.98%,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01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为1.87万人。该县经济较为落后,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39∶32,农业所占比例较高。该县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4.边缘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边缘腹地区域的区县有8个,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咸丰县,达到86.18%,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9.55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8.23万人,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仅2.31万人,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参加的是政府性质以外的其他社会培训。与黄冈市红安县相似的是,咸丰县大力发展茶叶等特色农产业,成功创建了“国家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供应基地”。此外,咸丰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是该县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因为该县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多,才使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区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宣恩县,为8.56%,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7.13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0.61万人。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是该县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水电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宣恩县经济落后,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仅24.4亿元,特殊的工业结构以及经济不发达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不同圈层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培训供需匹配度相关分析
由于缺乏各区县经济联系量数据,因此将各区县经济联系隶属度类别分别进行赋值(紧密腹地赋值4、次紧密腹地赋值3、竞争腹地赋值2、边缘腹地赋值1),然后对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各区县培训供需匹配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分析
注:A1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A2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A3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2010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
从表6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026、-0.03、0.133,P值分别为0.831、0.757、0.264,均大于0.05,说明各区县经济联系隶属度分别与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呈弱的负相关,与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呈弱的正相关,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四、研究结果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处于非供需均衡状态。由图1可以比较直观地发现,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需强度指数分布在45度对角线附近的较少,而偏离45度对角线幅度较大,这反映出湖北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需强度相对不均衡。
第二,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占大多数。从“供需模型”给出的四种基本状态看,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中,有45个区县(超过半数)的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和需求水平均处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之下,反映出湖北省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总体上处于低水平。
第三,少部分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均衡水平均相对较高,具备了率先发展的条件。供需匹配度较高的5个区县即咸丰县、红安县、黄陂区、云梦县、房县中,供需均衡状态相对较好的有咸丰县、云梦县。
第四,部分市州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过低,需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供需匹配度低于10%的市县包括巴东县、洪湖市、宣恩县、江陵县,其供需匹配度分别为9.56%、8.60%、8.56%、8.27%。因此,这4个区县迫切需要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力度并调节供需均衡度。
参考文献
[1]唐胡浩.农民工流动原因探析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对坪坝营村农民工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报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66.
[2]周小刚,陈东有.制约我国农民工流动主要因素的系统基模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8):245-250.
[3]张笑秋.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2):12-16.
[4]沈,潘寄青.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5):43-45.
[5]王士君,高群,.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6):558-563.
StudyontheSupplyandDemandMatchingDegreeofSkillsTrainingofMigrantWorkersandItsConnectionwithCityCircleLayer
——TheCaseof77Districts(Counties)inHubeiProvince
LIUJin-song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Hubei43007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