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韭菜的栽培技术(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6-24 手机浏览

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韭菜;品比试验;西宁地区

韭菜属百合科葱属,叶、茎、花都可食用,是一种可连续采收的多年生宿根性蔬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2]。韭菜抗寒耐热,适应性强,利用设施栽培,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生产,达到周年供应,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韭菜的产量和品质,西宁市蔬菜研究所引进6个品种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韭菜品种,为本地蔬菜种植业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西宁市蔬菜研究所生物园区科技试验基地,前茬作物为茄果类蔬菜。韭菜试验品种为平韭2号、平韭4号、平韭5号(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汉中冬韭(由陕西省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选育),791雪韭王(由河南省扶沟县韭菜研究所选育),寿光精选独根王(采购于山东省福庆种子有限公司),其中以平韭2号为对照(CK),平韭2号在本试验基地种植多年,性状稳定。

1.2田间种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m2,定植前结合深耕每1hm2施复合肥7.5t及尿素0.38t作基肥,行距30cm。本试验韭菜均采用直播方式,条播,播种沟深2cm,用种量60kg/hm2,播前浇足底水,播后覆细土1.0cm厚,盖土后轻轻镇压,盖地膜保墒,当有10%以上的幼苗出地面后,及时揭去地膜。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及时除草,沟灌水,结合浇水及时追肥,病虫害采用常规防治[3]。

1.3测定指标

从试验开始后,定时进行田间观测,所有进行性状调查的植株均为二年生韭菜,植株生长性状采用随机取样10株,取平均值法,分别测定叶长、叶宽、分蘖数、叶鞘粗、产量(按小区面积的产量折算)、抗病性(定植后每10d进行观测统计小区主要发病情况)[4]。

1.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DP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的植物学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验品种植物学特性略有差异,株高在42.7~47.5cm,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植株较高,汉中冬韭品种较低;各品种叶长在30.6~35.1cm,与株高相对应;各品种间的叶宽相差不大,平韭2号和汉中冬韭叶宽0.8cm略窄于其他品种;各品种间的分蘖数在2.0~2.9个;叶鞘较粗的品种为791雪韭王3.9mm、平韭4号3.8mm、寿光精选独根红3.7mm,较细的品种为汉中冬韭3.3mm。

2.2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

由表2知,通过对几个品种的产量测定,折算出1hm2产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平韭4号、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3个品种的年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产量为冬春季生产产量),平韭5号和对照品种平韭2号的产量次之,而汉中冬韭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在试验的几个品种中,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平韭2号、汉中冬韭、寿光精选独根红,平韭5号和791雪韭王品种抗寒性较差;根据近一年的植株田间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平韭4号、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平韭5号和汉中冬韭品种的抗病性最差,田间主要的病虫害为韭蛆和灰霉病。

3结论与讨论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品种选择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参试的韭菜品种植物学特性、产量、抗寒性、抗病虫害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平韭4号、寿光精选独根红2个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适宜西宁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栽培。

韭菜田间管理中有效控制病虫害,结合浇水及时进行肥料的补给,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温室冬春韭菜最多可割4~5刀,根据韭菜地上与地下养分运转关系,收割时两刀之间间隔应以1个月左右为宜,收割间隔期太短,会使韭菜长势衰退减产。温室韭菜收割结束,4月中旬可揭膜转入露地管理,特别要重视夏秋管养根,为下年覆盖生产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乃旭,王群,荣传胜.韭菜品种引进鉴定[J].蔬菜,2012(12):57-60.

[2]郑志强.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45.

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韭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3.3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7-0127-01

1播种育苗

韭菜多用干籽播种,也可浸种催芽后播种。其方法是先用清水浸泡种子,时间24h左右,搓洗去掉种子表面的黏液,在15~20℃的环境下催芽,经过3~5d可见种子露出小芽。一般播种量45.0~52.5kg/hm2。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2种。

2肥水管理

韭菜为多年生宿根蔬菜,根系分布较浅,吸收能力较弱,所以整地一定要深翻土壤,耕耙细缓,同时韭菜又是喜肥作物,必须施足基肥。但基肥中速效氮肥不能过多,否则韭菜容易徒长,造成倒伏。基肥中以农家肥和磷钾肥为主。一般用农家肥15~30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基肥应在翻地前均匀地撒施于地面,然后翻入土中,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以免烧烂韭菜籽。后期追肥要根据韭菜的实际生长情况合理施肥。

3病虫草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韭菜的病害,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紫斑病等。发病原因主要是雨水过多,可用甲霜灵、杀毒矾、百菌清等农药防治。

韭菜灰霉病的病原为葡萄孢属真菌,主要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夏。在韭菜收割的时候,会将葡萄孢属真菌的菌核产生的分生孢子散落在地表,通过各种农事活动传播到新的韭菜叶片上发病。该病的菌丝在温度为15~21℃、相对湿度为95%以上时生长最为适宜,该条件下会引发孢子萌发。一般情况下温度低、湿度高、光照不足都会使该病的蔓延面积增大。该病一般侵染叶片,在发病初期会在叶面上产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点,一般正面的小点多于背面的小点,然后小点慢慢扩大至椭圆形或梭形,后期这些小斑点逐渐汇合成大片枯死斑,当湿度较大时会在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如果病害严重发生时会导致产量减少20%~30%。因此,应加强田间管理,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烧毁病叶,合理施肥,科学排灌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韭菜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及时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1000~2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扑海因)1000倍液喷雾。喷药液600~750kg/hm2,重点喷施叶片及周围土壤,每7~10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1]。

韭菜疫病的病原是疫霉属真菌,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潮湿的环境下,可以产生孢子囊或卵孢子发病。当温度稳定在25~32℃时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土壤中水分过多时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病斑扩展到叶片1/2时,叶片就会发黄,且下垂发软。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摘除下部老叶增加光照[1-3]。发病后可用75%百菌清500~7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每隔7~10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韭菜细菌性芽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低温时有很强的致病性,主要通过收割时刃器传播。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发病后外侧茎叶生长不良并往内侧发病腐烂。防治方法:可用72%农用链霉毒3000~4000倍液、50%消菌灵800倍液喷雾。

韭菜干尖症,即韭菜生长要求中性土壤,长期大量施用粪稀、饼肥、硫酸铵等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导致干尖。“干尖”是韭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减少酸性肥料的施用量,一旦土壤发生酸化要立即用石灰来调节,使土壤的pH值保持在7,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含锰农药,防止韭菜干尖,有机肥在施用前要充分腐熟,杀灭其中的病原菌,同时要适量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肥料。

韭菜病毒病病毒主要在韭菜根部越冬,春季韭菜发芽或生长时,病毒扩展到地面的叶片,开始显症。可在割韭菜时通过割刀进行汁液接触传播蔓延,引起迅速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中下部出现沿叶脉坏死的条纹斑点,后期叶片干尖枯黄,外叶重,心叶轻。夏季随气温升高,症状消失,潜伏至翌年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菌毒清可湿性4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喷洒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防治蚜虫[2-8]。

3.2虫害防治

韭菜的主要害虫是韭蛆。韭蛆严重为害韭菜的生长,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适时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防治幼虫采取药剂灌根,用2%甲基阿维菌素乳油7500mL/hm2稀释成1000倍液进行浇灌。防治成虫,非蛆每年发生5~6代,春、秋季发生最为严重。成虫羽化期一般在4月、9月,应选择天气晴朗的9:00—10:00,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3.3草害防治

韭菜草害的防治很重要,如果前期没有防治好,靠人工除草难度很大。一般播种前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地块处理,

(下转第130页)

(上接第127页)

这种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发生,如后期仍有杂草,圆叶杂草可用使安隆防治,尖叶杂草可用盖草能防治,使用以上2种选择性除草剂时,浓度不要过高,否则会产生药害。

4适时收割

在韭菜定植的当年一般都不进行收割,以养根壮秧,但是一旦发现韭菜花就要及时摘除。一般当韭菜长到25cm左右时即可进行收割。可选择晴天的早晨收割韭菜,收割时要留一定高度的茬,一般收割刀应该距离地面2~4cm,割口为黄色时为最佳收割高度,收割时尽量保持割口一致,每20~25d收割1茬。收割时选用的工具在使用前都应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虫害互相侵染[1]。

5参考文献

[1]李柄义.保护地韭菜病害该如何防治?[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12-05(6).

[2]陈则明.韭菜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6(4):9-11.

[3]彭冬三.韭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6(16):32-35.

[4]官德山.大拱棚韭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12(10):

[5]尹守恒,刘宏敏,李纪军,等.韭菜干尖黄叶病害诊断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03(4):20-21.

[6]巩佩芬.日光温室冬春茬韭菜栽培技术[J].蔬菜,2000(2):5.

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在阳台利用花盆栽培韭菜的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器皿和营养土的选择、播种育苗、日常管理以及采收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盆栽蔬菜发展迅速,利用花盆在阳台种植蔬菜,既可点缀居室,又可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具有观赏、食用、绿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韭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食用蔬菜,它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外,还是大家公认的高纤维素含量蔬菜,由于纤维素对人体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韭菜被称为第七大营养蔬菜。盆栽韭菜既起到绿化观赏价值,又可作为蔬菜食用,是一种无公害食品,深受市民喜爱。韭菜利用花盆栽培,技术简单,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生长快、病虫害较少,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并且可以连续采收,适合家庭阳台栽培。盆栽韭菜栽培关键是要配好营养土,掌握好种植技术。现将韭菜利用花盆阳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韭菜的各个品种均可进行盆栽,但最好选用生长力强的品种,如791韭菜、韭宝F1、平韭五号等。

2栽培器皿选择

栽培韭菜的器皿选瓦盆、陶瓷盆、塑料盆均可,但以外观好看、质地轻、透水、透气好的花盆为宜。室内阳台种植时应在花盆下放1个底碟,防止浇水时渗出影响阳台卫生。花盆的形状圆形、方型均可,圆形花盆的直径在25cm以上,高度25~30cm,底部要有渗孔。

3营养土的选择

花盆栽培韭菜因容器容积有限,韭菜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因此盆里所用的栽培土必须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维持韭菜连续生长与连续采收的需要。一般采用的培养土的配比是腐熟的树叶3份、腐熟的畜禽粪、骨粉2份、优质农田土5份,或用5份腐熟的农家肥、3份园土和砂土2份配成盆土。入盆时盆底孔用1~2片碎瓦片盖上,装少许粗砂,上面装营养土至盆边2~3cm。

4播种育苗

阳台种植韭菜,春夏秋3季均可播种,也可采用韭根直接定植。播种育苗最好用头年新种,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育苗。种前先将花盆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播种,盖1cm厚营养土,始终保持盆土表面呈湿润状态而不板结,出苗后根据盆土情况适当浇水。如用韭根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好,由于空间有限,盆内韭菜定植密度不可过大,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幼苗或韭根成活。

5日常管理

5.1浇水施肥

当新叶发出后根据盆土干湿情况及时浇缓苗水,并对盆土进行中耕保墒。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入秋后天气日渐凉爽,适宜韭菜旺盛生长,此时要充分供应肥水,一般4~5d浇1次水,并追肥3~4次。追肥把芝麻饼、豆饼等碎块放入密封的容器充分发酵,取其腐熟的上层液体,加入15~20倍清水施入,促进叶片生长,为鳞茎的膨大和根系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气温继续降低,植株生长缓慢,此时应适当减少浇水,保持盆土不干即可。

5.2温度

夏季若韭菜长时间生长在35℃的高温条件下,再遇上空气干燥,就会造成叶尖干枯。因此,此时可将花盆移到北阳台或室内阴凉处,隔一断时间适当移到太阳光照晒的地方接受光照。冬季外界温度较底,若想在此期间吃上韭菜,可将带盆移到密封的阳台内。

5.3中耕培土

早春返青后将根茎部位的土壤剔开,数天后再复原,以提高地温,消灭种蝇,促进根系生长,淘汰细弱分蘖。结合剔根,每年春季可以盖2~3cm营养土,以利于鞘伸长和软化。

5.4换土

由于花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时间栽培容易造成养分及部分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应每2~3年换盆土1次,换土宜在冬季休眠期进行,韭根最长使用期限为6~7年。

5.5病虫害防治

盆栽韭菜病虫害较少,若盆土未充分腐熟,则易产生根蛆危害;若发现根蛆幼虫可用90%敌百虫6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灌根触杀。

6采收

定植当年根据生长情况,长势强时可适当采收,长势弱时一般不采收,着重养根。盆栽韭菜采收不可过于频繁,一般1年可采收5~6次,每次相隔25~30d,且夏季不宜采收。浇水、喷药后不宜立即收割,以免水珠滴入伤口和农药残留过多。收割时留茬高度必须适当,过浅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深易影响根茎,影响下次采收和整个植株长势,以刚割到鳞茎上3~4cm黄色叶鞘处为宜。割后应及时进行浇水、追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