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教案(收集3篇)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
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o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出示单韵母o的卡片)指导发音:嘴唇要拢圆,范读,齐读,指名读。
(2)掌握o的四声
依次出示o的四声,分别问:这是几声?怎样读,练习发音。
3.教学单韵母e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鹅”的音读平了就是e的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单韵母,指名读,齐读。
(2)在学习a、o四声的基础上自学e的四声
分小组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a、o、e的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a、o、e的四声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认识了三个单韵母a、o、e并且掌握了它们的四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直接熟练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3.能正确书写a、o、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谁想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14%5$176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书写a、o、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o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o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o。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练习读书
教给儿歌:张大嘴巴:aaa
拢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总结
我们认识了单韵母a、o、e,掌握了它们的音、形及书写,又认识了四线格,学会了如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六、布置作业
1.在家庭作业本上将每个单韵母的四声书写一遍。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篇2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诗中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语歌的语言;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三、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
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及介绍
(二)文本学习:
1、初读课文:
(1)、朗读感知,以读悟美——读美,齐读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下面先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仔细体会音乐的美。
①.以怎样的感情来读
②.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2)、请大家轻声跟着配乐朗读,注意要点:
①把握美好、
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
②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品读课文
(1)、本诗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请仔细体味它的妙处(小组讨论)
闻一多先生曾经就诗歌的创作说过“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我们大家刚才通过朗读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我们来细细品味课文,文章中有没有想想呢?
(2)、诗中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生活
(3)、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浅浅的”、“不甚宽广”、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问题探究
(1)、诗中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
背景:此诗写于1921年间,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天上的生活:自由、美好、幸福
人间的生活:黑暗、悲惨、
残酷
(2)、郭沫若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做这样的改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天上人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
(三)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1.仿照例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关在笼中的鹦鹉,…………
3、月光照在大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像一个精致的小喇叭。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像铺了一层白霜。像一个丢了灵魂的肉体。
(四)本课小结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五、作业
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六、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篇3
1.会写“缀、幽、雅”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9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揣摩文中描写丁香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重难点
1.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11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在写“缀、雅、拙、糊、襟、恍”这6个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左窄右宽;“案、薄、蕾、怨”这4个上下结构的字中,要注意“薄”字笔画较多;强调半包围结构“幽”字的笔顺。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四幅丁香图,唯美有深意。学生通过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借景抒情
的手法,深切地感受到丁香花的美,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丁香花的美,体会了作者的感受。此时,老师挖掘读写结合点,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搜集宗璞的相关介绍和作品。
(2)搜集有关文学作品中赋予花草树木某种品格的材料等。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
课件出示: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列举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如落花生、白杨等),为本课的学习预埋伏笔;通过看丁香花,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缀
幽
雅
案
拙
薄
糊
蕾
襟
恍
怨
(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课件出示: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
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前3个自然段“赏花”,后3个自然段“悟花”。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巧妙地用问题导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言简意赅,单刀直入。学生通过找写“丁香结”的句子,由句子到段落,水到渠成地理清课文脉络。
三、研读课文(第1~3自然段),感悟丁香花的特点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街旁的丁香花②城外校园的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④雨中丁香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嗅觉)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可结合课本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进行讲解。
4.赏析描写优美的语句。
课件出示: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紫的丁香花都好看。
学生对比读,了解表达上的不同;把描写丁香的词语做上记号,谈谈表达效果,并试着读出这种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作者描写的角度,在读中懂得能从所读到的内容想开去,想象画面,读懂画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老师带领学生准确解读,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写丁香花的部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回顾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1.丁香花有什么特点?
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出示: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
(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朗读课文,感悟丁香结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可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
课件出示:
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
课件出示: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纱》
结合“阅读链接”,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闺怨、愁思的诗境中。思考:文章引用诗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3)朗读,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暮春时节,诗人面对美丽易谢的丁香,
便易伤春,说丁香是愁思,而丁香花的花苞便成了诗人眼中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以“丁香结”喻愁思固结不解是一种惯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结合实际,感悟人生
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要结合生活实际。这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经历,自然能读懂作者,读懂作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回顾写法,学表达
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柱子”。此时学生领略了作者写作的精髓,心中的情感喷薄欲出,抓住身边的事物引起“我对人生的思考”这个读写结合点,表达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1.出示图片,初识丁香。丁香花常见又普通,开课之初,出示丁香花的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有所了解,让学生知道丁香花的特点,为后文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