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7-07 手机浏览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篇1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环境艺术启示和借鉴

一、民间艺术的分析与认识

中国民间艺术是几千年来由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民俗审美的源泉,是在长期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艺术载体。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物质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1)精神层面:这是由民族、历史、地域、宗教等文化背景所决定的;(2)物质层面:这是由具体的艺术形成和艺术语言作为载体来体现的,如:民间雕塑、刺绣、舞蹈、剪纸、年画、曲艺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它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二、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和运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近些年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有很多方面都在利用、保护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使其焕发青春。现代设计学科也不例外,它不但受到影响,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深入到具体的设计专业和领域。

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转向工业文明。由于产品工业化和人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上世纪初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对现代艺术设计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摇篮。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学科起步较晚,主要是改革开放后由西方系统地引入。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现代设计艺术的国际化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的“本原化”,中国的现代设计不能脱离中国民族文化系统独立存在,产品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国际化而缺失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审美价值。如何解决现代设计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问题,如何在目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发展民族地域文化,拓展民族民间传统的观念内涵和外延,给现代艺术设计注入动力和源泉,成为各界设计师所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近些年,在我国设计界呈现出越来越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认知、继承、保护意识的提高,唤起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并有效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文化的冲突,如时装设计作品中大量采用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传统制作工艺,工业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造型、图案、色彩的运用,家居设计中家具和饰物上的传统艺术元素装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建筑形式和构件,园林规划中的五行风水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等。正是这些有着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现代设计在各个不同设计领域的成功体现,标志着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情结的回归,也应对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好地解决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艺术之间的承启关系。

三、现代环境艺术在民间艺术设计中的启示和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的追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信仰、地域的精神审美需求。在当今国际化设计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身边缺失民族地域文化的情感设计,从而呼唤设计回归本土,并从民族民间艺术中寻找设计灵感,主张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使中国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文明趋同,文化求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体现形式,对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有着吸取和借鉴的必要性。

1.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精神意识上的启示

《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风水。又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点,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居住观,在当前社会为人们处理人和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为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形式上的借鉴

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设计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极易造成设计作品的冷漠感,人们的视线逐渐被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理念所吸引,开始将大量的民间艺术元素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环境艺术设计起到很好地扩展内涵及外延的作用。

首先,民间艺术造型方面的元素植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如构件、花窗、斗拱、梁柱、雕刻及古代园林中的障景、借景、造景等元素。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运用了江南水乡的元素和特点,又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造型,采用了斗拱的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和实用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其次,民间艺术色彩方面的元素植入。在几千年来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民族地域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有的色彩审美观念和习惯。中国人常讲的“恶紫夺朱”,是说我国传统认为紫色是邪恶的、不祥的,红色则是喜庆愉悦的色彩。因此红色在中国深受人们喜爱,赋予了民族情感并被称为“中国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被采用,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主体建筑的色彩。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是指白色的墙和灰色的瓦,表现了人们返璞归真的色彩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观。

最后,民间艺术形成内容方面的元素植入。中国的民间艺术常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来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在剪纸、年画、雕刻、染织图案等民间艺术中,梅兰竹菊代表君子,松鹤代表长寿,石榴莲子代表多子多福,鱼莲图案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篇2

一、民间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民间工艺美术的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了民俗文化。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专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民俗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衰退,民间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众多民间美术类型逐斩消失。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数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却使得民间艺术逐渐与民俗脱离,传统手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且没有突出民间艺术的个性。

2.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以致艺术设计教学中西方文化体系占据重要位置,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忽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却没有挖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中缺乏民间艺术元素。

二、艺术设计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术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应现代艺术相结合。教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将民族文化为指导,探索与发掘民间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国艺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从汲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借鉴传统创作方式和理念,指导生创作出独具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借鉴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的元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完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并且应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立足本土化,根据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的互动,提高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手段,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首先请进来”是指将民间艺术家请进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亲身表演、讲授民间传统技艺,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周边艺术环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其次,“走出去”是指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民间采风,并且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发源地及其历史,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品的无限魅力。

四、结语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角度;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利用价值

一民间工艺美术于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逐渐衰退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便利,随着而来的还有艺术设计理念的强大冲击,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社会大环境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发展受到了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的限制,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之下,很难保证工艺品的质量和民间艺术的个性[2]。

(二)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激烈冲击

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战略使得西方的文化大量传入我国,传入我国的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接触、发生碰撞。在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中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诸多关注。忽视了传统民间艺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发展,而大肆强调西方的文化和艺术设计理念,极大的阻碍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三)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不继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互联网,而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新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因子借由网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不断的进行入侵和渗透,使得传统文化理念在大量新文化因子信息的不断冲击中被埋没,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元素散落各处。民间工艺美术与信息时代的脱离,而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其艺术价值被逐渐淡忘,难以传承和发展[4]。

二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民间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悠久的历史中几千年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是历史文化传承创造的遗产,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洗礼,除此之外,民间的风俗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民间艺术的形成。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是对民间工艺美术价值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更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5]。

(二)有利于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间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文化间的碰撞融合也愈发激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刻不容缓。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中,有助于现代艺术同民间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文化间的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在高校艺术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元素,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发掘,找寻其价值以及意义,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艺术[6],多元化我国艺术教学,创作饱含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现代艺术作品。

(三)有利于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宽和艺术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注重将民间工艺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元素的吸收借鉴,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对民间艺术进一步加深了解,开阔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并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提高学生的创作参与度和艺术感受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推动高校艺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一)重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高校教学计划的实施方向和实施方式都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实施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下不断产生新文化,而新文化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并对传统艺术造成了强大的文化冲击。艺术类高校以及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是挖掘、探索、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教学理念的重构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之间的结合构建教学新理念、新观念。在开展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工作时,基于现代艺术设计知识的学习前提下,独创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突出我国教学体系的优势,充分将本土文化优势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设计中,丰富艺术设计教学课堂,增加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融合实践环节,树立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观念[7]。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增加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增加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民间美术课程的加设创新高校艺术课程设计体系,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新活力。教师在实际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侧重于民间传统艺术的教学,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介绍,加大对学生民间传统艺术的培养,注重周边艺术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良好传统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创作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邀请民间艺术家走进高校的课堂,亲身讲授民间艺术,带领学生集体去民间采风,实地亲身感受民族艺术。

(三)激发创作灵感,鼓励实践

艺术是自由的、是多变的、是灵活的,艺术设计的教学不应局限在理论的教学和学习中,而应该是实践的、自由的,给予学生开阔的创作空间,在自我摸索中寻找创作灵感。民间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之一,在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并融合到作品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创作的环境、机会和时间,鼓励学生实践,切身感悟,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灵感。

(四)用生活化的眼光欣赏代表作品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民间流传了数千年,究其原因是出于民间,民间工艺美术设计要想被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要贴合民间,就要“接地气”。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日常生活实际借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搬进课堂,给学生呈现不同的传统文化风俗、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