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作文三年级下册(收集3篇)
植物作文三年级下册范文篇1
一、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工商部门充分发挥注册登记职能,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培育、登记和服务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注册登记家庭农场81家(其中个体工商户55户、个体独资企业26户),注册资本(金)9716万元。从经营范围看,从事种植业的71家,从事种养结合的8家,从事餐饮垂钓等其它经营的2家。
二、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呈现的主要特点(一)登记注册情况较为平稳。2xxx年初,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广大农村种养殖户高度关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有关情况,特别是一些种养殖大户苦于过去不能登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合法身份,得到消息后纷纷向工商部门咨询有关情况,申请登记家庭农场的积极性比较高。自去年3月29日,全市首家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家庭农场81户,呈现出平稳发展的势头。
(二)家庭农场以种植业、种养结合为主。从已登记的81户家庭农场情况看,虽然大多数仍以初级的种养殖为主,但也出现了相对综合、富有特色、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市场主体。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威海神山家庭农场,占地300亩,主营果树、蔬菜和农作物种植、初加工和销售等,该农场概算投资13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集葡萄园、葡萄长廊、葡萄大棚、育苗温室、地下原汁库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场。
(三)组织形式多为个体工商户。目前,全市家庭农场组织形式主要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目前81户家庭农场中个体工商户55户、占家庭农场总数的67.9%,个体独资企业26户,占家庭农场综述的32.1%。虽然《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家庭农场可以申请登记为合伙企业、公司等组织形式,但由于家庭农场以家庭或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很多人大多愿意以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发展家庭农场。
(四)家庭农场资金实力普遍偏弱。从全市家庭农场的注册资本(金)情况看,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上(含100万)的有28家,其中注册资金最高的家庭农场是文登区侯家镇福库家庭农场,注册资本1000万元。而注册资本(金)低于100万元的有53个,其中注册资金最少的仅为1万元。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家庭农场资金实力仍普遍偏弱。
三、家庭农场登记和发展中存在问题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登记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社会各界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81户,但据去年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市承包规模超过50亩的租地大户就有1000多户,基本都具备了申请家庭农场资格。但由于很多种养殖大户对家庭农场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市场意识,容易满足现状,对通过家庭农场实现由农民向现代农业生产主体的认识不足,缺乏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家庭农场发展缺乏专业性人才、相关专业培训滞后。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精壮劳动力纷纷进入城市工作,全市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为40、50岁农民。虽然近年来农业等部门通过开展三下乡、广泛开展农业劳动技术的专业性培训,但是受农民科学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大、结构老化等因素制约,培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家庭农场普遍反映,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农业生产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由于家庭农场属于新生事物,有关部门培训具体种养殖技术多,而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营销、管理、融资、商标品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滞后。
(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难,产权不清晰导致家庭农场缺乏发展壮大的基础。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短期行为。虽然我市已经规范了集体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合同文本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土地流转不规范、稳定性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偏短,以三至五年居多,甚至是一年一租,且不签订合同,导致土地流转存在很多短期行为。由于土地租期过短,农村租地大户不敢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农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大笔投入,直接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民惜租、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家庭农场难以形成规模,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稀缺性不断显现,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民不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部分农民工返乡,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农村流转的土地以山地、坡地居多,土地较为贫瘠,集中连片难,基础条件较差,前期整理投入高,规模效益较差,难以形成较为可观的规模,无法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村集体流转土地成本高。近年来,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也不断增加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对单纯从事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经营户,影响更大。同时由于个别农户诚信观念淡薄,出现中途撕毁合同导致农地纠纷等情况,也影响了家庭农场主长期投资创业的信心。
(四)家庭农场融资难,导致农业投入不足。融资难是影响家庭农场规模扩张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回报见效慢,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而作为家庭农场登记的主体--农民,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很少有可抵押的资产,加之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金融机构缺乏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融资动力,部分已经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的长期投入严重不足,甚至影响了农场土地整理、农业机械的购置等,制约了家庭农场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以文登区乙丁旺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属于种养结合型农场,土地规模较大,拥有果树150亩、鱼塘150亩,负责人于瑞永本人拥有丰富的种养殖经验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预期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其本人也十分想扩建农业基础设施、扩充规生产模,但苦于资金不足,虽然多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由于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而未能如愿,严重制约了该农场的发展壮大。
(五)各级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20xxx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出台了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但是目前,全市广大家庭农场仍难享受到具体扶持政策。例如:目前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都是直接发放给有承包土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享受不到或者只能享受很少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又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广大种植业户最为关系的问题之一,果树、粮食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灌溉是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发展的命脉,如没有政府资金投入,根本没有能力自筹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同时,欢乐谷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户反映在所在乡镇没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力量,缺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持。
四、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建议(一)认真落实山东省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2xxx年8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对家庭农场发展在财政、经营用地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家庭农场所需的农产品加工场地等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由当地政府优先保障。各部门要落实好省政府意见精神,进一步细化对家庭农场扶持细则,在财政补贴方面,要将奖励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争取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向家庭农场方向倾斜,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优先对家庭农场提供农业保险,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搞好农业保险服务,提高出险后的理赔额,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家庭农场主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宣传引导。家庭农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应适当引导、积极扶持、循序渐进。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稳妥地发展这一新生事物。农业、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行政指导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积极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抓好示范引导,从培养典型入手,大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以及优势主导产业,扶持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发挥好其示范效应,改变农业生产低效现状,进一步提升农业收益,为全市农业生产发展注入活力。
(三)强化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今后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按照构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协调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研究全市家庭农场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做好家庭农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查考核等工作。再一方面,是要优先对家庭农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四)搞好技术指导,提供配套服务。一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技术指导服务对象,对农作物种子技术、植保技术、栽培技术、畜禽良种、动物防疫进行了巡回指导和现场培训,向家庭农场推广新型栽培技术以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技能。二是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各级农业、工商部门要为家庭农场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植物作文三年级下册范文篇2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园林文本观察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与拙政园的流传,以及明后期和清代园林文化的关系,以探析文徵明在园林绘画中所传达的文人园林理念,及其对后世园林文化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文人园林;园林文化;流传
文徵明艺术造诣极高,在明后期和清代都得到文士们的赞赏与追慕,对苏州地区的文人文化影响深远。清代学者沈宗骞(1736~1820)在论“山水”的“宗派”时有言:“……有明沈、文诸公,皆为后世楷模。”王时敏在“跋文太史《许溪草堂图》”中亦有言:“非但妙迹永传,将使吴中后学瞻先辈风流,益起高山景行之慕。”可见文徵明在书画方面得到后世的推崇。自古园林参画意,其园林绘画所传达的园林审美理念势必影响后世文人的造园活动与园林文化。
一、《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在拙政园流传中的作用
拙政园几经濒临摧毁的境地,人们根据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页中的园记、诗文及景图进行重建,园林由于时间的变幻也难以维持原貌,因此常处于变化与修建之中,文氏的拙政园图册在拙政园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如清代文人钱泳(1759,1844)在道光十三年(1833)给《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所题的跋文中写道:“……余尝论园亭之兴废有时,而亦系乎其人,其人传,虽废犹兴也。其人不传,虽兴犹废也。”当观者在欣赏园林图册时,势必会将之与实际园林相比较,并试图追寻昔日的风姿。由此便推动了园林文化的品评与发展,证实了园林的兴废在乎人传的事实,也可以说实现了王献臣请文徵明给拙政园作诗、画与记的初衷,将他致仕后致力建造的家业记录在案,从而将儒士政治上治国平天下的报负转向文化上的创造,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由于当时文徵明已名扬海内外,他创作的园林绘画、诗文及园记势必受到世人瞩目,所以拙政园一直以来都是江南名园之首,并为后世文士们广为传唱。园林虽然几经兴废,屡易其主,但所幸得到历代文士的追慕,未作较大的改动,虽然增建了许多建筑,但至今大体布局仍基本维持明代的状态。
清代文士的雅集活动留下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诗文与绘画,一些诗咏将文徵明参与建园作为主题而赞颂,其中最多见的是“文衡山手植古藤歌”为题的诗文,著名艺术家李家煌有诗《拙政园文衡山手植藤》,赞颂文徵明参与造园的事迹,将传为文徵明当年亲手栽植的紫藤作为园中称盛的尤物,藤根蟠旋的姿态蜿蜒、险峻,其粗犷的肌理与迂回的形状蕴含着古意,是园林中创作古雅空间的重要造园手法。近代诗人金天羽(1874~1947)在歌咏《拙政园文衡山手植古藤歌》中也描绘拙政园中紫藤的风姿,赞颂文徵明手植古藤所营造清郁的园林空间,其藤蔓似蛇似龙翻腾挥舞,又增添了豪迈、神秘的气息,隔世仍能感受横山(文徵明的号)的高节与古风。
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对明后期文人造园文化的影响
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以及与园林相关的作品对明后期文人园林范例的奠定影响至深。清代学者方薰认为,明代后期稍有成就的画家都师法文徵明与沈周,并各有心源,饶有意味而富有生机,从而“了无俗格”。方薰还认为文氏的艺术与文人文化在其后嗣中也得到了发扬与发展,其中较为显著的应为他的曾孙文震亨(1585-1645),著有《长物志》,其扉页有沈春泽所作的序,其中记录了他与文震亨的对话:“余因语启美:‘君家先严徵仲太史,以醇古风流,冠冕吴趋者,几满百岁,递传而家声香远,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吴人巧心妙手,总不出君家谱牒……。”
明中期江南文化都以醇古之风为趋向,但明后期江南逐渐出现了奢靡之风,文震亨欲以通过撰写《长物志》重申祖辈建构的古雅文人文化,防止庸俗文化的滥觞,或者说为使文人身份区别于凡俗之人而著书立说。其中卷一、卷二、卷三和卷四的内容都与园林有关。从他们的对话可知文徵明所创造的明中期文人文化对文震亨《长物志》的撰写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或者说《长物志》是对祖辈所创造的文人文化的整理与归纳。由此可推,文震亨《长物志》中园林文化也受到文徵明所传达的园林理念的影响。文徵明没有撰写过关于园林的著作,因此这些理念必来自于与园林相关的作品:园记、诗文或园林绘画。文徵明有园记、园林诗文与绘画留存至今,其中现存的园记有“王氏拙政园记”和“顾氏慧麓新阡记”,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集“王氏拙政园记”和园林诗、书、画三绝为一体,是文徵明的倾力之作,拙政园也仍旧是一代名园,可见,文震亨在撰写《长物志》时势必参照文徵明所绘制的园林绘画样式,归纳与整理,以宣扬文人“雅”的形迹及其生活方式,以期区别于世俗的生活方式。以至此书在明后期成为有真韵致、真才情之士的生活指南,诚宇内之一快书,文人雅士之一大快事。
在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论述了文人雅居的具体形质,如“室庐”篇中的“居山水间为上”;“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志怀,斋阁有幽人之致”;“种佳木怪箨”;“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些景致俨然出自《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景图中描绘的景致相近,清靓、雅洁而具幽人之致。台阶是古意园林空间营造的一个重要元素,关于“阶”的意涵,文震亨认为“自三级以至十级,愈高愈古”,在文徵明的拙政园册页“嘉实亭”一景中,描绘了18级的台阶;文震亨又言,“木栏最雅”,而在文徵明拙政园册页中,傍池、临槛、桥、亭、台、楼的栏杆都为木制,简洁凝练,册页“芭蕉槛”中诗文云:“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认为木栏或朱栏与周围景致雅称,其规则的直线与自然中不规则、丰富多变的曲线相互映衬,形成雅致的园林空间。
晚明造园家计成厌倦远游之后,追随自小便有的悠游林泉的兴趣,逃名于山水之中,远离世事,从事造园事业。由于无买山之力,而甘心作一个依附于隐士的人。在其著作《园冶》中也分析了植竹造园创造静虚园林空间的手法:“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梅绕屋,余种竹”“编篱种菊”“寻幽移竹,对景莳花”,营造出“竹里通幽”的清雅空间,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描绘的景致相似。
由此可见,晚明文人在文徵明创造的诗意、优雅的园林文化基础上,继续推介前代文人园林空间的营建手法,并同时进行雅俗的辨析,以弘扬先辈创建的“古雅”园林文化,驳斥晚明时期滋长的“俗”气。文震亨的《长物志》与计成的《园冶》对清雅文人园林的建造作了系统阐述,得到了晚明及清代文人雅士的追捧与喜爱。后代文人们雅集于园中,唱酬歌赋,留下了大量诗文赞颂文徵明所营建的精雅文人园林文化。因此可以说文徵明所建造的园林文化受到了后世的推崇,也可以说为明晚期和清代的文人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滋养着文人志士的生活及文化创造,影响着明后期及清代园林文化的建构,并且使拙政园成为世人雅慕的名园,得到后世的珍爱而遗存至今。
注释:
[项目]广西艺术学院科研项目《明朝中期文人园林绘画研究》(BS201402)
①[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1533年,绢本设色,26.4×45.7厘米,藏处不详,
②[清]沈宗骞,潘耀昌编著.芥舟学画编(清代卷下),选自《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73.
③[清]王时敏,杨亮、何琪点校.烟客题跋,选自《清初四王山水画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55.
④郑晓霞,张智主编.园林名胜志(三十)[G].扬州:广陵书社,2006:128~129.
⑤[明]文震亨,陈植校注.长物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
⑥[明]文震亨,陈植校注,长物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
⑦[明]文震亨,陈植校注.长物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1.
⑧[明]文震亨,陈植校注.长物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5.
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藏处不详,册页“芭蕉槛”诗文.
参考文献:
[1]郑晓霞,张智主编.园林名胜志(三十)[G].扬州:广陵书社,2006:103.
[2]郑晓霞,张智主编.园林名胜志(三十)[G].扬州:广陵书社,2006:107
[3][清]方薰,陈永怡校注,山静居画论[M].杭州:西冷印社,2009:128.
植物作文三年级下册范文篇3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浙江
中图分类号S75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181-01
百山祖是浙江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位于浙江西南庆元县的东北部,198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合并扩建成“浙江凤阳山-百山祖部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保护区总面积10880.1hm2,区内最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m,为浙江第二高峰,地貌类型为深切割中山,以侵蚀地貌为主,保护区年均温12.8℃,降水量2341.8mm,相对湿度84%,无霜期187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百山祖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野生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资源丰富[1-2]。
在整理查阅保护区有关植物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调查研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种类和特征,掌握保护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资源,对加强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2]。
1研究方法
在收集保护区以往植被研究中所记录的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的基础上,先列出保护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进行野外调查,一经发现有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采用点四分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记录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或地点,海拔、坡度、坡向和生境,测量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的胸径、树高、冠幅,并拍照入档管理。
2结果与分析
2.1百山祖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
经调查分析,列入1987年《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3]和1992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4]珍稀濒危植物30种,隶属于24属18科,所占浙江省和全国珍稀濒危植植物总数分别为54.57%[5]和7.71%[4]。如表1所示,就濒危度而言,濒危植物、渐危植物和稀有植物分别为4种、18种和8种;按保护级别分则国家二和三级保护植物分别为8种和22种。
2.2百山祖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5],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科19属24种。如表2所示,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百山祖冷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莼菜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
3百山祖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对策
要保护好百山祖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这是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6-7]。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对社区群众尤其是游客和外来人员的宣传教育及管理工作,加强野外巡护,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切实保护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免受人为破坏。但仅依靠就地保护还不够,应同时进行迁地保存,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种子和各种繁殖体;加强珍稀植物的引种驯化,加大人工栽培,保护和发展百山祖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
4参考文献
[1]沈志敏,姚安平,吴向荣.庆元县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组成特点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32-235.
[2]吴子军.庆元县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资源及保护对策[J].安徽(下转第185页)
农学通报,2012,18(6):120-121.
[3]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6.
[4]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35.
[5]鲍黎明,杨卫韵,章月琴,等.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