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7-12 手机浏览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阶段性特征,立足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合理确定“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努力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部署、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规划编制任务和分工

在配合农业部和省发改委等部门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重点规划的同时,重点组织编制以几个层次的规划。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要突出我省农业优势特色,明确全省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主要政策措施等。总体规划由厅发展计划处牵头,会同有关处室编制(附规划大纲)。

(二)行业规划

根据“十二五”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种植业、畜牧业、草业、渔业、农机化等四个行业发展规划。具体由厅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农机局分别牵头,相关专业站配合编制。

(三)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主要编制草食畜、水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酿酒、特色渔业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由产业化处、渔业处牵头,相关业务处、站配合编制。

(四)专项建设规划

1.种植业方面专项规划:主要是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建设规划,由种植业处负责编制;

2.畜牧业专项规划:动物防疫体系由省兽医局负责编制;畜禽良种工程由畜牧处负责编制;

3.渔业专项规划:水产良种工程由渔业处负责编制;

4.其它专项规划:农技综合服务体系由科教处负责编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体系由农经处负责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由产业处负责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由市场信息处负责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编制;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建设规划由草原处负责编制;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由科教处、能源办负责编制;农村清洁工程由科教处、环保站负责编制。在具体在编制中,各相关处室分别协调厅属相关业务站参与配合。

(五)市州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各市州农牧主管部门可依据本级政府统一部署编制本辖区在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三、进度安排

分为4个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安排(2011年2月至4月底):印发规划方案、成立编制机构。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十一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加强与农业部和省上农业发展基本思路的衔接;各处室、单位确定规划编制规划重点领域,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5月):研究确定“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发展重点,拟定规划编制提纲和重点领域,邀请省上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等座谈征求意见。

草案起草阶段(2011年6月至7月底):各处室、单位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意见,按照任务分工起草各类规划基本框架,纲要基本框架。征求各方面意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

规划评估完善阶段(2011年8月至9月底):厅发展计划处统一对各项规划草案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厅务会议审定,并上报省政府,农业部报送省发改委。

四、编制要求

(一)认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厅相关处室、单位要对本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分析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判断“十五”期间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制约因素及面临的发展机遇。测算和确定“十二五”规划指标、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等,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二)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在当前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条件下,要把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复杂因素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谋划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研究提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政策和工作措施。

(三)科学测算和设置规划指标。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产量、产值、农民收入的同时,突出对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与“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保持一定连续性,又要与国家和省上农业方面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反映强基础、保安全、促增收等的职责要求。

(四)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加强规划评估论证工作,除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五)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以增强规划在解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行业规划、产业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之间相互不能矛盾的原则。要加强规划间主要指标、规划重点、重大政策等由各处相互衔接。同时,注重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相应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牧厅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发展计划处、相关处室负责人做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发展计划处),具体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处室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编制工作人员,集中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相关处室、厅属单位加强各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编制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大型居住社区商业场所规划发展必要性

Abstract:the1980s,90s,domesticurbandevelopment,areawasexpanded,themunicipalbusinesscenterdistancesomeemerginglivingcommunityfaraway.Especiallyinrecentyears,theproperty"grail"wavesofdevelopment,itisawaveafterwave.Movethethousandsofacres,eventensofthousandsofacresoflanddevelopment,hasappearedinthemajorcities.Inthemainlandofsomeofthecity'sdevelopment,suburbanlandresourcesarerichbecause,marketdevelopmentweremuchmoreobvious.Withlivingcommunitysuburbanizationandlarge-scaleresidentialdevelopmentandcorrespondingproduceamatchingdemand,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businessconstantlyforming.Thispaperlargelivingcommunitybusinessplacesthenecessityofdevelopmentarediscussed.

Keywords:largelivingcommunityplaceofbusinessplanninganddevelopment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F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社区商业起因于居民油盐酱醋茶式的日常消费需求,而又拔高至健康、体育、文化、娱乐、品牌等高层面的消费需求。这是一种有明确定位的消费群体的商业经营。在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和对生活享乐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对居住的整体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结果之一就是大型居住社区的服务社会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人们的婚、育、寿、丧等聚会,购物、健身、娱乐、会友等活动被逐渐转移到社区空间内进行。也就是说,社区商业场所的整体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了社区居民消费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促进邻里交往和社区生活氛围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生机勃勃的社区商业又必将是都市商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社区商业的定位与策划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必要环节,而且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关键环节。它一方面要结合社区这个基本环境,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周边的商业状况这个大环境。

社区商业的开发一定要结合楼盘项目的定位来进行,要对楼盘的目标客户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这些目标客户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生活需求等,这是一个很基础的工作。其次,还要具体了解项目周边一些相应的商业配套的状况,是否会有一些项目外部的商业配套可以利用,或是项目附近的商业配套是否和自己项目本身规划的商业配套相冲突。另外,项目自身规模的大小以及所属的区位也是应该考虑的基本前提。

1、满足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套并提高生活品质

大盘的社区商业是综合消费的有效载体。随着城市功能形态的变化和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市场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形态、市民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等级的提升带动消费观念的变化,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大力鼓吹下,以物质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逐渐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消费观,以家庭为载体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将成为生活主流,并逐渐向体验消费发展。“消费就是享受生活”的观念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区内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就必须有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推动综合型居住消费的发展。

纵观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从消费需求的层次递进,还是从地产开发的理念发展,都清晰地表明了一条循着“卖房子卖家居卖社区环境卖生活、生活方式”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脉络。对于大多集中于市郊的大盘,完善社区商业尤其重要。楼盘规模如此之大,而且又离城区有一定距离,因此一定要有十分齐全的商业配套,通过社区商业便捷的服务能力、先进的业态组合、优美的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质,才能成为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载体,才能有力地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有利于商业业态集中布局

大盘社区的商业场所大多是采用合建的“密集化”方法,这体现在总体布局上是使用的更为科学,功能的更为集中,方便了社区居民在出行中能够一次性完成各种活动和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各种业态的商业设施产生“集聚”的规模效应,集中吸引客源,便于不同类型商业的错开经营,在消费的总量和地点上得到保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营造社区型商业氛围,成为城市商业的有力补充。

3、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

我们说过,因为城市的发展,居住面向郊区发展,而郊区的社区建设多数为“大盘”规模。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郊区化居住的人数越来越多,如果要求他们的购物和娱乐活动依然依赖于城市中心的话,其结果就是会增加居民的通勤量,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因此,根据社区的规模、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合理规划商业场所,使居民在社区内就能满足购物、休闲、娱乐、运动等各方面的生活需求,从而减少其前往市中心的通勤量,是改善城市交通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4、有利于创造街区式交往空间

目前在大盘社区中越来越多被采用的商业场所建造方式商业街,其特有的小尺度、亲切宜人的街区空间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种休闲的购物环境和社区特有的商业气氛,既解决了居民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也成为居民间增强交往、增进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大盘社区内的商业场所应该更强调与室外环境景观的配合设计。它与城市购物空间不同的是,在完成商业功能的同时,也必须创造一种温馨的社区生活空间,一种能够鼓励居民间进行更亲密交往的尺度适宜的空间氛围。

5、有利于大型居住社区的文化和品牌建设

社区商业的建设对大盘社区的形象、配套和人气、一期客户的服务是很好的补充,尤其当住宅无法表现社区形象时,社区商业可以展示社区公众形象、品牌和服务,更可以展现出社区的品质。

消费的个性化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各具风格的社区商业服务场所无疑顺应了当今个性化消费的潮流。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标识,随时都成为开发商们媒体宣传的一大卖点。如果能有准确的形象定位,并真正体现这种特有的社区特色,那么社区的个性化也就显示出来了。

本文指出社区商业发展趋势及必要性。鳞次栉比的商铺,种类众多的商业模式,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规划设计,归纳起来,影响社区商业形态规划设计有以下几点相关因素:

(1)对象因素:社区商业应以该社区住户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消费群体为主要经营对象,分析他们的活动规律与心理、行为方式,从而确定商业形态;

(2)经济因素:商业场所是社区的服务性空间,也是最讲究商业经济回报的空间,规划设计既要考虑空间的功能和质量,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使消费者赏心悦目的同时又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3)经营功能因素: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商家的经营思路、方式和特点。便于社区管理的同时使各种商业活动得以科学运作;

(4)制约因素:由于社区商业是融合在社区当中,受社区环境空间的外部因素制约,如用地规模,小区建筑风格、交通流线、减少扰民措施等。其次就是设计必须依据的各类规范,如建筑的水、暖、通、消防等设计规范、商业规范;

(5)再发展因素:商业场所要考虑商铺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应付不利因素的对策。

社区商业场所规划设计还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在社区中的选址:根据社区规模、总体规划、组团人流以及周边环境,寻找合适的商业位置,在住户活动频繁、便利的区域上,以方便聚人气,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经营思想已经落伍了;

(2)重视社区的整体构思与策划:从商业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到小区的建筑风格、环境规划与室内空间等一整套精心策划、设计。结合小区的人文、条件、居民的消费层次,营造一个和谐的商业场所;

(3)完善的配套设计:商业、饮食、文化、健身、娱乐美容等构成态势。活动空间、休息空间、绿化空间、儿童活动区域、停车位等配套设施,进一步舒适和方便住户;

(4)注重商业文化性的塑造: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性。作为小区最具活力的商业强烈的装饰着社区形象,突出自己的特色,为社区添彩。

5、结语

目前,对于社区商业场所的研究有在商业操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有具体的场所规划与设计方法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通过项目的整体策划,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实现社区商业设施的健康发展,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观念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如何与居住环境及居民行为形成良好的互动等问题,笔者认为进行这样的针对性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社区商业场所建设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已成为政府、开发商、商家以及社区物业管理者持久和普遍的行为。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用所经历的变化的数量与质量来衡量我们的进步,在社区商业上这一点同样被直接的反映出来。事实上,社区商业的变化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大型楼盘的配套需要,更重要的恐怕是人们新的生活模式和新的消费行为不断被更新。

参考文献

1.慧、张清、王芳.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李定珍.中国社区商业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3

一、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国务院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为指导,规划目标要全面反映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要求,规划内容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体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农村改革的战略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增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等方面要求,编制出能科学指导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配套服务能力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

以发展为主题,做好“五个坚持”:

——坚持抢抓机遇率先发展。抓住重要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发展、立足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坚持绿色增长持续发展。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生态恢复建设和环境保护并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城市与农村、“一圈”与“两翼”、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内陆开放与扩大内需、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使各方利益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用改革的途径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在开放大格局中思考未来发展,坚持走内陆开放型道路,以开放促发展。

——坚持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划目的从促进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围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满足百姓需求、实现百姓利益、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适广大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二、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内容

继承以往五年规划成果和经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在理念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内容上要改革创新,在规划体系上要科学务实。

(一)规划内容要体现“四大转变”。一是更加注重向“发展型”规划转变。规划目标要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增长作为手段,发展作为目的,全面体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向“时空型”规划转变。既要做好规划任务的时序合理安排,更要搞好规划任务的空间科学配置,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规划任务的科学落地。三是更加注重向“城乡统筹”规划转变。把城市、农村作为整体统筹考虑,由“城乡分割”规划,到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四是更加注重向“方案型”规划转变。改变长期以来将规划作为宏观蓝图而束之高阁的现象,突出规划作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综合方案的特点,强调其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导向作用,增强规划操作性。

(二)规划体系要科学合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按行政层次分为市级规划和区县(自治县)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分为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四个层级。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由1个总体规划、12个重点行业规划、3个重点专题规划构成,形成“1+12+3”规划体系。

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特指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具有综合性和纲领性的特性。它以宏观战略指导为主,明确五年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领域以及相应的建设重点,是制定农业政策,编制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题规划和农业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期5年,从年至2015年,为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发展目标展望到2023年。“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市农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编制,报市政府审定和实施。

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规划是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某一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策划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的依据。如粮油、经济作物、蔬菜、畜牧、渔业、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等行业和兽医、农机、农村能源、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及农村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农村经营管理、饲料工业等领域编制的五年规划。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自行编制,送市发改委审核,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区域规划是指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内某种功能或产业的保护与开发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它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空间细化和落实,是引导社会资源在空间合理配置的政策手段,与行业规划处于同一层级。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规划等。

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专题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如三峡水库天然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奶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规划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十二五”重点规划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4、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围绕规划中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容,以公益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等建设为内容编制的规划,是争取和安排中央、市级投资,推进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依据。如新农村建设规划、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等。

“十二五”期间,需编制的其他专项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工作情况另行安排。区县(自治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区县(自治县)农委(农办)牵头编制,报审程序参照市级规划执行。

三、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前期研究。规划编制前,必须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要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三农”问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二)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凝聚人心、集思广益的过程。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和参与制度。涉及农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划,牵头单位应主动征求意见,有条件的应允许他们参与规划编制。

(三)加强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行业规划、专题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规划衔接工作由市农委统筹协调,各区县(自治县)、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规划衔接工作。

(四)实施评估调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规划评估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对规划执行效果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出分析评价,并针对环境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对调整和修改规划提出意见。评估分为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评估,在市里统一安排下进行。

四、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乡企局、市气象局、市供销社、市农机办、市农综办、市教委、市交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参加的“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就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发展计划处。

(二)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成立规划专家咨询组。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大学、市社科院、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院校研究“三农”问题的知名专家组成,负责规划的咨询、论证、评估等。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听取规划专家咨询组的意见,规划初稿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三)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小组。从委直属事业单位抽派专家,组成不同专业结构的规划编制小组,在规划编制期内相对集中办公。

五、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时间安排及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