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简述旅游市场的概念(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7-26 手机浏览

简述旅游市场的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7-0011-08

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SatelliteAccount)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认可的、科学的旅游统计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基于旅游卫星账户的经济分析。中国的旅游卫星账户肇始于2003年到2005年的江苏省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2005年,浙江省也编制了自己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现在,部分旅游城市正在探索性地讨论编制城市旅游卫星账户的可能性。

本文将着重理清旅游卫星账户发展的脉络,说明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方法,初步讨论编制区域和城市旅游卫星账户需要考虑的问题。

1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

在加世纪最后的20年,旅游卫星账户从一个学术概念发展成为现实的旅游统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国际性组织和一个国家对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贡献良多,他们是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经济合作组织(OECD)、欧盟统计处(Eurostat)和加拿大。

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概念发展阶段、探索阶段以及融合与深化阶段。下面将分阶段记述旅游卫星账户的重要文献和研究成果。

1.1概念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关于旅游卫星账户概念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之前,旅游统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旅游本身的定义方面。1963年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旅行与旅游大会最终确定了国际通行的定义,包括国际游客(visitor)、国际旅游者(tourist)和国际一日游游客(same-dayvisitor)。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国际游客包含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其定义如下:

国际游客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别国,并不以赚取酬劳为目的的任何人。国际游客包括国际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当时称短途游客,excursionists)。国际旅游者指在别国至少停留24小时以上的国际游客,目的包括休闲、商务、家庭、公务、会议(UNWTO,1981:5)。

在1978年,联合国出版了《国际旅游统计临时手册》。1963年确立的这些基础概念都被采纳,从而奠定了旅游统计的基础。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确立的关于旅游的定义系统,也是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旅游组织就在推动旅游卫星账户发展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1983年,世界旅游组织就发表了一个报告,强调旅游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依赖。报告建议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直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个建议并没有被联合国采纳,原因在于,旅游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殊产业。但是这个报告宣告了旅游统计发展的新方向,它论证了旅游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强调旅游统计要与国家统计系统相衔接。

忒勒特(Teillet,1988)在1988年讨论了通过修改国民经济账户体系评估特殊行业的可能性。他专题讨论了与旅游相似的教育行业。他强调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需要显示各种行业的资金流动情况,以便为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他建议卫星账户应包含一些非货币数据,例如产业的就业规模、固定资产等。虽然他没有直接去讨论旅游卫星账户,但这些观点对旅游卫星账户都有直接指导意义。

1.2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

宣告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草案和经合组织的旅游经济账户手册。另外.还有一个事件对旅游卫星账户有重大影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93)的颁布。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渥太华召开了一个题为“旅行与旅游统计”的国际会议。世界旅游组织强调,旅游信息系统必须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相结合,旅游卫星账户是旅游信息系统发展的现实途径。同时,与会代表同意,国际通行的“旅游”的定义必须符合如下标准:1.全世界整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定义应简单、明确;3.严格地以满足统计的需要为目标;4.与现行的国际标准和分类相一致,这里就是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以及国际工业分类体系相一致;5.定义应简单而且可测量(UN&UNWTO,1994:3)。

在1991年以前,经合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法国、加拿大都了与旅游卫星账户相关的报告。这些报告有两个特点:1.都建立在投入产出表框架的基础上;2.都局限于旅游特征产业方面,即仅研究饭店、旅行社等直接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法国被认为是建立了第一个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的国家,但是,法国并没有向世界公布法国旅游卫星账户的结构、内容和结果。因而,加拿大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旅游卫星账户的者(Lapierre,etal,1991)。

从1987年开始,加拿大国家旅游数据工作委员会(TheNationalTaskForceonTourismData)要求加拿大统计局发展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加拿大统计局于1991年在渥太华会议上宣读了小组研究报告,掀开了旅游卫星账户的新一页,题目是“卫星账户与旅游信息系统”。这被认为是第一部对外公布的国家旅游卫星账户(Smith,2000)。

1993年,联合国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版(sNA’93)。在这个体系构架内,所有的独立产业都是从供给的角度加以定义的,即生产相同产品或者提供相同服务企业的总和被定义为一个产业。例如,农业企业都生产农产品,那么凡是生产农产品的企业都属于农业生产部门;民航业提供民用航空运输服务。然后再以投入产出矩阵为框架,具体描绘了各种产品对生产情况以及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问的资金流动情况。

可是,从供给的角度,旅游企业并不生产同一种产品或同一种服务。饭店总体上提供以住宿为核心的服务,旅行社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服务,旅游车船公司则向旅游者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等等。显然,所谓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相同。因此,在SNA’93的体系内,旅游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

SNA’93考虑到了旅游业的特殊情况,它建议了两种方法来测度旅游业。一种方法是,修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每个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下都细分出旅游子目录,然后分别做相应的评估。例如,在航空业、交通业等行业下都分出旅游子目录,分别统计后进行累加。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旅游列入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直观地看到旅游在各产业中的比重;然而这种方法破坏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整性,改变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另一种方法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专门评估旅游产业的规模。后一种方法被普遍认为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因为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做任何修改,同时运用其中的相关数据,实现对旅游产业规模的评估。使用后一种方法,形成的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上的附属体系,就称为卫星账户。

因而,旅游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着同构的特点,卫星账户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这种亲缘关系,使得卫星账户的结果可以拿来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地说,有了旅游卫星账户,旅游产业就可以同农业、建筑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具置。旅游卫星账户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账户的方式被写入SNA’93。这成为旅游卫星账户发展的强心剂,从此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投入到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和探索中来。

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统计建议》(RecommendationsonTourismStatistics)以及《旅游活动国际标准分类》(TheStandard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TourismActivities,简称SICTA)。前一,个文件是对1991年渥太华会议以后在旅游相关定义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正式提出了一整套国际整理的定义。这一定义系统一直沿用至今(UN&UNWTO,1994)。

1999年,作为对多年研究探索的初步总结,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账户:概念性框架》(UNWTOTourismSatelliteAccount(TSA):TheConceptualFramework)。

经合组织也大大推动了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的发展。经合组织在这方面的尝试始于1991年。该组织了旅游经济账户手册(ManualonTourismEconomicAccounts),并在成员内部推行。旅游经济账户(TourismEconomicAccounts,简称TEA)是最早的度量一个国家的旅游产业规模的系统之一。这个系统与后来的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区别在于,旅游经济账户局限于所谓的旅游特征产业,即与旅游有直接关系的产业,如饭店、旅行社、民航、交通等。而旅游卫星账户则还要考虑到所有与旅游者消费有关的产业,如汽油、服装等的零售、文化消费等等,并不局限在传统认为的旅游特征产业。同时,经合组织始终坚持从服务于政策咨询的角度完善这一系统。

从1997年开始,经合组织开始建议其成员国从旅游经济账户系统向旅游卫星账户系统转变。经合组织接受了旅游卫星账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999年经合组织旅游委员会自行编制完成了新版本的旅游卫星账户以及旅游就业测算方法,并在2000年出版了《经合组织旅游测算方法》(MeasuringtheRole0fTourisminOECDEconomies)。这个手册说明了经合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的方法以及16个成员国在编制旅游卫星账户方面的经验,这些国家包括走在世界前列的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西班牙,等等(OECD,2000)。

欧盟统计局也很关注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它更关注旅游统计方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1995年,欧盟统计局也作了专项研究,讨论旅游的产出和供给在一个具体区域的平衡问题。

正是以上三个国际组织最终促成了旅游卫星账户方法的融合。

就国家而言,对旅游卫星账户贡献最大的是加拿大。加拿大1991年对外公布了第一个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构想,1994年对外公布了第一个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结果。这向全世界宣布旅游卫星账户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统计系统。加拿大还发展出了一套适合旅游卫星账户需要的数据收集体系,即旅游者调查体系,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在一个游程中停留的所有省、市都被记录下来,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花费也被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重叠的数据体系。同时,在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基础上,加拿大还为各省编制了省级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所有这些事实,使加拿大成为旅游卫星账户的先驱。

1.3融合与深化阶段:1999年以后至今

费彻林1999年在讨论卫星账户的方法时表达了他对旅游卫星账户发展现状的担忧。世界旅游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在发展自己的国家旅游卫星账户体系,同时这两个国际组织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不能保证这两个组织能够在方法上达成共识”,似乎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上的分歧不可避免(Frechtling,1999)。

然而,就在同一年,世界旅游组织就在法国尼斯召开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国际大会,会议的主题是“量度旅游的经济影响”。会上,三大国际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统计局同意成立一个专门工作组,来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形成一个国际通行的旅游卫星账户体系。两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世界旅游组织和加拿大旅游局在温哥华召开另一次国际会议,了三个组织共同的研究成果:《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TourismSatelliteAccount:RecommendedMethodologicalFramework,简称TSA:RMF),这是现在最通行的旅游卫星账户版本。

这一文本标志着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上的融合,一个全球统一的旅游卫星账户系统得以形成。

现将所有与旅游卫星账户有关的重要文献罗列如下(见表1)。

在2001年以后,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成为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对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也更趋深化。例如,具体讨论数据的收集(Frechtling,2005;Smith,2000)、编制的过程与经验(shanna&Olsen,2005;Fleetwood,2005)。对旅游卫星账户研究的另一方面的深化是旅游卫星账户的区域化。例如,加拿大、法国就在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基础上编制了省旅游卫星账户。

最近的一次国际会议是2005年10月在巴西召开的,题目是“旅游卫星账户:理解旅游和设计战略”。很多国家在会上交流了编制部级旅游卫星账户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例如琼斯教授在2005年就谈到了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和特殊问题(Jones,2005)。

1.4WTYC与国家卫星账户体系

一个颇具争议的系统是世界旅行与旅游协会(WTTC)于1993年颁布的国家卫星账户体系(theNationalSatelliteAccount,简称NSA)。世界旅行与旅游协会是以世界最大旅行商的CEO为成员形成的国际组织。重要的航空公司、旅行商、酒店集团等的CEO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因而,这个组织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国家卫星账户体系设立的目标是测度“旅行和旅游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虽然,这个系统也叫卫星账户,但是它和通常意思的卫星账户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国家卫星账户测度的是“旅行和旅游行业”,而旅游卫星账户测度的是旅游产业。其次,国家卫星账户以美国的数据为基础,以国家间的消费指数为桥梁,推算出各个国家的相应数据;而旅游卫星账户以投入产出表为基本结构,以当地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另外,在旅游消费等关键概念的认定上,也有较大区别(WTTC/WEFA,1993;WTTC/WEFA,1996)。史密斯教授曾经从概念、结构、方法、数据来源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这两种方法间的区别(smith,1997)。

通常,国家卫星账户体系关于旅行与旅游行业对经济贡献率的结论比旅游卫星账户得出的结论大很多,有的甚至是几倍的差距。学术界普遍认为,旅行与旅游协会关于旅行与旅游行业规模、就业规模的测算,与旅游卫星账户相比,在方法上存在缺陷,结论上夸大事实(smith,1997;Hansen&Jensen。1996)。

但是,世界旅行与旅游协会在旅游卫星账户探索的初期,对旅游统计系统提出了非常好的构想,在研究上是有贡献的。某些观点也被世界旅游组织采纳了。例如,SUV的消费是否应算入旅游者消费,这一问题就是世界旅行与旅游协会提出的(WTTC/WEFA,1993;WTTC/WEFA,1996)。

2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旅游卫星账户在江苏省的实践

2.1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的旅游卫星账户正在经历本土化的过程。在讨论旅游卫星账户本土化之前,先要讨论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总体上说,中国的统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它源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前苏联,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科学的计划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2年。在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主导思想的背景下,这一时期,MPS和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既要考虑有计划指令为主导方面所需要的指标体系,又要兼顾有市场调节为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我国统计工作者与经济、理论、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研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把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年》,并付诸实施,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了MPS,建立与联合国新SNA接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从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探索建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因而,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本质上是源于SNA’9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李强,2001)。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个大背景下,发展旅游卫星账户在我国成为可能。

2.2江苏省区域旅游卫星账户

2001年在江苏省旅游局的主持下,开始了旅游卫星账户在中国划时代意义的实践。2002年9月,工作组完成了《江苏旅游卫星账户体系构建》,系统提出了江苏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构想。2002年江苏省旅游局代表李明耀在世界旅游组织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了《关于构建中国江苏旅游卫星账户体系初步设想》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正在进行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实践。2003年,江苏省旅游局委托西安交大签订合同,委托其进行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研究。2003年9月形成了《江苏旅游卫星账户构成数据机构调查方案》,并报江苏省统计局审批后实施。同年江苏省旅游局请江苏省社会经济调查队进行了有关江苏旅游卫星账户结构性抽样调查。2004年9月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联合主持下,江苏省旅游卫星账户通过评审(江苏省旅游局,2006a;江苏省旅游局,2006b)。

江苏省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研发是在我国还没有全国旅游卫星账户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能够依据的资料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方法框架,世界上60多个国家建立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经验,以及加拿大、西班牙、英国少数几个建立了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国家的研究经验。其重大难点在于,区域旅游卫星账户需要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研究旅游统计与评估。这也是区域旅游卫星账户与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巨大区别。

江苏省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是中国第一个旅游卫星账户的实践,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区域旅游卫星账户之一。它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为中国提供了旅游卫星账户的成功示范,为国家旅游卫星账户和其他省级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在此以后,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都相应编制了旅游卫星账户,分别在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在中国的实践。个别城市,如苏州、大连、成都、秦皇岛等都在尝试进行城市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区域和城市旅游卫星账户在中国的发展需以后作专门的论述。

旅游卫星账户不仅是一种统计制度,更是一种分析方法。在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建立之后,如何运用旅游卫星账户,如何选择分析方法成为一个课题。

3旅游卫星账户方法

旅游卫星账户的方法简要地可以从定义群、投入产出模型和卫星账户报表来说明。

3.1定义

旅游卫星账户是一种统计制度,它必须以科学的定义系统为基础。旅游卫星账户的定义都是建立在世界旅游组织定义体系的基础上。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出版了《旅游统计的概念、定义与分类》(Concepts,DefinitionsandClassificationsforTourismStatistics),系统定义了旅游,并将旅游分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游。

旅游活动包括“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并停留在一个地方,连续不超过1年,以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为目的的活动”,这个定义有四重意思:首先,旅游被定义为一种活动,不是一个产业,这是因为旅游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的;其次,旅游活动需要离开其惯常环境并停留在目的地;再次,旅游活动有个时间限制,连续不超过1年;最后,旅游不仅包括以休闲为目的的活动,以商务为目的的活动也包括在内。

在这个定义中,惯常环境最难定义,各国也有不同的标准。2002年加拿大和西班牙就此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对世界上39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20个国家以距离作为标准,如加拿大旅行超过80公里才被认为是旅游,澳大利亚是40公里,美国是100公里。有13个国家以访问频率作为标准,瑞士和波兰认为,每周都去一次的地方都属于惯常环境。6个国家采用其他标准,如提前计划的旅行就是旅游,或者将过夜客人都认为是旅游者,或者在节假日的出行都被认为是旅游。也有些国家采用了综合标准,如芬兰认为,离开惯常居住的50公里,并且不是每周都去的目的地的旅行才是旅游。

我国现有对旅游的标准是,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路上花费6小时。

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是被普遍认知的定义,这成为组织旅游卫星账户的一个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一组定义: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Tourism)、国民旅游(NationalTourism)和域内旅游(IntemalTourism)。国际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它用来描绘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国民旅游包括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它说明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域内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它描绘旅游者在一个区域的总花费。旅游卫星账户主要分析域内旅游数据,即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虽然在卫星账户中有反映,但主要是数据形式,没有形成有意义的经济分析结论。

3.2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它是SNA’93的基本框架,同样是旅游卫星账户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假设是投入和产出有着平衡关系。

投入表描述不同行业对不同产品的购买行为,就是描述不同产品因消费而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产出表描述不同行业对不同产品的生产行为。

旅游行业的特点是,从消费的角度,旅游企业既向旅游者提品,也向非旅游者提品,如酒店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从生产的角度,旅游企业生产旅游产品,其他行业也为旅游者提品。这样就需要在投入产出表中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

旅游卫星账户中,投入表的数据来自有针对性的旅游消费调查,产出表的数据来自统计部门的商业调查。有了这两种数据,并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内组织起来,就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数据基础。

3.3报表

世界旅游组织的推荐方法框架(TSA:RMF)中的10个表和经合组织手册中的16个表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大体是三点,第一,经合组织的卫星账户没有入境、出境、国内旅游的分类;第二,经合组织用一张表专门描述旅游者的特点;第三,经合组织的卫星账户分别用当前价格和基准价格来描述需求与供给情况。

下面以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10个表来简单说明旅游卫星账户表间的关系。10个表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投入产出模型组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数据。表1到表4从需求的角度分别描述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消费情况,并由表4做域内旅游的汇总;表5从供给的角度描绘旅游业;表6得出旅游卫星账户最重要的结论――旅游增加值(TourismValueAdded)。第二部分是旅游卫星账户的结论部分,包括表6到表10,分别描述旅游增加值、旅游就业、旅游业固定资产、旅游集团消费(指政府为促销发展旅游进行的消费)和一些非金钱指标。

TSA:RMF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10个表的关系如图2所示。

3.4核心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TSA:RMF)推荐了4个核心经济指标,域内旅游花费(InternalTourismConsumption)、旅游产业增加值(ValueAddedofTourismIndustries,简称VATI)、旅游增加值(TourismValueAdded,简称TVA)和旅游GDP(TourismGDP,简称TGDP)(OECD,etal,2001)。

域内旅游花费是入境旅游花费和国内旅游花费的总和。旅游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是由域内旅游花费拉动的。因而,这是旅游卫星账户首要的核心指标。

另外三个核心指标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旅游行业增加值是所有旅游企业一定期间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这一数值不去考虑旅游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提供给了旅游者,还是提供给了非旅游者。提供给非旅游者的产品和服务其实不是旅游产生的增加值。旅游行业的总产出减去中间花费,得到旅游行业增加值。

旅游增加值是指由于域内旅游花费而引起的增加值,它可能是旅游行业创造的,也可能是与旅游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创造的。它通过累加所有旅游者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引发的增加值得到。

旅游行业既向旅游者提品和服务,也向非旅游者提品和服务。旅游者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被定义为旅游消费品,非旅游者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被定义为非旅游消费品。旅游领域的复杂性在于,旅游行业既生产旅游消费品,也生产非旅游消费品;旅游者既消费旅游行业生产的旅游消费品,也消费非旅游行业生产的旅游消费品。因而旅游消费对旅游行业产生的GDP有贡献,对其他行业产生的GDP也会有贡献。这是旅游统计、旅游贡献率的评估难于其他行业的原因所在。

旅游GDP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因域内旅游花费而生成的GDP。GDP是一个增加值的概念。它是一个区域内、一定时间段内,所有当地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再加上相应的税收,减掉政府返还的补贴。从这个定义看出,GDP是由当地的生产者创造的;旅游GDP则是由当地的域内旅游花费创造的。前者是从供给角度衡量GDP,后者则从需求的角度创造了旅游GDP这一新概念。

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增加值和旅游GDP三者的异同可以总结为表2。

4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区域、城市旅游卫星账户

从1999年开始,旅游卫星账户进入了融合与深化的发展阶段。2001年,部级旅游卫星账户方法的融合已经完成。2001年以后,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方法本身的细化,表现为对信息收集方法、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结构的讨论;一个是旅游卫星账户的区域化,甚至城市化(江苏省旅游局,2006a;江苏省旅游局,2006b;浙江省旅游局,2006;潘建民等,2005)。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或者城市旅游卫星账户都要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区域或者城市旅游卫星账户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建立为前提。因为对于卫星账户而言,编制旅游业相关的投入产出表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大多数省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而在城市一级,大多数城市没有编制。所以,编制区域或者城市旅游卫星账户前需要进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区域或者城市旅游卫星账户的建立,不但要考虑如何为政府争取资金、争取政策、管理市场、引导企业服务,更要为地方的旅游业经营者、投资者服务。这就需要在旅游卫星账户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提出适合区域和城市需要的、比部级旅游卫星账户更加灵活的方法和结构,最终形成以旅游卫星账户为核心的新的旅游信息体系。

第三,区域或者城市旅游卫星账户的设立需要考虑整个旅游信息系统的提升。从统计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汇总与分类到卫星账户的编制,都要求以旅游卫星账户的新方法为基础,按照其要求进行调整,甚至创新。而旅游卫星账户编制完成以后,基于此的经济分析也会成为旅游研究的重大课题。

5结论

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已经将部级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列为近两年工作的重点,部分省也在开展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实践。一些城市已经就建立城市旅游卫星账户进行了调研。这为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简述旅游市场的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整体产品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9-02

旅游产品整体概念是旅游市场营销4P原理(产品、价格、促销、分销)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产品的概念,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产品的有形部分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产品的核心层、形式层、期望层、延伸层、潜在产品这5个层次比较难以掌握。高职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差,对理性知识难以掌握,但对感性知识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针对旅游产品整体概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设计,目的是更好地贯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旅游产品整体概念课堂教学过程组织与设计

本次课的目标主要如下。知识目标: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掌握旅游产品整体概念的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旅游产品整体概念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较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旅游产品的含义和旅游产品整体概念,难点是旅游产品整体概念的运用,解决方法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旅游产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分小组讨论旅游产品的构成的营销启示。在本节内容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性比较强,难以接受,也不容易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设计,主要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表1旅游产品整体概念教学活动设计

序号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学回顾1.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组合)的四个可控因素。

2.秀灵路凉茶店的王老吉产品与超市卖的王老吉产品相同吗?为什么?6分钟教师提问,请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旅游产品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2本次任务引入[情境案例]提问:他的牛奶为什么卖不出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听案例介绍,独立思考,分析案例。

2.陈述个人观点。

3.记录本次课的任务。

3本次任务分析1.分析旅游产品的概念。

2.介绍产品整体概念及构成。

思考:从旅游产品整体的概念分析“酒店谢绝顾客自带酒水问题”。20(分钟)1.教师归纳:旅游产品是指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所有的东西,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实体,也包括无形的产品。让学生归纳无形的产品包括哪些?

2.学生思考并分组回答“酒店谢绝顾客自带酒水问题”。

3.思考:产品的构成对你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产生什么启示?

1.教学过程设计

(1)根据教师介绍,形成对旅游产品的初步认识。

(2)列举一些旅游产品的构成。

(3)听课,了解旅游产品构成给营销的启示。

2.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旅游产品的启示。

(2)各组记录本组讨论情况,并推出一名代表说明本组讨论结果。

4本次任务执行与完成1.通过案例分析导入旅游产品的含义。

2.归纳旅游产品的整体构成。4(分钟)播放有关旅游视频。让学生总结旅游产品整体概念的启示。此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本次任务学习效果评价说明考核或评价方式,列出本次课学生学习效果中技能掌握、知识理解与运用的具体、可衡量的评价标准,如已设计学生学习考核评价表的可做附件。

6教学反思案例:一家办公用具厂生产的文具柜十分坚固,即使从楼上摔下来也摔不坏,但却没有买主,因为顾客买文具柜不是要把他从楼上摔下来。请你联系今天所学的旅游产品层次结构理论分析这一案例,并谈谈假如你是这家工厂的老板,你会如何设计你的产品?

二、旅游产品整体概念教学的实施与考核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以来自不同地域分组,每组6~8人,每组成员做到男女搭配,组长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来进行选择,一般要求组长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和观察者,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给学生以鼓励和期许的目光,这样学生将会更踊跃发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出正确的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这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我们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相互评价、企业专家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其中,企业专(下转第72页)(上接第69页)家的评价是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学校督导或者利用网络把作业发给他们审阅的方式,这样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在具体的测评过程中,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每个测评人的分数都占有一定的比率,比如,学生自评占10%,小组评价占20%,企业专家评价占40%,指导教师评价占30%。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分,最后确定总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作业、成员展示风采、讲解的效果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任务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了小组成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强化了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同时,小组之间通过展示PPT,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营造了一种竞争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之,旅游产品整体概念是旅游市场营销课程重要的内容,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对该部分内容的名称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将这部分内容称为旅游产品整体概念设计,这样更具有针对性,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配合程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郑秋婵.“职业化与地方化”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2(5)

[2]赵萍.《旅游产品线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2(2)

[3]韦诗呐.谈高职“方法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高教论坛,201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资助项目(2013JGB379)

简述旅游市场的概念范文篇3

关键词:吉祥物衍生品;旅游市场;方法研究;地域文化

1现状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一个第三产业中新兴的中坚力量的旅游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逐步显露出来。旅游业越来越被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所重视,各个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现如今,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内旅游人数不断上涨,为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发展。但是在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有很多制约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的存在。诸如:各地大同小异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地域特色;设计师设计出好的纪念品创意却无法被推广;生产者与销售者开发出来的纪念品销路不佳;游客买不到满意的纪念品。针对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本文选取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这一切入点加以调研分析,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旅游纪念品,借此希望得出旅游市场中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方法。

旅游纪念品展现了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是文化的具象载体,它传达给来往游客的精神内涵不容小觑,而一个区域的吉祥物形象及其衍生品则饱含了地域文化及人们赋予它的美好祈愿。国内较为知名的区域吉祥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吉祥物龙“壮壮”与凤“美美”,博物院的吉祥物“清先生”,这些被赋予了地域文化内涵的吉祥物无不丰富了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增加了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选择,将地域文化精髓传达给游客。

2调研分析

2.1北京故宫博物院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调研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14年首度亮相的吉祥物龙“壮壮”和凤“美美”,它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龙凤(见图1)。北京故宫通过这两个吉祥物来传达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用来表现“龙的精神,凤的仪容”,传达着北京故宫博物院接近200万件馆藏品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吉祥物身上的凤冠、朝珠、服饰、龙帽、补子等都经过专家着重考察,以求使吉祥物的装扮能够还原传统帝后的服饰特色。[1]吉祥物展示的卡通形象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为立体产品,这种将文化形象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奇方式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把玩。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吉祥物衍生品的调研,笔者发现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方向是从清宫娃娃的吉祥物出发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办公学习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多;小方向是从清朝历史文化出发提取元素衍生出一系列以收藏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少。此外笔者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商店中吉祥物衍生品的价格及月销量做了部分统计,旅游市场中受欢迎度的吉祥物衍生产品品类主要为记事本、手机座、金属书签等。

2.2博物院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调研分析

博物院与意大利设计品牌ALESSI合作推出了“TheChinFamily-清宫系列”,由ALESSI的主力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所创作(见图2左)。吉祥物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设计师参观故宫时所见的一幅清代乾隆皇帝年轻时的画像(见图2右),设计师按照清代宫廷人物形态,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简化和概括,对人物比例、色彩和形态进行了极简艺术处理,设计创作出了简洁生动的吉祥物造型,表情喜庆令人看了忍俊不禁。根据吉祥物衍生设计出了一系列椒盐罐、蛋杯等趣味横生的生活精品,这一清宫系列吉祥物及生活用品将“Oldisnew”引申为一种生活哲学,可以引起游客的共鸣。

通过对博物院衍生品的调研,发现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方向是在馆藏品中直接选取两三件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衍生出一系列以收藏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多;小方向是从Mr.Chin的吉祥物出发衍生出了一系列以生活家居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少。此外笔者对博物院的线上商店中吉祥物衍生品的月销量做了部分统计,旅游市场中受欢迎度的吉祥物衍生产品品类主要为胶带、书签、鼠标垫等。

3研究综述

通过上述的调研研究,笔者认为对旅游市场中的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设计的立足点应是蕴传统于新生,在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当下的设计流行趋势,使设计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还应树立品牌意识,既可以使得自身的产品受到保护,又可以提高市场的认可度。

旅游市场中的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物化表现了文化概念,是利用了设计对文化意象的具象表述。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创作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设计师必须注重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现代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设计工程,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现代审美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对当地的旅游特色纪念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能够建立一个设计师――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共同参与的系统体系,能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化设计工程,最终得以为推进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路菡.创意让文化“活起来”[J].新经济导刊,2015(1):86-89.

[2]吴琼,张瑜,孙波.基于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研究[J].艺术百家,2013(3):211-214.

[3]Gordon,B.Thesouvenir:Messageoftheextraordinary[J].JournalofPopularCulture,1985,20(3):1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