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病虫害控制方案(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7-27 手机浏览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篇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篇2

1焉耆垦区主要农作物面积及病虫草发生及防治情况

垦区主要作物有加工番茄、制干辣椒、甜菜、小麦等。其中,加工番茄、辣椒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大作物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病毒病、疫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等。虫害有棉铃虫、蚜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红蜘蛛、金针虫等。草害主要有瓜列当、田旋花、菟丝子、三棱草、灰藜、q蓄等。先后利用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预防辣椒、番茄病虫害,有效的控制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应用推广无人机进行大面积灭草防病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并对菟丝子、瓜列当、田旋花、三棱草四种恶性杂草进行了大田普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病虫害防控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搞好植保工作的关键

植保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丰产丰收。在作物生长病虫高发时期,由各团主要领导牵头,农业科具体抓落实,各基层连队领导责任到条田到人,技术员协助,分区分片到各个条田,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2.2健全植保组织和测报网络体系

以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为核心,以各团现有植保组为骨干,以连队专职或兼职技术员为触角的病虫监测网络,共商防治措施,探讨预防方案。

2.3突出重点作物,注重技术创新,保证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时效性和到位率。

根据本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辣椒、番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新型的药剂和先进的机械及无人机防治措施,发挥从源头治理作用。

2.4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2.4.1加强农业防治,利用伏耕秋耕杀虫灭菌,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2.4.2因地制宜的引进抗病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合理布局作物种类,选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

2.4.3保护天敌,坚持生态防治。开展绿色防控,利用杀虫灯和黄牌诱蚜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害虫。

2.4.4选择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天敌,以虫治虫,尽量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病虫草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时期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重视发生病虫草时的防治,忽视了长期病虫草的预防工作。

3.2红色产业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年限延长,多年连作种植,病虫害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自毒物质积累,作物药害逐年上升。

3.3生态变化,种植多样化,病虫草种类多样性,给植保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生产中发生的病虫草危害等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及时减轻危害,就必须掌握识别昆虫和鉴定病害的知识,不误时机的作出测报,减轻危害,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培训工作。

3.4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整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5设备简陋、监测与检测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

4发展对策

4.1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加强组织、物质、财经支持力度,促进植保工作进展。在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前提下,一是加强建设基层植保专业化组织。二是补助购置新科技设备。三是给予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

4.3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各项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植保公共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构建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

4.4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基层植保组织要发挥管理职能,强化植保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制定服务体系。

5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根据2016年病虫害发生趋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5.1完善重大病虫防治预案,掌握防治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和应急防治预案,制定重大病虫防治方案,细化防治措施,加强检查和督导并落实责任。

5.2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拓宽绿色防控思路。加大综合防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推广示范。

5.3继续深入田间调查,以病虫测报工作为中心,搞好农业病虫综合防控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供指挥生产的第一手科技资料。

5.4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强化预警意识,提高对全垦区各种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测报能力,提高测报准确率,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突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5.5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力度,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范围,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推动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5.6针对近年来我区作物病虫害有所抬头的不良趋势,加大加工番茄和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力度,使综合植保向着绿色、环保、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5.7做好植保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综合防控能力。针对垦区大田出现的恶性杂草、主要病虫和高效叶面肥,积极开展试验筛选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工作。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方法

1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对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共同关注下,通过人民群众和林业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林业资源保护设施获得了极大的加强,可是因为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不少棘手、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国林业病虫害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地域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可达到十几万亩,还有我国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若在林区内所种植的还是单一树种。这样的话病虫的传播速度可极为迅速。因为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还渐渐升高,导致害虫越冬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致使我国这些年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年年攀升,当前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工作还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力的影响,使防控难度得到加大。

1.2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不好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虫害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出现前无法预测。我国幅员广阔,病害情况时有出现,林业部门无法做到检测的全覆盖。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很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措施会各不相同,故无法做到预防的全面性。从以上两点来看,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就无法回避了。

1.3物种进化速度快

从近年看,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制成功不少杀虫药物,让之前不少难防治、危害大的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它抵抗力和适应力都将持续增强,抗药性逐渐变强,这会对控制林业病虫害是非常致命的。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分类防控

提升宣传工作,明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增强群众基础安全意识,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防治工作的方针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应按照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和病情调查结果,对于主要次期性病虫害,分类实施,总结之前做得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方案,并认真执行。评估和分析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发展趋势,设计有关的防治方案,并按照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全年防治方法,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2.2加强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次期性和常发性病虫害,特别是冰冻雪灾能改变林分环境,之前那些一般或次要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极易转移为主要种类。所以,应对不同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明确固定样地,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发展趋势。尤其是应提升供电线路沿线和疫区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法以人工地面调查和害虫信息素诱集为主。

2.3具体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育苗方法防治病虫害。使用杂交的方法应选取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培育良种壮苗,不但速生还可抗病虫,此为林木丰产速生的基础。对用做育苗的圃地进行土壤处理,或农、苗轮作能够降低病虫侵害。适当控制和合理密植播种期,也能够防控个别病虫害。提高苗木的抚育管理,能够打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而提升苗木的抗病虫能力。此为育苗中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3.2造林方法防治病虫害。从丰产栽培及造林调查规划时候起。对造林类型的确定和树种的采选应该考虑到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混交林内各树种相互阻隔,也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和传播。

2.3.3育林方法防治病虫害。幼林抚育问伐对防止林木病害有极大作用,还有合理修枝能控制引发木材害虫或腐朽的为害。?

2.3.4成林抚育方法防治病虫害。成林抚育要按照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适宜的卫生伐和抚育伐,除掉风折木、风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有严重机械损伤、次期害虫和立木腐朽菌的林木,来避免病虫的扩散。成熟林一定要马上进行采伐。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处理好采伐痕迹,控制害虫突然蔓延、上升。

3加大工程治理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