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各项制度(收集3篇)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篇1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中心于今年2月份开展了2011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市政府、市卫生局和镇政府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中心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主任医师为成员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镇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镇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中心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中心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我镇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中心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1月底,我中心共分为十五个责任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市卫生局要求,我中心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1年11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60岁及以上老年2820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市卫生局要求,我中心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898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8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镇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3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24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镇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及应用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报告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年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2]。结核病防治档案是在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DOTS(对非住院肺结核患者实行全面监督化学治疗,从而可保证患者规律用药,提高治愈率)策略和执行《结核病防治规划》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资料规范管理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如何管理好结核病防治档案,更好地为防痨工作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进行中(终)期评估和制定中、短期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1结核病防治档案的现状
资料管理体系不够规范,规范管理已成为我们对一个单位整体工作水平客观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规范的今天,对我们工作中产生的资料提出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建立结核病控制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2科学管理
2.1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各县(市)参照文书、科技档案管理的做法,建立结核病控制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做到“两个统一,一个指定”。“两个个统一”即统一档案盒(由市结核病防治所免费提供);统一档案材料类别;“一个指定”即每个项目单位指定一名工作责任感、事业心较强、认真仔细的专业人员负责档案管理。
2.2分类归档,保存完整。参照上级有关要求,暂定11个类别:①带有经费预算的工作计划;②各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③对下级业务部门的年度考核标准、考核总结;④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⑤本机构对下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⑥本机构的规章制度,各个结核病防治岗位的工作职责;⑦项目启动以来的三本、病历;⑧统计报表;⑨宣传、培训材料;⑩督导报告;?绩效考核材料。
2.3内容详实,科学管理。结核病防治工作档案材料,是我们工作的原始记录,要求真实可信,县级结防机构是一个县结核病的预防、治疗、登记、报告、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担负着全县结核病控制的重任。它既是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的最基层单位,又是县、乡、村三级防痨网的组织者和控制决策的制定者。随着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全国DOTS的覆盖率在2005年已经达到了100%。对结核病人免费检查、免费治疗政策的逐步落实,使大量的结核病人涌入到县级结防机构,随之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乡级结防管理人员又因兼职工作忙,结核病的发现、督导、管理、宣传等资料有待加强。结核病防治档案资料由结防机构统一管理,每年集中整理一次,形成卷宗,装订成册。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作为结防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抓好落实,这项工作将列入全市结防工作督导考核的常规项目。
3结核病防治档案的发展
3.1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增强发展的后劲: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更好的生存。加强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是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和执行《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中痕迹化的管理,可以储存大量文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准确制定各时期《结核病防治规划》。
3.2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管理人员应主动走出科室,多方面搜集信息资源,加工成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情报信息,提供给相应的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保证科研工作和医疗水平提高。
3.3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随着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资源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学、参观、接受各科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档案的工作任务。
4小结
疾病控制工作是一项全国范围的普及性工作,其档案内容的庞大性可想而知,实践证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建设的规范化是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利进行的重要依托[3]。作者认为在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中,要扬长避短,克服自身存在的不利条件,努力挖掘潜力,改变观念,开拓视野,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自身建设,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使结核病防治档案管理更完善、规范、科学,体现结核病防治档案的特色,才能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生存。
参考文献
[1]林强,莫申巨.浅析我省结核病防治的档案管理和运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16-117.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篇3
【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方法①完善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②健全医院病历质量控制网;③从病历书写时限规范病历书写标准;④质控制度化;⑤实施奖罚结合措施。结果病历质量甲级率从89.3%上升为97.8%。结论从病历书写时限制度化、病历书写规范化的管理,实施奖罚结合措施是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二级医院;病历质量;书写时限;医疗质量管理
病历质量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病历质量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是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所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情况,就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提高对病历质量管理的认识
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中,病历质量管理所处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病历质量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使领导重视、群众支持,这是开展病历管理的基础与保证。
2健全病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我院成立了院、科两级病历管理机构,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直属院长领导,由业务院长、各科主任及有关人员组成,其任务是做出病历质量管理的决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医务科作为执行机构,执行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订病历质量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如组织病历质量检查等。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的病历质控管理3~4人的小组。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病区的病历质量与病历安全等管理。病案室人员与各种管理到位。
3完善各项病历管理制度
2004年我院逐步完善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有关的各项管理职责与制度。如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病案室工作制度、病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病历回收制度、病历索引、编码与输入制度、病历保管制度、病历借阅制度(院内)、病历的复印、查阅制度(院外)、病区病历保管制度,使管理规范、有章可循,病历管理工作条理化。
4建立三级病历质控网,形成病历质量管理网络
我院自2004年以来,成立了院、科、个人自检三级病历质量控制网。
4.1自我检控
要求临床医师、护士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及时完成各项记录,主管医师及护士对照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患者出院时,在病历附着的质量评分表自评栏,进行自我评分。
4.2科室检拄
由科主任、高年资医师、护士长组成的科室病历质控小组,对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患者出院时,由负责质控医师与质控护士最后检查并评分。在质量评分表科评一栏评分。
4.3院级检控
由病案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每季对各科病历进行抽查、评比,医务科、质控科每月不定时检查,对存在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对策,并及时在全院公布评比结果。这样以利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4.4病案室的终末检控
病案管理人员在病历索引、编码、整理等每一工序中,对病历进行随时的检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利改进。这是提高病历甲级率,杜绝病历丙级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5制定病案书写规范、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
5.1制定病案书写规范
我院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与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完善了病案书写制度。定期举行病历书写培训班,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并请有关的专家来院讲授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知识。使大家都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5.2制定质量评分标准
从病历首页、住院病程记录、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及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整洁性和及时性等定出质量评分标准。该质量评分标准是衡量病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病案质量的重要核心。每份病历在建立时,都附上一份质量评分标准,其设有院、科与个人自评的评分。
6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
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对病历从建立至归档实行严格管理。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的控制。
6.1时间程序
重点考核10个位点:接诊是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师诊视即刻的时间。医嘱开列时间。查房是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医嘱修改时间。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病程记录时间。病情变化时间及医师到位的准确时间。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上级医师诊视时间。与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6.2行为程序考核19个点位
6.2.1医嘱部分5个位点开列是标记签名确切清楚,医嘱符合治疗原则。符合书写规范。不得涂改。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6.2.2病程记录部分14个位点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首次病程记录须有本院执业医师完成后签全名。无署名记录不合格。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分析意见。必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明确反应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指征、症状、体征,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按时程要求记录。诊断术语以国际疾病分类即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记录。
7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罚结合的方法
建立病历质量评价方案,并与奖金挂钩。我院定出病历质量情况奖罚规定;规定各科病历甲级率要达到90%以上,杜绝丙级病率。达不到的科室,扣全科当月一定的奖金等。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8结果
我院自实行以上病历质量管理措施以来,效果良好。病历质量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轻度缺陷发生率:2008年为30%,2009年为5%。病历甲级率逐年上升:2008年为89.3%,2009年为97.8%以上。无丙级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