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治疗的方法(6篇)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1
近年来,随着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率的提高,生存期延长,神经系统损害更为突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nervoussystemleukemia,CNS-L)是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1]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L)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先将个案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农民,以“确诊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L2(ALL2)型8月余,口周及双手麻木1周”为主诉于2010-5-26入院。患者8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乏力,间断发热,并出现少量皮下出血点于我院住院,行骨穿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87.5%,粒红系受抑,外周血原幼淋巴细胞占27%,确诊为ALL2型,予TOCP方案化疗后上述症状好转出院。本次入院行骨穿,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1.5%,处于完全缓解期。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有输血史。查体:体温37.7℃,脉搏9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5/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语明,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全身皮肤有少量散在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级干湿性罗音,心率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2鞘内注射方法
(1)准备消毒物品及注射过程中所需药品和腰穿包,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心理。
(2)以左右髂后上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接处L3-L4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病人去枕左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胸前屈曲,双手抱膝,使其紧贴腹部,使脊柱尽量后突成弓型。
(3)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孔巾,暴露穿刺部位。用2%利多卡因2~4ml自皮下到椎间韧带逐层浸润麻醉。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于脊柱缓慢刺入约4~6cm至硬脑脊膜有落空感时,可将针芯缓慢抽出,见无色微浊液体流出,接测压管,收集脑脊液5毫升送检化验。后接5毫升注射器,鞘内注射甲氨喋呤(MTX)10毫克+阿糖胞苷(Ara-c)50毫克+地塞米松(DEX)5mg.缓慢注入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嘱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CNS-L患者每周注射2次,病情缓解后及预防注射时每4~6周1次。
3护理
(1)创造舒适整洁的室内环境,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2)嘱病人绝对去枕平卧6~8小时,躯体尽可能伸直,防止肢体挛缩。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射后注意患者面色、口唇、瞳孔等。如发现出汗、恶心、呕吐、口唇发绀、瞳孔不等大、颈项强直等立即作相应的处理。
(4)心理护理。术前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使病人了解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不仅可预防CNS-L,而且可维持疗效,延长CNS-L的缓解期,又能有效根治CNS-L,从而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术后勤观察、多关心患者,解除病人的顾虑及紧张、恐惧的心理。
(5)做好饮食护理。化疗期间嘱病人多饮水,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优质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6)做好口腔护理,满足患者进食、大小便等生活护理,加强防跌倒和坠床宣教。
CNS-L临床征象出现频率依次为头痛、呕吐、脑神经损害、视物模糊、颈强直、阳性病理反射、少数出现截瘫[2]。本病例经采取以上护理措施,明显地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了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2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阻滞;头面颈肩;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再次复发引起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日,持续>1个月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以往多在皮肤科接受抗病毒药物结合理疗,不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而且还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向颈部包含星状神经节在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局麻药物,可逆性阻滞星状神经节的节前、节后纤维以及所支配的区域头、颈、颜而、上肢的交感神经。通过阻滞星状神经节,解除星状神经节的过度紧张及功能亢进状态,使头、颈、上肢、心脏等血管扩张,明显改善心、脑血流量,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及抗炎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使全身自主神经系统稳定化。神经阻滞治疗不仅镇痛确切,而且可明显改善血运,加速病损愈合,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2004年-2014年1月采用星状神经节和神经阻滞联合方法治疗头、面、颈、肩、臂带状疱疹患者,效果良好,与药物结合超级光照射治疗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2014年1月收治头面颈肩带状疱疹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65±1.3)岁,病程2~25d,平均病程(12.0±l.l)d。合并糖尿病12例,肿瘤术后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排除对加巴喷丁和神经妥乐平过敏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兀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联合神经阻滞等综合治疗:①颈交感神经节+神经阻滞,具体方法:采用第6颈椎横突节前阻滞法,将针尖触及第6颈椎横突根部或前结节,并在此注射0.25%左布比卡囚5~10mL,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增减药量,1次/d,5次l疗程,共2~3疗程。头、面、颈部神经阻滞用0.75%左布比卡4mL、地塞米松针2.5mg、维生素B12针2.0mg。糖尿病患者不用地塞米松。根据疱疹位置取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枕大神经、颈深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1次/d。②物理治疗:超激光疱疹区照射治疗,2次/d,10min次。③药物治疗:a.阿昔洛韦针剂0.5g,每8hl次或0.8/d,3次/d静滴,或口服0.5g/次,每Shl次,疗程7d。h口服甲氰米胍片0.2g,3次/d。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3次/d。d.加巴喷丁胶囊按照说明书逐渐加量并给予维持量。e口服阿米替林片12.5mg,2次/d。f.神经妥乐平针7.2U,1次/d静滴,1周l疗程。g.炉廿石外涂疱疹区,保持皮肤干燥。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加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同治疗组。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治疗2~3个疗程后,患者疱疹结痂,疼痛(visionimitatingmark,VAS)评分0~2,随访6个月后,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②缓解:3疗程结束后,疱疹干燥结痂,疼痛VAS评分2~4分,随访6个月无明显后遗神经痛;③无效:3疗程结束后,疱疹好转结痂,但仍感疼痛,VAS评分>6分,需长期大量口服止痛药物或随访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在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在随访过程中2例后遗神经痛。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6个月随访,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讨论
带状疱疹是神经节(主要是感觉神经节)及其所属神经相应分布区域皮肤的复发性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病原体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特征性表现为沿感染神经分布区的局限性疼痛及相应区域内出现阶段性、排列成束状簇集水泡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交感痛包括烧灼样、针刺样、虫咬样疼痛,适合颈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明显。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阻滞、臂丛阻滞、局麻药不良反应、膈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疼痛与硬结等。神经阻滞也有一定的风险。阻滞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设备及药品。阻滞中要有实验量的观念,分次注入,注意回抽,避免注入血管。阻滞后一定要观察,确认安全后,再让患者离开。相关报道也证明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但在阻滞治疗中应加强监护。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有优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病变区缺血、缺氧及代谢,减少致痛物质释放,稳定内环境,阻断疼痛传导的恶性循环(疼痛一肌肉痉挛一恐惧不安、忧虑一加重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但对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无明显作用。
阿昔洛韦可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缩短病程。甲氰脒胍治疗机制不明,但在临床实践中确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治疗中观察到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吲哚美辛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炎性疼痛,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刺激。加巴喷丁胶囊是最近几年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可缓解疼痛症状,需长期口服维持剂量。阿米替林是抗抑郁药物,能减轻患者痛苦记忆,缓解抑郁情绪,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神经妥乐平为促进神经修复药物,对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针对性的修复作用。炉甘石作用于外周疱疹区皮肤,起到收敛干燥皮肤、避免感染、促进受损皮肤愈合的作用。超激光对皮肤的穿透能力强,利用光能,改善皮损区的血液循环及局部营养,减轻局部神经皮肤损伤,促使受损神经皮肤愈合。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3
关键词:神经性耳鸣;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76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71-03
神经性耳鸣(NervousTinnitus)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是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声铃声”[1]。耳鸣发病率占人群总数的1.55%~1.86%[2],美国和欧洲发病率约为1.7%[3],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趋势[4],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3%[5]。我国陕北地区耳鸣患病率高达78%[6]。由于现代医学对神经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效果不佳,副作用大,且复发率高。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优势显著,现将有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现状
1.1中药治疗冯荣昌等[7]采用通窍止鸣汤加减治疗47例神经性耳鸣患者,结果示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5%。结论表明此法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耳鸣鸣声。宣伟军等[8]采用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组方(柴胡、郁金、五味子、酸枣仁、石菖蒲、丹参),分虚实2型治疗5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王俊霞等[9]自拟清肝通窍汤治疗耳鸣患者86例,结果: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6%。魏妍慧等[10]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开窍类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43例,组内治疗前后最大和最小耳鸣响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法能有效缓解患者耳鸣症状。阴建军[11]采用养阴滋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70例,与肌注甲钴胺对照。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梁方琪[12]运用知柏地黄汤合丹桅逍遥散加味治疗作为治疗组,与服用耳聋左慈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治疗肾虚肝郁型耳鸣的近期疗效优于耳聋左慈丸。董丽婷[13]采用葛丹地黄汤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36例,结论表明该方能有效的缩短耳鸣的持续时间,减轻患者对于耳鸣的总体感受,改善耳鸣对睡眠、生活和工作及情绪的影响。曹祖威等[14]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耳鸣患者333例,通过初诊、末诊及2次间隔随访对TEQ评分的比较,表明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耳鸣的疗效确切,经远期随访,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杜锐玲[15]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滞型)神经性耳鸣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予复方丹参片、ATP片、甲钴胺口服。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李小廷[16]采用益气升阳法(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石菖蒲、葛根、升麻、荷叶)治疗神经性耳鸣46例,结论表明益气升阳法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1.2中西药结合治疗裴建兰[17]采用益肾活血通窍汤合西药(西比灵、谷维素)治疗肾精亏损型神经性耳鸣患者29例,与口服西药组对照。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7%,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亚红[18]、肖少军[19]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感音性耳鸣,结果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与听力,疗效确切。张敬尊[20]用中西医结合(滋肾聪耳方及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肾阴虚型耳鸣43例,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优势显著。李丽琴等[21]、李艳华等[22]、钟婉婷等[23]不同研究小组用中西医结合(耳鸣康复仪、地巴唑、VitB1.2等西药结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结论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优异,安全性高,可有效减轻耳鸣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1.3针灸治疗李根钰[24]运用升清降浊开窍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与口服西药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2组治疗后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青[25]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1.60例,取患侧听会、完骨、头窍阴、晕听区、天窗及百会为主穴,总有效率为888%。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熠路[26]运用温针治疗32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和常规针刺组作对照。结果显示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688%。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秦桂英[27]采用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50例,与舒血宁静滴、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的50例患者对照。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4针药结合治疗杨皖菁[28]运用骨参舒耳汤结合电针治疗4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同口服西比灵、谷维素患者作对照。结果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秦彩红[29]采用针药结合及形神同治的方法治疗4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其总有效率为956%。结论表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疗效。张科源[30]对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作为观察组予自拟通宁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42.37%,针药结合治疗优势显著。达来等[31]对2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运用蒙药结合针刺治疗,治愈8例,明显好转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
2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现状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方法主要集中在运用中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治疗、针药结合治疗4大方面。
2.1中药治疗现状分析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主要分为通窍法、补肾法、以脾胃为中心辨证论治,也有从其它方面治疗的方法。通窍法是指根据患者具体病症治以祛风、清热、化痰开窍等为主的一类治疗方法。临床上大多医家用于治疗风、火、痰、湿上犯清窍所引起的相关诸证,如肝胆火盛证、痰湿中阻证等。《三因极·病症方论·耳病证治》曰:耳为听会,主纳五音……内关五脏,外合六淫。故风寒暑湿,使人聋聩耳鸣。”《类证治裁》卷6曰:有肝胆火盛,常闻蝉鸣者……”。
补肾法是指运用温阳补气、滋阴、填精等治则,治疗不同肾虚证型的方法。如肾气亏损证、肾阴不足证、肾精耗伤证等,此法常用于老年患者,由于年老肾精渐亏,肾气不足,耳窍失于肾精、津液的濡养引发耳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脾胃为中心辨证论治是依据《内经》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基本病机,采用升清降浊治则为主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皆以脾胃的升降功能正常为前提,如果脾胃失调,气机升降失枢,使清阳不能上升,池阴不能下降,造成清窍空虚,皆会引起耳鸣。
朱祥成[32]治疗耳鸣时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注重补肾、健脾、疏肝疗法。熊大经[33]则以阴阳为纲将耳鸣辨证分为风邪外袭、痰火上扰、痰阻清窍、脾胃虚弱、肾精亏虚5型进行论治。中药治疗耳鸣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阴阳平衡而达到改善耳鸣的目的,因此中医药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
2.2中西药结合治疗现状分析目前尚未发现可彻底治愈耳鸣的西药,大多药物通过改善耳蜗的供血、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等对耳鸣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药、抗惊厥剂等。临床上常用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治疗神经性耳鸣,短期疗效显著。中西药结合可作为治疗本病的优选方案。然而,现今对神经性耳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对比,今后研究可从中西药结合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单独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或二者之间的远期疗效观察方面考虑。
2.3针灸治疗现状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是通过调节人体经气盛衰,舒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认为针[HJ1.9mm]刺治疗疾病的原则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均与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何建北[34]认为针刺治疗耳鸣作用是改变了耳鸣病理变化过程中GABA、5-HT或是它们的受体的状态,从而抑制或兴奋了听觉系统的某些组成部分,达到了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能够提高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兴奋性,增强患耳对听觉的感受力,提高相应的大脑皮层对声音的感受与分析力。
2.4针药结合治疗现状分析针药结合是指针刺外治法和中药内服法同时运用,充分发挥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邹春花[35]在临床中证实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肯定,尤其在听力恢复、幻觉消失等方面效果更为明显。相对于其它疗法而言,此方法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起步较晚,关于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甚少,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便于临床推广使用。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佳,大多学者及临床医生对此种治疗方法是给予肯定的。
3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治疗方法多样,从中不难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疗效显著。但对于神经性耳鸣的认识,这仅仅是研究的起步,此病的发病机制、不同方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作用机理、大样本多数据病例的临床远期疗效观察等诸多问题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神经性耳鸣的治疗邻域中地位日益显现,相信未来耳科三大难题(耳鸣、耳聋、耳眩晕)之首的耳鸣疾病有望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DavidJiang耳鸣及其美国的诊治指导方案[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01:58-61
[2]李学佩神经耳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46
[3]NoellCA,MeyerhoffWLDiagnosiaandtreatmentofthiselusivesymptom[J]Geriatrics,2003,58(2):28-34
[4]王洪田,翟所强,韩东一,等对我国耳鸣治疗文献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3):249-252
[5]徐霞,卜行宽耳鸣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5,3(2):1.36-1.39
[6]朱勇陕北地区耳鸣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06:1.49-1.50
[7]冯荣昌,严道南通窍活血法治疗神经性耳鸣4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321-1.322
[8]宣伟军,黄煜猷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辨证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02):25-27
[9]王俊霞,粱俊薇清肝通窍法治疗耳鸣耳聋8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6):26
[10]魏妍慧,邹广华,龚建齐益气补肾活血开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43例[J]陕西中医,201.4,(07):862-863
[11]阴建军养阴滋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1.77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4
[关键词]高压氧;面神经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46-01
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是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病情较重,病程长。本科采用高压氧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50例,均符合“神经病学”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其他疾病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29例,平均年龄43岁;常规治疗组21例,平均年龄4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组采取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2ATA,吸氧30min×2,中间休息5min,1次/d,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同时加用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活血化瘀药物以及针灸和理疗等治疗。常规治疗组除高压氧外其他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组均相同。
1.3评价标准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面部表情恢复正常。显效:面瘫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静止时两侧面肌对称,笑时口角轻偏,鼓腮、示齿、吹气、皱眉患侧运动稍差。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静止时可见两侧面肌不对称。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面肌功能无恢复[2]。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全部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尾检验)。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高压(超过常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即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也是一种特殊的氧疗方法,它具备常压环境下一般氧治疗所不能达到的治疗作用,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高压氧能极大地增加肺泡氧分压,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在常压(1ATA)下血液输送氧气有两种方式:一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二是血浆中的物理溶解氧,在氧的传递过程中,溶解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常压或高压下氧均以溶解状态供组织利用。而在高压氧中血浆中的物理性溶解则可随氧压的增高而成正比地上升,相应地高压氧下的淋巴液、组织间液、脑脊液各类组织细胞的氧分压也都增高。高压氧能增强血氧弥散作用,血氧分压的增加,有利于氧的弥散,压差愈大,弥散率愈快,有效弥散半径延伸,范围扩大,3ATA纯氧下组织氧储量一般可提高4倍。据此,高压氧能极为有效地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对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高压氧能促进血管新生,创伤修复和骨再生的作用,在2.0~2.5ATA下氧可以提高创面部位的PO2,而促进血管的内皮细胞的再生,新的毛细血管形式和连接,由此加速了侧支循环的建成,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在高压氧下破骨细胞的活性达100%,有利于骨再生。另外高压氧有杀灭和抑制细菌的作用。还可以应用高压氧对气泡的作用治疗减压病,以及提高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等作用。
面神经炎是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的单纯周围面神经麻痹,占面瘫的80%以上。此病至今病因不明确,多数认为因受风寒、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免疫因素等导致面神经不同程度水肿、受压、髓鞘与轴突变性。常规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营养神经,促进神经髓鞘功能恢复为主[3]。在高压氧治疗下,血液中物理溶解氧量成倍提高,氧的弥散距离明显增大,从而改善受损神经组织的氧供,促进细胞代谢,消除细胞水肿,极大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在本组实验中,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提示联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因此,高压氧作为面神经炎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较之单纯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笔者建议将高压氧疗法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孙传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9.
[3]丛志强.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62.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5
[关键词]神经衰弱;脑循环治疗仪;体育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疗效
神经衰弱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功能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持久,主要症状为紧张、焦虑、头痛、睡眠质量不佳和抑郁等,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神经衰弱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往神经衰弱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结合神经衰弱的发病机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脑循环治疗、体育运动治疗及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神经衰弱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所有人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30~50岁,平均(36.2±4.2)岁,病程4~16个月,平均(7.6±1.4)个月;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32~48岁,平均(35.8±4.8)岁,病程4~16个月,平均(7.2±1.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艾司唑仑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H37023047)治疗,剂量:1m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口服同样剂量艾司唑仑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脑循环治疗、体育运动治疗及心理治疗,具体如下:(1)脑循环治疗:采用上海晋电成套设备公司生产的JD-2008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每次20rain,1次/d。(2)体育运动治疗: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户外运动,如跳健身操、打太极拳或者户外慢跑等,运动形式根据自身的体质及个人的爱好自行选择,每次时间30min~1h左右。(3)心理治疗:每日和患者促膝交谈,最大程度上争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找出导致患者心情压抑的主要问题,同时帮助患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些问题当前阶段确实难以得到解决,努力引导患者不要孤注一掷,做到放松心情,乐观面对生活。治疗30d后,评定两组疗效。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良好,头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睡眠时间有所延长,头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精神状态无变化,睡眠状态无改善,头痛等临床症状无缓解。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SCL-90评分。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SCL-90评分分析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CL-90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158.16±12.25)低于对照组的SCL-90评分(180.24±9.68),具有统计学差异(P
2.3不艮反应情况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神经衰弱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引发的慢性神经功能性疾病,大脑长期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过大,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便可能引发神经衰弱。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平时缺乏运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压力大,导致神经衰弱患病率增加。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睡眠、镇静止痛、抗焦虑抑郁等对症治疗药物为主,临床工作中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患者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治疗的状态,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对药品产生依赖性,停药过后症状易反复。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不仅用药物治疗临床症状,而且从根源上发掘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直接针对神经衰弱发病机制给予相应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3.1脑循环治疗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是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的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的原理是仪器发放的脑电仿真生物电流从两耳侧乳突表皮处穿透颅骨屏障刺激小脑顶核,小脑顶核接受电流刺激后发出指令经由纹状体和脑干网状结构影响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的血管舒张中枢兴奋,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升高。同时还可抑制血管收缩性物质的释放,改善脑内循环,从而稳定大脑神经细胞膜位,达到改善脑功能的效果,治疗过程安全无创伤。
3.2体育运动治疗
体育运动能通过一定量的身体活动影响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的活动,研究发现人体在运动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发生转移和重新分配,体育运动所引起的大脑皮层运动能有效抑制引起神经衰弱的皮层兴奋点(原先负责工作、学习的大脑皮层相关区域),使其得到充分的休息。体育运动可以使患者每日不再完全重复于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在体育运动的各个环节中,均需要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它不仅可以使中枢神经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得到全面的锻炼,长期合理的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提升自信心,使患者变得开朗乐观、充满活力,达到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
3.3心理治疗
神经治疗的方法篇6
【关键词】运动疗法;葛根素;糖尿病神经突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68-01
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即本文涉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1-2],这种病表现为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文章采用运动疗法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其中58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其进行诊断,得出此58位患者均表现有以下症状:神经传导障碍、肢体深前感觉找爱、肢体有麻木疼痛感及周围神经病变。将这58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病程5-19年),治疗组采取运动疗法联合葛根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葛根素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较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要对其血糖进行达标治疗(胰岛素、饮食控制),对于一些合并高血脂或高血压的患者,还要对其进行降脂降压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联合葛根素的治疗方法,葛根素(30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持续两周,同时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周,每天一次共两次。而对照组则单独使用葛根素配合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两周,每天一次[3]。
两周之后观察患者状况,如果深浅反射、腱反射等自觉恢复正常状况,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深浅感觉及腱反射自觉有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但还打不到5m/s,则说明治疗效果有效。如果这些症状均无好转,神经传导速度也无变化,则说明治疗效果无效。文章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根据t检验结果得出P
3讨论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就已知关系得知糖尿病高血糖是引起新陈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失的原因之一。[3]而新陈代谢紊乱又会导致机体内组织氧化代谢等出现不正常状况,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肿胀、增厚等,从而使得神经缺血缺氧时神经纤维受到损坏,导致轴突变性等症状。根据这些医学关联原理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从而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防治与并发后的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营养血管内血流量的增加,恢复周围神经能量消耗的通路,保证神经纤维的再生,以有效治疗周围神经突变。葛根素同样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因此对受损的神经细胞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本文根据临床实验得出硫辛酸联合葛根粉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突变的疗效相对单纯葛根粉治疗效果要显著,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2.03(27):276-278.
[2]欧叶云.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0):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