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试题(精选2篇)
大学思修题库 篇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一)一、单选题: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a、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b、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c、无效的民事行为 d、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
7、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8、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的 b、统治阶级
c、党
d、整个社会 9、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10、关于法律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1、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是国家()a、授权法
b、程序法
c、根本法 d、特别法
1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13、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个合伙人应当承担()责任。a、无限连带
b、无限
c、连带
d、有限
14、张某在商店挑选衣服,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要走,但商店售货员李某执意要张某买下衣服,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a、选择商品自主权 b、人身与财产安全权 c、公平交易权 d、获得有关知识权
15、甲被乙打一顿,回到家后甲找了几个朋友商议要对乙进行报复,第二天,甲带上他的三个朋友将乙殴打致重伤。甲的行为是()a故意伤害 b过失伤害
c正当防卫 d防卫过当 16、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枪向乙瞄准、开枪,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
a意外事故 b故意犯罪行为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7、张明15岁,为科技大学学生,其智商高于常人,且自理能力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他是()
a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8、甲用刀捅了同宿舍乙后,看到乙痛苦的样子,受到良心的谴责,把乙送到医院抢救,如果乙没死。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即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9、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 b、宗教信条 c、法律 d、社会章程 20、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请问: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二、多选题: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参考答案:
1、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以德治国
()
7、——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a、司法独立
b、法制观念 c、人民当家做主
d、依宪治国()
8、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仰
b、宣传法律知识
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9、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
a、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德普遍性
c、法的国家意志性
d、法的不可违抗性
()
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
12、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4、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5、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6、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重要条件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7、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关键环节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8、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最后防线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1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0、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
21、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a、邓小平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江泽民在党十五大 c、江泽民在党十五届三中全会 d、胡锦涛在党十七大()
22、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1、d
7、c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21、b
2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对公民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
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10、大学生可以通过()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
11、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12、法律至上性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抗拒性
d、持续稳定性()
13、我国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有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力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1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
()
15、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主要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国家强制性()
16、权力制约的具体要求是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7、从内容上看,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救济公平()
18、尊重法律权威要求我们做到——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19、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a、国家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纪检部门()20、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权利义务相对等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1、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2、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有。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参考答案:
1、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 20、bd
21、acd
22、abcd
四、简答题
1、法律权威取决于哪些因素?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9、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0、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1、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参考答案:
1、详见p185。
7、详见p187
8、(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
9、(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
大学思修题库 篇2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不同的,不可能一致。
()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
10、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
1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强调要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
12、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
13、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14、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没有国界。
()
15、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就是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1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参考答案:
1、b
7、a
8、a
9、a10、a11、a12、a13、a14、b15、b16、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
8、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b、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c、这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d、它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一切人的基本要求()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推进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 b、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c、它是对一切生活在中国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d、它对海外侨胞不作要求
()
11、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
12、“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
1、c
7、a
8、c
9、c
10、d
11、b
1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爱国主义要求有: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人民群众()
7、关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认识合理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商品的销售、资本的流动、信息的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人才的流动等等,都是跨国界的。所以,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 b、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获益了,经济高速发展,谈爱国主义确实过时了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
8、大学生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d、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强调爱国主义势必导致眼界狭隘,不思进取
()
9、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下列哪些是大学生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b、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c、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如实提供有关证据、情况的义务 d、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
10、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有:
a、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b、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a、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大胆探索未知领域;以创新创造为目标 b、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c、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d、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
1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自己的国家
b、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1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是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c、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
1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在当代世界发展多极化趋势下有着历史的必要性,其重要的时代意义表现在: a、是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重要体现 b、是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c、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必然要求
d、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答案:
1、abcd
7、cd
8、abc
9、abcd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四、简答题
1、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7、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8、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59。
7、参见教材p61。
8、参见教材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