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优秀作文

敬畏汉字作文(精选2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7-26 手机浏览

  敬畏汉字作文 篇1

最近,中华仓颉文化研究会的王主任几次电话约我领取会员审批表,诚恳邀请我加入这个研究会。王主任在圈内有文豪的称呼,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能背诵千余首唐宋诗词,熟练十三辙,常常在半夜三更捣腾《平水韵》中的106个韵,作起格律诗来特别讲究合辙压韵,平仄对仗。如果他留胡须,我敢肯定,很多胡须会在他作诗的时候被他捻断的。而且我还敢肯定,他能通背《康熙字典》,拿《词海》能唱乱弹,十套许慎的《说文解字》他都能翻烂。所以,我有时不叫他文豪,叫他词海。

做了这样的交代,各位看官,我念了那么可怜的一点书——当然都是招了林彪四人的祸,我能心虚地而不是虚心地加入中华仓颉文化研究会吗?假若我混进这个有相当严肃命题的研究会,那一定没有故事,而一定有事故。

但是,终于抗拒不住王主任的诚恳,当我坐在他对面拿着会员审批表时,就像南郭先生拿着竽(相当于笙),可恨的齐宣王这会儿偏偏想听讨厌的独奏。我揩去鼻尖上的虚汗,像王主任一样诚恳地说:“王主任,我水平不行,不是文化人,还是算了吧。”

“咋不行?不行你给书记县长写了十几年讲话?”

“给领导写讲话和学问研究不是一回事,领导讲话好糊弄,主要是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而汉文字研究是做学问,不是哄群众,得有真功底才行。”

“哈哈,按你的意思,领导在主席台上讲话都是糊弄人哩,算了,换个理由,就凭你是仓颉故里人,也应该为弘扬仓颉文化做点贡献。”

看到会员审批表有一栏内容为申请理由,我信手写上三条:一、生于仓颉故里,为弘扬仓颉文化尽微薄之力;二、靠写字赚到一份谋生的职业,心存感恩;三、敬畏汉字,爱好书法。

谁料想,敬畏汉字一条,竟勾起一些思绪萦绕心头,搅得我连午饭也没能吃安宁。

在我刚学写方块汉字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不能乱扔写过字的纸片,说字纸是有神灵的,说距离我们家七八里有个仓圣庙,庙里有个仓圣爷,仓圣爷是造字的圣人,敬惜字纸就是尊敬圣人,乱扔字纸就是对圣人不恭。有次我头疼,母亲就请来村里一姓刘的识字人,他既不号脉,也不翻眼看舌头,而是用毛笔在一片纸上唰唰唰写下一行我不认得的字,然后,母亲恭恭敬敬地贴在门板上。从此,我对汉字就存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写起字来恭敬有加,点横竖撇捺一丝不苟。其实也不止我,仓颉故里的后代们,都对写字很讲究,很用功,现在活跃在城里的两位青年书法家就是仓颉庙所在地史官村人,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曾入选全国书法展,有着中国书法协会会员的身份。然而,教育我敬畏汉字的母亲竟然不识字,可见,劳动人民对汉字的崇拜是多么的虔诚。

再后来,我才知道,在有关造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传说。这种传说不仅仅是在当今,早在战国时代的文献里,就有仓颉造字的记载。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当时已经盛传仓颉造字的说法。到了秦汉时代,仓颉造字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李斯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

5000年前,世界上几乎和我们的、祖先同一时期出现的文字还有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都起源于图画,同属象形文字,都曾占据世界文明的金字塔尖,都曾照耀过世界文明的旅途。但是后来,因为帝国间的征服,因为大军的铁蹄,其它象形文字早已随古波斯的兴亡在两千年前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字母符号,惟有象征中华灿烂文明的汉字作为唯一象形文字流传至今。在作文字比较的时候,你不得不为汉字所具有的魅力所折服,不得不为祖先的智慧所惊叹,你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出一种敬畏。汉字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美丽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甚至一段传奇,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它总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玄妙神奇的诗意畅想,让我们为之惊叹不已。

据说,日本人把写汉字作为一个艰难又崇高的课题,加之认真谨慎的行事风格,因此不管书法能力如何,写汉字时都很认真,一笔一划很规整。有趣的是,日本人在中国人面前写汉字时,经常会说:“对不起,汉字写得不好,请谅解!”这并非完全出于日本人习惯性的礼貌,而是发自内心对汉字的敬意。

五千年风雨沧桑,五千年汉字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经时益彰、历久弥新的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又是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根基。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敬畏汉字,就是敬畏文明。

陕西省白水县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是人们向往的仓颉古庙。当我们一次次站在郁郁苍苍的千年古柏下,拜谒四目灵光、万世敬仰的仓颉时,总有一种感动,一种震撼,这种感动和震撼,就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敬畏汉字。

  敬畏汉字作文 篇2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你看,甲骨文立体完美,看见它,仿佛走进了历史长河;小篆意蕴体美,给人以无穷的回味;隶书隽永娟秀,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草书和行书则笔走龙蛇,蜿蜒而不失流畅的线条,令人联想历史的回环曲折,给人灵魂的满足;而今我们常用的楷书,频写的楷体则拥有一种自然大气的美。

汉字玲琅满目。但每个汉字都是由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精心组合而成。曾上过书法课,老师上第一节课时便告诉我们:“想要学好书法,写好汉字,必须从基本功开始。接触自然是我们平复心情的好方法,亦是我们写好汉字必不可少的心境。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呼吸是写好汉字关键的一步。”接着又给我们讲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从小就热衷于书法,曾向一位先生求教。那位先生只要王羲之学写三个字——“点”“撇”“捺”,只给王羲之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让王羲之至悬崖边,向悬崖边上扔石子,让他感受点的力量,继而让他缠上藤蔓,亲自去尝试点的感觉,巍峨的群山与青葱的树木令他再一次领悟了点的美妙与内涵。第二节课让他学习撇,柔软的轻纱让他领悟到了撇的优雅与柔和,撇像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中。撇与生俱有的娟秀令它成为翩翩公子的形象,王羲之深有感触。

第三节课让他学习捺,捺与撇的方向相反,但捺更是俊逸。先生把王羲之带到悬崖边,让他感受迎面拂来的和风,王羲之仿佛看到了微风吹拂的痕迹,他切切实实感受到捺的柔滑,没有一丝杂质,只有无尽的飘渺。这一节书法课,我深有感触,我仿佛看到了王羲之写字时的认真,专注。他写字入木三分让我感受到他对汉字的热爱。他的《兰亭序》仿佛在我的脑海里,也让我近一步的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汉字的美让我无以言表。但此后,我对书法多了一份热爱,对汉字多了一份敬畏,对传统文化多了一份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