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精选3篇)
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集体先进事迹 篇1
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奔赴偏远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今天(2月25日),黄文秀当选脱贫攻坚楷模,听到女儿名字的那一刻,黄文秀父亲眼含热泪。
黄文秀:初心镌刻在脱贫征程中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南国春来早。早春时节的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处处百花齐放,草长莺飞。刚刚过完牛年春节的村民,陆续开始了春耕备耕。
“我们村去年全部脱贫了,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告诉记者。按照农村风俗,春节期间,群众自发纪念缅怀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文秀书记若能看到百坭村今天的新貌,一定会感到欣慰。”
壮族姑娘黄文秀出生于百色老区,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投身老区建设。“我来自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黄文秀的决心笃定而明确。
回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不久,黄文秀便主动请缨到基层历练,于2018年初到离百色市200多公里外的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彼时的百坭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几近“空壳”,尚有103户47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2、88%,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越是困难,越要敢于挑战自我。”在百坭村,黄文秀找到了施展学识、建设家乡的舞台。
村里的贫困户散居在11个自然屯,多数距离村委会10公里以上。黄文秀用最“土”的办法,挨家挨户登门遍访。
通过走访调研,黄文秀找准了百坭村发展的路子:产业。她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砂糖橘、八角、杉木等产业,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过去我们世代靠天吃饭,种养也是小打小闹。文秀书记来后,引进了科技,找准了销路,大家的信心足了。”村民班统茂在黄文秀手把手指导下,种植20多亩砂糖橘,很快就脱了贫。
黄文秀整天在城乡间奔忙,在村屯间穿梭。2019年3月,驻百坭村满一周年时,汽车里程表恰好增加两万五千公里,她为此写下感言:“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黄文秀快乐而充实的一年,换来了丰硕成果:百坭村完成屯内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个蓄水池,安装17盏路灯,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有88户41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2、88%降到2、71%。
然而,当百坭村发展势头正旺的时候,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村工作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我们要继承黄文秀的遗志,走完脱贫攻坚长征路。”黄文秀牺牲后,她的生前同事杨杰兴接过了驻百坭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
产业路是黄文秀生前最大的牵挂。杨杰兴到任后,和村两委制定了文秀扶贫产业路“139”产业发展规划,成立百色秀起福地百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秀”品牌系列产品,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走进百坭村,一条22公里的水泥路,将11个自然屯连在一起。“路未修通前,车辆进出非常困难,沿途村民种植的砂糖橘、八角等产品很难销售到外面,即使卖出一些,价格也非常低廉。”杨杰兴说,这条产业路在黄文秀的努力下已纳入政府项目库,后来在大伙齐心协力下,于2018年11月底建成通车。
产业路,让百坭村发展驶上快车道。一年多来,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发展起山茶油、山泉水、茶叶、砂糖橘、蜂蜜、清水鸭等特色农产品,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各界帮扶和群众努力,2019年,百坭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9%,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底,百坭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实现了黄文秀生前的夙愿。”杨杰兴欣慰地说。
“我会永远铭记文秀书记。”回忆起黄文秀的生前点滴,脱贫户班统茂感动不已。昔日生活艰难的班统茂,靠种植砂糖橘、八角、油茶等,年收入超过10万元,前年盖起了3层楼房,去年购买了小汽车,生活一年上一个台阶。在他带动下,20多岁的儿子也在家种起了砂糖橘。“我们一定加倍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班统茂说。
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集体先进事迹 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在各地区各部门充分酝酿、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组织考察、统筹考虑,确定10名个人、10个集体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
此外,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1982名个人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1501个集体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中央民族大学马晨等11名校友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
张小娟,女,藏族,1985年生人。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2008年6月,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入党。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民大校友扶贫语录
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
“我们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那一刻,全部变得值得。”
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委员、玉树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晨:
“伴随着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经历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三个阶段,北京援青工作也实现了五个转变。即从‘北京恩人’到‘北京亲人’、从硬件配套到软件提升、从‘交钥匙’到‘交支票’、从‘有限输血’到‘无限造血’、从单向受援到双向受益的转变。”
云南省民政厅一级主任科员夭可婕:
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足额发放低保金,确保“不愁吃、不愁穿”。
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6、0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238个,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收益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走上“造血”脱贫增收之路。
沙坡头区宣和镇党委副书记刘彦录:
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重要的是将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实施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过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惠民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提升收入,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最终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并逐步走向“乡村振兴”。
中央民族歌舞团一级演员刘媛媛: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觉得除了助力文化扶贫以外,更加身体力行地让更多同胞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委组织部副部长、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亮:
一定要把大家拢起来,把大家的心拢起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志民:
“要全力严防致贫返贫,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同时,要加强对2020年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百色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异决:
“要持续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兜底,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和强化资金监管,全面严肃落实各类问题整改,全面提升脱贫数据质量,坚决打好极度深度贫困‘歼灭战’。”
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大新村驻村第一书记,柳州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荣城:
“这次去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山高不是问题,路远不是距离,只要我们与群众心连心,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给组织和贫困地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已故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
“不抓产业死路一条,不抓项目死水一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各族民大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返回目录>>>
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集体先进事迹 篇3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颁奖。日前,云南网记者对张桂梅进行了独家专访。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已成为我们下步的工作重点。
赴北京领奖前夕,张桂梅在昆明接受了云南网记者的采访。作为一名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的乡村老师,她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整个变迁史。面对山区教育的"锥心之痛",张桂梅始终坚定地认为,山区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断贫困的根。
"作为一名山里的老师,我能去北京领奖,说明国家确实是关心到最基层、认可到最基层了,也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张桂梅在采访中表示,不管是脱贫攻坚或乡村振兴,都要注重教育、尊重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兴邦"的作用。
在充分表达国家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关爱外,张桂梅也向记者讲述了山区老师的艰辛与不易。"说实话,山里的老师真不容易,以前有些地区,学生说不读就不读了,然后老师背着行李去撵、挨家挨户去请,一次不行还要去好多次。没有老师,真会返贫的。"张桂梅说。
"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还不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家应该把教育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把教育搞好了,做到百分之百、不少一人,那乡村才算真正的振兴。"张桂梅说,如今脱贫攻坚虽已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仍然任重而道远。她呼吁,希望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能给乡村教师多一点照顾、多一些奖励。
面对私情与大爱、利己与利人,张桂梅分得很清,教师本分,她也守得很牢。"老师真的不容易,但使命不能忘,不能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来对待。"张桂梅还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老师能够走出城市、走进山区,主动投身偏远艰苦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扎根到最基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