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自查报告 > **镇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镇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9-01-24 阅读: 字体:
.  今年以来,我们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公益性事业服务要求,构建服务“三农”新格局为目标,以公益性事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为取向,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和“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群众认可、考核兑现”的原则,稳步推进改革,将镇直属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外)全部改制转体,彻底打破了旧体制,构建了新型的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和“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促进了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我镇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深化农村公益性事来服务体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撤并转制站所,成立服务中心。 (二)妥善安置转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同时,我镇采取多种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共为74名转制人员缴纳了养老保险120多万元,参保率100%,全部发放了保险证。对自愿辞职的10名同志按相关补偿标准共发放补偿金20408.49元,并签订经济补偿合同,解除劳动关系,同时还帮助他们办理了下岗再就业优惠证。   对未受聘参与公益性服务人员,一方面坚持原有的各项改革政策不变,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经营性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根据事业单位转制后的实际情况和**发[200]23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制定出台了《**镇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从运作方式,经费预算,管理等方面积极构建新的服务体制,确保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我们对各服务中心采取委托服务的管理方式,将农村公益性事业项目分为常规性、固定性公益事业项目和非常规性、非固定性公益事业服务项目两种。对于常规性、固定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由镇政府与各服务中心签订服务承包合同,通过合同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报酬和考核结算办法。各单位再与职工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分解到人。对于由全市统一下达到镇的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由根据市审批方案,由镇按有关程序优先发包给服务中心。另外,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设置了临时性公益事业服务项目,既有利于结合本地实际,也增强了灵活性。   按上级要求,镇财政将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按照部门预算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服务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钱随事走”。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按照项目进度实行分期拨付,若增加服务项目则增加财政支出。三年过渡期满,由财政拨付的兴办公益性事业的资金额度不减、用途不变,并随财力状况的好转逐年有所增加,以确保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今年落实到项目的资金总额为411349元。其中农业服务143000元,比上年增长4.2%;畜牧服务23900元,比上年增长134.31%;文化和广播服务89000元,比上年增长.93%;水利服务9000元,比上年增长49.42%;城建服务13900元,比上年增长1.24%。   农村公益性事业按照“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群众认可、考核兑现”的要求,对农村公益性事业实行项目化、货币化、市场化管理,由镇政府与服务中心签订服务承包合同,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服务报酬、考核结算和兑现办法等,确保公益性事业落实到位。年终考核以镇为主进行,会同市直业务部门共同考核。其中农户签字认可占考核比重的30%,镇级考核占40%,市业务部门考核占30%。村民们都称赞这种“群众签单,政府埋单”的考核办法好。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的70%分期拨付到各单位,30%与考核结果挂钩,年终结算。目前已拨付到位经费2470元,其中农业服务中心100100元,畜牧防疫中心17000元,文化服务中心410元,水利服务中心4910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1720元。   经过改革,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服务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原来指望政府拨款、依赖单位派工,如今身份彻底转换了、“铁饭碗”砸破了,也就不等不靠了、不闹不要了,而是主动找路子、闯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求生存、谋发展。公益性事业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的品质不断上升,群众满意的程度不断提高。   “以钱养事”的新机制节省了养人费用,政府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也相应增加。通过变革财政预算方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公益性服务经费在预算方式上改过去按人头定投入为现在的按项目种类、数量定支出,经费额度得到了保证;管理方式改过去镇管理为现在的市镇国库中心统管,加强了经费的监管,确保了经费专款专用。200年,我镇按照合同参照年终考核结果据实拨付资金31398元,今年公益性事业服务财政预算达411349元,比200年净增4991元,增幅达13.82%。同时,这次改革科学合理划分行政执法职能、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将行政执法职能上交市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公益性职能归口镇政府“三办”负责,经营性职能全部推向市场,从而明晰了承担这三种职能的相应主体,彻底将公益性职能剥离出来,避免了过去由政府一把抓三种职能,公益性职能被弱化的问题。而镇政府也从大量的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由“无所不包”的行政领导转为“有的放矢”的服务指导,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这次改革动真碰硬,在分配制度、用人办法上实行市场机制和灵活措施,使之激励性更强,活力更足。多劳多得,奖勤惩懒、以绩定酬;通过对服务质量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不定期验收检查,**镇已经在公益性事业服务方面初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一系列举措极大地触动了服务人员的神经,更新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公益服务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创业热情大大提高,过去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等不良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过去是“以钱养人养出懒人”,现在是“以钱养事争着干事”。各中心一批技术人员敢闯敢拼,利用近年来我镇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深入扎根农村基层,为广大老百姓搞好有偿技术服务,实现了农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双赢。农业服务中心鄢振喜同志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开办了一家种子农药门市部,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服务,既服务于农,又受惠于农。水利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李金龙两名同志被宜昌市水利局聘请,负责宜昌市水利局在**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理工作,月薪1000元。   改革后,各服务中心转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现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改革前是有限的经费全花在了人头上,现在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各中心不得不自我加压,向市场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各中心纷纷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坐办公室看报喝茶的人少了,跑市场跑用户的人多了。制度创新出效益。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向内挖潜,执行街道绿化卫生和卫生费收取承包责任制,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卫生费的收取率。文化服务中心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东凑西借,筹资2万多元发展广电宽带业务,到日前,已发展业务几十户,已收回全部投资,这一业务将成为文化服务中心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践表明,我镇的“以钱养事”改革通过创新服务体制,农村公益事业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以钱养事”真正“养”出了一种新观念,“养”出了一个新机制,“养”出了一批新能人,“养”出了一群新产业,收到了政府、服务人员、农民三方满意、三方受益的理想效果。   中共**镇委   200年1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