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师总结 > 总结: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

总结: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8-07-03 阅读: 字体:

总结: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


内容提要:幼儿科技教育中的探究性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身经历和发现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情认识及经验过程。本文就如何优化探索过程,加强科技教育,提出了引导幼儿探索活动的四个策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观点;支持幼儿的想法与做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教师作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动力,应积极发挥作用。

幼儿科技教育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及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而是幼儿自己通过与材料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而获得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索,在探索中求发现、求发展的过程。向幼儿进行科技教育,是激发、培养和巩固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幼儿与人合作的情感和意识,为幼儿健康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过程和目标

1、观察和探索。要求幼儿做到:①能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能提出有关的问题,表现出好奇心;②能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大胆操作、尝试、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③敢于进行有关的猜测,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情;④能对所观察探索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变化简单的联系。

2、记录有关的信息。①用简单的图画或图表方法记录所观察的事物和有关信息,并做出统计;②用绘画的形式描绘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③用简单的计算、测量、推理等方法,总结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3、解释与交流。①描述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发现;②整理自己的记录,用结果证实当初的预想;③将结论与预想进行简单的比较。

上述目标给幼儿的探索过程指明方向,使老师更清楚探索过程的具体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指导幼儿,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探索过程的指导培养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观点。幼儿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好奇、感兴趣,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天上的云彩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云彩变的吗”、“天为什么会下雨”、“公鸡为什么不下蛋”、“蚂蚁为什么成群结队走”等等。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发现,越是禁止让幼儿知道的或触摸的东西,孩子们就越想探个究竟,越想动手试试。要知道,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指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对人、对客观事物的爱和热诚产生的。”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感兴趣的事能使人们不知疲倦地、愉快地去追求,去探索,能使人们有毅力去克服困难,从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幼儿这些好奇和好试的现象,我们要用新的观点和新的教育方法去认识它、对待它。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和好问,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要耐心地回答幼儿的种种疑问,经常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小故事,设计与科学有关的小问题、小实验,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顺应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拓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范围,引导幼儿更广泛地接触科学,及早为幼儿播下爱科学的种子,使幼儿在科学的感召下,得到启示和发展。

2、为幼儿探索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真正的探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发支持、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和得供有关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如:创设科学实验室、科学游戏室、实验角、观察角、自然角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再现生活的科学场所。让幼儿在这些环境中,动手摸一摸,摇一摇,转一转,敲一敲,晃一晃,试一试,通过动用操作和实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寻求答案。如:幼儿在玩磁铁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现被磁铁吸起来的回形针又能吸别的回形针,一个吸一个,带起一大串,通过反复实践,幼儿还发现凡是被磁铁吸过的铁制品都能互相吸附,经过分析思考,终于发现了磁铁的吸力能传给铁制品的道理。有的幼儿还在玩磁铁时,发现磁铁与磁铁之间有的能吸,有的不能吸,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幼儿终于知道了磁铁有同性和异性之分,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科学道理。很多例子证明: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作用下而得到发挥和发展的,尤其是科学教育环境和有关操作材料,更能让幼儿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科学教育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扩展内容,增加材料,要给幼儿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幼儿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去充分体验科学的乐趣。

3、支持幼儿的想法与做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对儿童而言,其探索过程显然与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分不开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幼儿时期的思维结构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一方面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摆弄实物、发现问题、亲身体验,通过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感知、认识事物的同时,在知识经验所及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即: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寻求、发现、求知等,由当初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后来的逻辑抽象思维,这一过程是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来认识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相互关系,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索和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由于幼儿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所限,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具有很大的试探性。他们对事物的特点认识和对事物之间关系变化的发展,需要尝试多次。例如“玩鸡蛋的游戏”,老师给每组幼儿准备一盘熟鸡蛋和生鸡蛋,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盐水和淡水来实验哪是熟的,哪是生的。可是有几个幼儿实验还没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将鸡蛋一个一个打破,并高声喊:“我知道了,哪是生的,哪是熟的。”这几个幼儿的举动,虽然违反了游戏的原则,但这种敢想敢做,大胆尝试精神,不是一般幼儿能做得到的,需要勇气和胆量,敢于冒险,敢于求新,这种精神也正是创新教育所提倡的。幼儿习惯于用原有的经验观察事物,解释事物。老师说多喝开水好,幼儿就会用开水去浇花;老师说种子泡在水里会发牙、长大,他就会把落在地上的花瓣捡起来泡在水里让它发芽长大;认识蚯蚓后,偷偷藏几条蚯蚓在口袋里或床底下;下雨后要踩几下水坑的水,试试深浅;下雪后抓一把雪放进口里试试是甜是咸;玩镜子时把镜子砸破看看里面有什么?等等。这些看来似乎都是些非常的举动,可对幼儿来说,这些幼稚、天真的想法和做法,说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感兴趣,是一种尝试,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发现。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扼杀幼儿任何一种好奇的举动,更不能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我们要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所遇到的事物和现象,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支持他们的各种想法和做法,要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决定,自己行动,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自尊、自立、自信。

4、教师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动力。在幼儿进行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检查者”的身份指导幼儿活动的做法,把关注物品是否破坏了,东西是否搞乱了,幼儿是否违反了规则,幼儿之间是否发生了矛盾等,转移到指导和关注幼儿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本身,转移到判断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上来。例:当幼儿在操作“灯泡手拉手”活动时,幼儿很难一次性把几根线和多个灯泡连接成功,甚至怎么连接灯泡也不会亮,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启发和指导,与幼儿一起操作,共同完成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变化,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情绪,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以免幼儿不能顺利进行活动而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对于在活动中遇到难题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点,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新的发现,哪怕是很小一点也要及时捕捉到,用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辅助他们探索成功。总之,教师在活动中不能代替幼儿进行探索,要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