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师总结 > 谈小班角色游戏中情景化策略的运用

谈小班角色游戏中情景化策略的运用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18 阅读: 字体:

谈小班角色游戏中情景化策略的运用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对低龄的孩子更是如此。在长时间的观察和“试验”以后,我发现“情景化”策略对小班孩子的游戏有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增加孩子在游戏中的乐趣和满足感。以下便是若干个和“小司机”游戏有关的片段,这些游戏过程都因为“情景性”的加入或增强而得到了发展和充实。

一、情景设置巧妙解决游戏“矛盾”

游戏片段一:玩小车

自从玩过开汽车的音乐游戏后,孩子们议论最多的就是乘着大巴士和朋友们一起去动物园的快乐了。

游戏时间到了,鑫鑫和几个好朋友到建构区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搭汽车轨道。鑫鑫拿起一块积塑玩具和另一块拼接在了一起,可是当他想把这块玩具和另一块玩具拼接在一起时,却发现没有办法接住,鑫鑫想了想,只好把积塑玩具直接放在地垫上,算是拼接好了。

周围的孩子们看到他搭的这条马路,好像没什么意思,很不好玩的样子,于是就拿起小汽车,到别的地方去游戏了。伴随着“叭叭呜”的汽车声,一辆辆小车欢快地开动了。鑫鑫却得意地指着马路说:“这是我撘的。”

由于鑫鑫搭的马路并没有真正接好,摆弄了几下后很快就散了架。鑫鑫有些急了,对着马路发起了脾气,大叫了起来。他赶走了在一旁拼搭的同伴,又开始搭马路,只见他反复摆弄着这些积塑玩具,搭了拆、拆了搭,虽然他还没能让小车在马路上开起来,但是他却显得很尽兴,很满足!

鑫鑫无目的地摆弄着马路,小土豆和龙龙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小车什么时候才能在马路上开呀?”我想,既要满足鑫鑫对摆弄马路的愿望,又要满足其他孩子的游戏需求,运用情境创设是最合适的了。于是我看了看鑫鑫正在摆弄的马路笑着说:“这段马路坏了,鑫鑫正想把它修好呢!让他慢慢修吧,开着你的小车去超市买东西吧!”我指着一块铺在教室一角的城市交通道路地毯对龙龙这几个小朋友说。一听要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几个小朋友可带劲啦!立刻,这几个小朋友的小车就出现在道路图案的地毯上,还有很多孩子也跟着龙龙到那里去开车,一边开一边“叭叭呜”地叫着笑着“哦,杏花公园到了”,“哦,宝宝家到了”……小车都开起来了,鑫鑫还在那里不停地修着马路,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小班孩子在构建游戏中常常只是对构建的动作感兴趣,他们会反复地摆弄构建材料,而没有一定的构建目的。如案例中的鑫鑫,他反复把积塑玩具一块块摆好、弄乱、再摆好、再弄乱的动作,由此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能因为这只是个别孩子的兴趣打断他,所以就运用了创设情景的方式来分别满足鑫鑫和其他孩子的游戏需求,使他们在游戏中各有所乐。这就是所谓“游戏中的问题用游戏的办法解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用生硬的办法去对孩子的一些所谓“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只要运用“情景化”的策略就能巧妙地化解。

二、情景设置推动游戏丰富和发展

游戏片段二:泥做的小车

孩子们对当小司机的兴趣一直在持续。这天,铭铭在动手区用橡皮泥做了一辆三角形的小车,车身是粉红色的,还有两个大大的绿轮子。晨晨、毛豆豆、薇薇几个小朋友看到后都来了。我站在一边观察他们。

孩子们一边嘟哝着,一边用橡皮泥做着各自的小车。晨晨说:“我喜欢紫色,我要开紫色的小车。”说着,用手搓了很大的紫色长方形当车身……当其他孩子还在不亦乐乎地做小车的时候,早就做好小车的喆喆似乎已经失去了兴趣,开始左顾右盼起来。我微笑着对他说:“我是交通警察,现在小车越来越多了,要是马路上的汽车太多了,很拥挤就麻烦了。”没想到他立刻轻松地回答:“没关系的,我来做个红绿灯就好了。”说着,开开心心地做了一个红绿灯。

小班孩子是最爱“跟风”的。接着,每个孩子都做了一个红绿灯。哈哈!这样小车怎么都不会相撞了呀!于是,我给每个孩子和他们用泥做的小车都拍了一张“驾驶员”照片,照片上他们满足地笑着。

这一次,孩子的游戏给了我“创造情景”的灵感。之后,班级里有了真正的小警察。这个来自于孩子自身的创意得到了他们的欢迎。小班孩子的游戏总是想到哪里玩到哪里,看到别人怎么玩就跟着怎么玩。虽然他们的游戏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总能“发明”或者变化出令人惊喜的游戏内容。观察和聆听孩子,抓住他们的这些小小的灵感,然后利用一些简单的情景设置,就可以让孩子的游戏瞬间的丰富起来,甚至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走进孩子的游戏情景

游戏片段三:大巴士出游啦

这天,豪豪在马路上当警察。可是他发现今天一辆车也没有。于是,他过来找我:“老师,你当小司机吧!我是警察指挥你开车好吗?”“好呀!”让我这个“大孩子”有机会过把游戏瘾我当然不会拒绝啦!我拿起玩具方向盘认真地开起车来,豪豪则一本正经地当起了警察:“红灯,停下!”“好,绿灯了,可以开了。”……

看到我们玩得如此尽兴,多多和炫霖围了上来:“老师,你开的是什么车呀?”想起孩子们玩开汽车的那股兴奋劲,我脱口而出:“是大巴士。”“就是上次我们玩游戏乘坐的车吗?”“是呀!”雪儿激动起来,开心地问“坐着大巴士真开心,我们能上车吗!”“当然可以啦!欢迎乘坐大巴士去旅游”。

看到好朋友乘上了老师开的“大巴士”,其他孩子们也来排队上车。每当大巴士开到一站,孩子们都会起劲地问我:“动物园到了吗?”“还没呢,这是植物园。”我进一步运用情景性的语言满足他们的游戏兴趣,如“大巴士转弯了,请坐好。”“看,警察出示红灯了,停车!”……

不是只有教师可以给孩子创设情景。归根结底,孩子才是游戏的主角,其实他们是最善于创造情景、最乐于沉浸于情境之中的。“情景化”与其说是教师的一种推动孩子游戏的策略,不如说是一种“向孩子靠拢”的方式。就如这个片段中所描述的,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孩子的想象、顺应他们的情景,那么与孩子互相认同、平等沟通就不是难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