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师总结 > 如何设计使一节集体活动能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开展?——以《空气

如何设计使一节集体活动能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开展?——以《空气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8-31 阅读: 字体:

如何设计使一节集体活动能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开展?——以《空气在哪里》为例


新工作实习的时候,我被幼儿园安排在了大班进行实习。三个月的实习生活稍纵即逝,我迎来了一次挑战:实习生考核!考核的内容除了技能考核以外,另外有一项一节集体活动的考核。于是我开始积极地选课试课,希望通过精心准备可以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起初所选的课是《小水滴漂流记》,是一节幼儿根据故事绘画出小水滴旅行的全过程,从而初步了解水循环的集体活动。第一次试课以后,指导老师提出这个活动无法突出我把控课堂的能力,活动太过枯燥无味,缺乏挑战性。她希望我重新寻找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学活动,最好含有幼儿操作实验过程的。于是经过再三选择,最终选择了科学活动《空气在哪里》,其教学过程如下:


活动名称:空气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空气实验,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在观察“毛巾的变化”的实验中,感知到空杯子里也是存在空气的,进一步了解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3、通过实验“气球小人站起来”,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个)、塑料瓶(人手一个)、气球(人手一个)、透明水杯、水槽、毛巾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塑料袋寻找空气,初步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A、 教师示范塑料袋找空气


老师:这是什么?眼睛仔细看,我要用它做一件事情。(用塑料袋捉一袋空气)


咦,现在塑料袋变成什么样子了?


哦,原来啊,我去捉一捉,再把塑料袋的口扎紧,它就鼓起来了,你们说塑料袋里是什么?


那我刚刚是从哪里捉来的空气?只有那里有空气么?还有哪里有空气?那请你们来找找看,好么?


B、 幼儿自由探索塑料袋找空气,并尝试清楚地表达探索经验


老师:谁坐得好,眼睛仔细看着老师,等会儿先给谁发塑料袋。


等会儿啊,老师给坐得好的小朋友每人发一个塑料袋,请你像刚刚老师那样,找一个地方捉一捉空气,捉到后啊,赶紧把口扎紧,不要让空气跑出去,然后赶紧坐回你的小椅子上,等着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儿操作寻找空气(教师关注没有捉到空气的幼儿的困难)


老师:都捉到空气了么?你是从哪里捉来的空气?


老师小结:哇,小朋友们本领真大,从这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二、 教师进行实验“毛巾的变化”,幼儿观察讨论


A、第一次实验   

教师拿一玻璃杯,让幼儿观察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教师将毛巾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对幼儿进行提问:毛巾湿了吗?


幼儿猜测,并说出原因。


请幼儿手摸毛巾,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幼讨论:毛巾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B、第二次实验    

教师将毛巾放入杯底,然后将杯子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毛巾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师幼讨论: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啊,空气真是无处不在的,连空空的杯子里都有空气,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空气充满杯子,水无法进入,毛巾就是干的。当杯子斜着放入水中,有气泡出现,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毛巾就湿了。那么老师手里的塑料瓶里有没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三、幼儿做气球实验,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游戏的乐趣,并再一次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


A、 教师利用气球和塑料瓶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


教师:这是什么?(气球) 怎么让这个气球鼓起来?


你们觉得这个塑料瓶里有什么?那怎么让这个塑料瓶帮助气球鼓起来呢?


套在上面有用么?请你们自己来探索。


B、 幼儿操作气球和塑料瓶的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


教师:你是怎么让气球站起来的?为什么捏一下,气球就能站起来呢?


(请一个幼儿来表演)


教师: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好不好?(幼儿再次捏塑料瓶让气球站起来)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这么多试验,发现了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其实空气还有许多其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以后继续来探索,好吗?


此活动在大班开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我也顺利通过考核,开始正式进去工作状态。工作以后,我所接手的班级是中班。很快,11月份,我们迎来的幼儿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观摩活动。我也重新开始准备家长观摩活动的活动内容。然而,我突然想给予自己一个挑战,《空气在哪里》这一集体活动在中班上学期可以开展吗?如果可以,该如何进行活动过程的调整呢?

一、 分析这节集体活动《空气在哪里》的核心经验


自己需要坚定把握这节集体活动的核心经验,即: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二、 分析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思维水平和观察能力有限,他们较大班幼儿,能观察现象较为明显的科学实验。


经过以上两点的分析后,我初次考虑将中间环节的“毛巾的变化”实验换掉,用现象比较明显的实验进行代替。经过和老教师的再三沟通,换成了实验“土壤里的泡泡”即在土壤里倒入水,会有气泡产生,从而让幼儿知道土壤里也是有空气的。然而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如果由老师操作,无法照顾到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因为现象出现时间较短,如果由幼儿操作,则中班幼儿操作该实验有难度,因为水倒入土壤中的速度和水量对实验效果都有影响,对中班幼儿挑战太大。所以最终放弃了该实验。后来再次修改,修改为实验“水里有泡泡”即将空瓶子放入水槽中,会有气泡产生,从而让幼儿了解到瓶子里有空气。此实验选择了将实验录制成视频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的方式。然而在试教以后,发现活动氛围一般。经过再三斟酌,活动过程最后方案如下:


活动名称:空气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空气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在进一步的探索过程中,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个)、气球小人(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塑料袋寻找空气,初步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A、 教师示范塑料袋找空气


老师:这是什么?眼睛仔细看,我要用它做一件事情。(用塑料袋捉一袋空气)


咦,现在塑料袋变成什么样子了?


哦,原来啊,我去捉一捉,再把塑料袋的口扎紧,它就鼓起来了,你们说塑料袋里是什么?


那我刚刚是从哪里捉来的空气?只有那里有空气么?还有哪里有空气?那请你们来找找看,好么?


B、 幼儿自由探索塑料袋找空气,并尝试清楚地表达探索经验


老师:谁坐得好,眼睛仔细看着老师,等会儿先给谁发塑料袋。


等会儿啊,老师给坐得好的小朋友每人发一个塑料袋,请你像刚刚老师那样,找一个地方捉一捉空气,捉到后啊,赶紧把口扎紧,不要让空气跑出去,然后赶紧坐回你的小椅子上,等着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儿操作寻找空气(教师关注没有捉到空气的幼儿的困难)


老师:都捉到空气了么?你是从哪里捉来的空气?


老师小结:哇,小朋友们本领真大,从这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 发现在找空气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其解决。


老师:有几个小朋友刚刚没有捉到空气,我们来帮助他们好不好?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困难。


老师:你是去哪里捉的?你是没有找到空气呢?还是没有把口扎紧啊?(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困难)


老师:谁能来表演一下怎么扎紧塑料袋的口?


D、请幼儿第二次用塑料袋捉空气。


(教师关注个别指导,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成功)


老师:这次你们都捉到了么?这次是从哪里捉来的?


教师小结:这一次啊,我们去了很多和上次不一样的地方,也捉到了空气,看来啊,空气还真是到处都有啊。


二、幼儿做气球实验,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游戏的乐趣,并再一次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


A、 教师利用气球和塑料瓶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


老师:这是什么?(气球) 怎么让这个气球鼓起来?


你们觉得这个塑料瓶里有什么?那怎么让这个塑料瓶帮助气球鼓起来呢?


套在上面有用么?我们来试试看,好么?请你们自己来探索。


B、 幼儿操作气球和塑料瓶的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


老师:你是怎么让气球站起来的?为什么捏一下,气球就能站起来呢?


(请一个幼儿来表演)


老师: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好不好?(幼儿再次捏塑料瓶让气球站起来)


老师小结:啊,小朋友们都通过捏瓶子,让瓶子里的空气跑到气球里,让气球站起来了,真是个好方法。看来啊,瓶子里也有空气。空气还真是到处都有呢。你们喜欢和空气做游戏么?那下次老师带着你们,我们和空气玩更好玩的游戏,好么?


这样修改的意图:


一、 省掉中间“毛巾的变化”这一实验,使得活动容量减小,更适宜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


二、 将“捉空气”的实验进行两次,第一次让幼儿操作后,分享发现的同时注重分享困难,给予失败幼儿以帮助。并鼓励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争取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实验成功的乐趣,更愿意参与到以下的活动中去。由于中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完善,因此扎紧塑料口袋存在困难,经过帮助和指导后,让更多的幼儿有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三、 最后一个实验保留,是考虑到这个实验简单有趣,中班幼儿同样乐于体验。


四、 教师语言上的修改,在大班活动中更加简练,而在中班活动中需要更多的递进式引导。


五、 通过两次捉空气,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再通过“气球小人”实验,发现连空瓶子里也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始终围绕活动核心目标“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在中班进行多次试教后,在中班开展此活动定于上述教案,最终的家长观摩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家长一方面了解了幼儿园是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进行集体活动的,也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快了,在游戏中的收获。那这次活动以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什么是一节优秀的集体活动?我认为一节优秀的集体活动,它应该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面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变化,范围可以扩展,但中心思想是必须把握的。这次的挑战,前后进行了七次教案修改,四次试教。让我明白了设计一节集体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活动能够设计得层层递进,在每个年龄段都能让孩子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和思维习惯去理解和尝试。在不断的提出和推翻,并且请教老教师,聆听老教师的指导意见过程中,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也通过这样的挑战,让自己得到了一次受益匪浅的锻炼的。所以,这样的锻炼也是极其富有意义的。我将继续努力挑战自己,尝试将更多的优秀活动调整为适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