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听觉神经纤维突触附着在螺旋器毛细胞的()。
A.底部
B.顶部
C.前部
D.左部
E.后部
答案: 底部
2、耳蜗外侧的两个导管,即前庭阶和鼓阶构成了骨迷路。它们被中阶分开,里面充满了外淋巴,是一种()的电解液。
A.高K+,低Na+
B.高Na+,低K+
C.高Ca2+,低K+
D.高Ca2+,低Na+
E.高K+,低Ca2+
答案: 高Na+,低K+
3、能够分离高K+高Na+电解液的边界是由()形成了。
A.网状膜
B.前庭阶
C.鼓阶
D.螺旋器
E.蜗管
答案: 网状膜
4、盖膜像一条()胶状的通道,附于弹性膜带上,能上下移动。
A.条形
B.椭圆形
C.圆形
D.方形
E.不规则
答案: 椭圆形
5、静纤毛的机械特性的功能性研究表明,纤毛是硬的并且以()为枢轴。
A.顶部
B.底部
C.左侧
D.中部
E.右侧
答案: 底部
第二章
1、每个静纤毛束由几排排列成长度逐渐减小的()根静纤毛组成;个体纤毛直径从()μm不等。
A.30~180,0.2~0.8
B.30~150,0.2~0.8
C.30~150,0.2~0.6
D.30~120,0.2~0.8
E.30~120,0.2~0.6
答案: 30~150,0.2~0.8
2、内毛细胞的静纤毛形成一条纵向的相对较浅的(),而外毛细胞纤毛则呈现为()放射状。
A.曲线,V形
B.直线,S形
C.S形,V形
D.V形,直线
E.U形,曲线
答案: 曲线,V形
3、声音传到内耳的气导机制是指声音通过()传导。
A.骨传导
B.空气
C.振动
D.神经
E.能量
答案: 空气
4、声波传入内耳的()后变成液体振动,从而引起基底膜振动。
A.内耳
B.外耳道
C.外淋巴
D.鼓膜
E.听骨链
答案: 外淋巴
5、声音传到内耳的骨导机制即骨传导,指声波沿()传至内耳,使内耳淋巴液振动,其它后传导路径和机制与气导相同。
A.颅骨
B.颧骨
C.额骨
D.舌骨
E.枕骨
答案: 颅骨
第三章
1、将锤骨柄与砧骨长脚视为杠杆的两臂,其长度比为()
A.1.2:3
B.1.3:1
C.2.1:1
D.1.2:1
答案:
2、理论上镫骨肌反射阈曲线与听阈曲线是平行的,但比听阈曲线高()。
A.70dB
B.75dB
C.80dB
D.85dB
E.60dB
答案:
3、声导抗测试的临床应用也称为声导抗测听,用于记录外耳道的压力变化和声导抗的变化,来研究人类的声反射的功能,第一个可探测的变化的潜伏期或时间大概为()。
A.10~30ms
B.20~40ms
C.5~10ms
D.30~40ms
E.40~50ms
答案:
4、外耳道最佳共振频率对应的声波波长为()。
A.10cm
B.15cm
C.5cm
D.20cm
E.18cm
答案:
5、耳蜗被分成()导管。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答案:
第四章
1、迷路位于()内
A.内耳
B.颞骨岩部
C.膜迷路
D.颞骨鼓部
E.颞骨鳞部.
答案:
2、骨半规管位于前庭的()。
A.前下方
B.前上方
C.后上方
D.后下方
E.左上方
答案:
3、椭圆囊斑,分布有前庭神经椭圆囊支的纤维,感受位觉,双称()。
A.觉斑
B.椭圆囊斑
C.球囊斑
D.位觉斑
E.囊斑
答案:
4、膜蜗管又名中阶,位于骨螺旋板与()外壁之间。
A.骨蜗管
B.耳蜗管
C.血管纹
D.前庭膜
E.蜗轴
答案:
5、膜蜗管的横切面呈()。
A.三角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圆形
E.不规则形状
答案:
第五章
1、内耳道长约()。
A.0.5cm
B.1cm
C.1.5cm
D.1.8cm
E.2cm
答案:
2、面神经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是()。
A.前庭上区、茎突孔
B.茎突孔、面神经管区
C.面神经管区、茎突
D.蜗区、茎突孔
E.前庭上区、蜗区
答案:
3、蛛网膜下腔与耳蜗鼓阶的通路是()
A.椭圆囊
B.球囊
C.膜关规管
D.螺旋器
E.蜗小管
答案:
4、茎突呈现细长形,长短不一,平均长约()。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E.3.0cm
答案:
5、成人的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处为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另一处为骨部距鼓膜约()处,后者也称为外耳道峡。
A.1.0cm
B.0.5mm
C.1.5cm
D.0.5cm
E.1.0mm
答案:
第六章
1、在进行鼓膜穿刺时,因进针部位一般在中鼓室,帮深度不宜超过()。
A.2cm
B.3mm
C.1mm
D.2mm
E.1.5mm
答案:
2、鼓室由()个壁组成。
A.2
B.3
C.4
D.5
E.6
答案:
3、在鼓室()部位进行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
A.外侧壁
B.内侧壁
C.前壁
D.后壁
E.上壁
答案:
4、紧邻面神经管凸的上后方是外半规管凸,是()易发部位。
A.蜗窗
B.迷路瘘管
C.耳蜗螺旋管
D.鼓岬
E.鼓膜
答案:
5、鼓室前壁的下部是()的管壁。
A.颈动脉
B.锁骨下动脉
C.椎动脉
D.颈内动脉
E.颈外动脉
答案:
第七章
1、假如两个最大声压为V的扬声器发出完全一样的纯音,它们合并产生的总声压在房间内不同位置产生的声压值范围为()。
A.V~2V
B.0~2V
C.–V~V
D.0~V
E.–V~0
答案:
2、若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腔长度为2.5 cm,则共振频率为( )。
A.125 Hz
B.1250 Hz
C.2000 Hz
D.2500 Hz
E.3400 Hz
答案:
3、病理性的异常响度适应提示病变出现在()。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蜗后
E.无法统计
答案:
4、()表示某一瞬间波形图中的频率分布。
A.频响图
B.输出图
C.增益图
D.语谱图
E.频谱图
答案:
5、全部属于发声共鸣腔的是()。
A.声带、口腔、牙齿、口唇
B.咽喉、口腔、牙齿、口唇
C.咽喉、声带、牙齿、口唇
D.咽喉、口腔、声带、口唇
E.咽喉、口腔、牙齿、声带
答案:
第八章
1、关于听觉康复评估的结果分析和建议有误的是
A.对最适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助听效果已达到最优化,在康复过程中应建立听觉中枢优势
B.对适合及较适合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注意以看话为主以听觉为辅的原则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C.对二级和三级康复级别的听力障碍者,在听觉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易错音、易混音强化训练,尤其将这些音与词汇句子结合训练效果更好
D.每天的音乐欣赏对于二级、三级康复效果的听障者来说非常必要,节奏明快的音乐有利于听觉神经突触活化,长期坚持可使听敏度提高
E.对看话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充分利用其听觉补偿和视觉代偿功能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答案:
2、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真耳分析的方法是
A.替代法
B.比较法
C.声压法
D.估算法
E.公式法
答案:
3、儿童可采用每个年龄段应掌握的词汇,回避看话,通过听说复述法来判断其听觉能力。
A.6个月以内
B.1岁以内
C.2岁以内
D.1~3岁
E.3岁以上
答案:
4、声场言语听觉评估规则中自然环境声响识别方法的说法有误的是
A.用录音机播放测试音
B.扬声器距被试儿童1 m,并与听障儿童助听器在同一水平面,成45°角,声压级控制在45 dB SPL左右
C.测试可在较安静房间进行
D.用听声识图游戏法评估,测试在10 min内完成
E.计算公式为言语识别率(%)=(正确回答数/测听内容总数)×100%
答案:
5、声场言语听觉评估规则中三音节词识别方法的过程有误的是
A.可根据听障儿童实际言语能力选用听说复述法或听话识图法进行测试
B.选用听话识图法可根据每句关键词是否正确计算得分
C.听话识图法以每组5张图为单位出示词表,可随机分别读两张图片让被试者识别选择,依次测试,待第二次循环时将未测3张图片分别读出让被试者听觉选择
D.5组图片共循环出示2次可完成评估
E.计算得分方法同自然环境声响识别
答案:
第九章
1、若双侧听力损失不对称,常常选配较差的一侧,条件一是使用助听器能得到足够的帮助,另一条件是( )。
A.患者使用习惯
B.听力图较平坦
C.选配动态范围宽
D.好耳一侧在无助听器的情况下足以行使部分功能
E.言语辨别好
答案:
2、一个方向性单麦克风系统的极性图有( )种。
A.1
B.2
C.3
D.4
E.5
答案:
3、不属于导致麦克风特性发生变化的因素是()。
A.器件本身老化
B.高温
C.湿气
D.使用时间
E.佩戴年龄
答案:
4、关于低音增强系统说法有误的是()。
A.可以对低频能量进行补偿
B.可以改善方向性系统的音质
C.可以提高声音清晰度
D.在全向性开启后会启动低音增强系统
E.可以提高声音丰满度
答案:
5、固定方向性助听器的几种固定模式是根据( )设计的。
A.患者要求
B.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或性质
C.验配师的想法
D.常见生活场合
E.患者家属要求
答案:
第十章
1、电感线圈的符号是()。
A.S
B.T
C.G
D.F
E.K
答案:
2、低频削减滤波器的缩写
A.Low-Cut
B.High-Cut
C.G
D.PC
E.AGC
答案:
3、聋儿培建的正确程序是
A.声音辨别→声音觉察→声音识别→声音理解
B.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觉察→声音理解
C.声音理解→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觉察
D.声音觉察→声音辨别→声音识别→声音理解
E.声音识别→声音理解→声音辨别→声音觉察
答案:
4、非标准化的自我评估方法是采用( )问题进行的。
A.封闭式
B.开放式
C.混合式
D.问卷式
E.答辩式
答案:
5、鼓膜穿孔时,因外耳道与鼓室及乳突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外耳道体积可( )倍于正常值。
A.1~2
B.2~3
C.3~4
D.4~5
E.5~6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