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
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2001年12月30日)组,并责成各相关省林业厅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了华南虎调查组,开展了调查. 在调查工作进行过程中,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资助了以 Rn Tilsn 先生为首的虎调查研究小组来华开展了为期 个月的实地调查,并向中方赠送了10套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和个GPS.以上支持,使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为推动该物种的保护和拯救提供了
1.背景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yensis)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虎亚种.为拯救该物种脱离灭绝的威胁,逐步推动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及自然发展,199年原中国林业部将拯救华南虎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和准确性,还必须有更准确,更科学的华南虎野外种群基本状况信息.为此,在行动计划草拟过程中,中国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于1998年再次着手组织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该项工作得到美国虎和犀牛基金,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的大力支持,使中方得以于2000年筹集到约9万元人民币(较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年),并于2000年全面启动了这一调查. 在中方组织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工作期间,美国老虎和犀牛基金会,英国拯救中国虎联合会还先后资助Rn Tilsn先生领导的虎调查研究队伍在华开展实地调查,对中方的工作予以了很大的支持.2.1 组建调查队伍(2000年7―2000年11月)2.1.2 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省林业厅(局)保护管理机构均成立了省调查队,每队成员―8人不等,共计32人.2.1.4 在2001年3月福建龙岩华南虎调查培训上,根据贵州,湖北,重庆所提供的信息,上述省,市先后被纳入调查范围,由本省,市成立调查队独立开展工作.限于时间,国家林业局华南虎调查组未参与这些区域的实地调查.2.2.1 南昌华南虎调查研讨会:于2000年9月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参会人员共23人.这次研讨会分析了以往的信息,确定华南虎潜在区域9万平方里,重点潜在区域1.8万平方公里;研究拟定了调查实施方案,即由各省调查队实地调查重要的华南虎潜在区域,其它潜在区域主要通过华南虎信息员体系收集信息.2.2.3 各省于2000年10月―11月,分别组织对本省华南虎调查信息员进行了有关华南虎调查基本知识的培训.中方技术组在项目开始之初组织力量自行研制成功感应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后来又改进为阻断式红外线自动照相装置,共生产2台,发往相关省同、统一使用.根据亚热带山地林区气候和植被的自然特征,借鉴以往这些区域野生动物调查的经验及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本次华南虎调查方法和技术如下:2.4.2 访问调查:各省调查组和信息员向华南虎潜在分布区内的居民,猎户等,征询近五年来,尤其是近期发现华南虎踪迹和被捕食动物的具体情况;征询上述区域森林植被变化情况和人为活动情况.2.4.4 设置自动拍摄装置:一期采用了红外感应自动拍摄装置;二期改进为红外阻断式自动拍摄装置.2. 调查区域省份,后续纳入了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各重点调查区域见表1.省份 地区(市) 县或保护区 调查区面积(02)上饶 铅山,婺源,玉山等 江西7 000三明 清流,明溪,宁化等龙岩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八宝山片 连州,阳山,乳源,乐昌车八岭-黄牛石片 始兴,翁源,连平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 神农架,咸宁等 00重庆 城口县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002. 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社会经济调查2.7 配合国外专家进行实地调查3.1 历史和本项调查的资料收集本次华南虎调查共收集到相关证据32条,考虑到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范围,以信息出处的县为单位,标示出华南虎的重点分布区,显示出华南虎重点分布区疏密不均,相互隔离的现状.经认真分析上述可能的华南虎信息,我们初步确认48条信息属于较为明确的华南虎信息,将其标于图上,其中有些信息出于同一地点.1. 粪便(经DNA鉴定) 23. 毛发(经显微形态鉴定) 4. 挂爪 1证据说明:(1)粪便证据:两份粪便证据,采用ABI-394型DNA合成仪,合成了基因探针 Pta1 和 Pta2,进行了基因鉴定,并与华南虎,豹,云豹及其它有蹄类动物作比照,确认了粪便系华南虎粪便.(2)毛发鉴定:在大型动物卧迹中发门羚和牛等.3.2 调查区域猎物信息表 2 重点调查区域华南虎猎物的调查结果(括号内为全国野生动物普查数据地点 样线数(条) 样线总长(0)证据类型和数量 合计野猪巢穴 10 (13)黄麂粪便 (12)苏门羚粪便 3 ()水鹿粪便 3 (9)江西省 18 (2) 8.2 (110.)47野猪巢穴 8 (18)黄麂粪便 (1)毛冠鹿粪便 4 (10)獐粪便 8 (24)湖南省24 (2) 108.0 (21.)2野猪巢穴 (1)黄麂粪便 (11)苏门羚粪便 (11)毛冠鹿粪便 (13)湖南省12 (33) 0.8 (17.2)479野猪足迹 4 (101)苏门羚足迹 32 (9)麂子足迹 1 (32)毛冠鹿足迹 2 (1)野兔足迹 9 (21)野兔粪便 20 (4)野猪足迹 4 (102)苏门羚足迹 32 (74)獐足迹 1 (3)黄麂足迹 31 ()野兔足迹 10 (18)野兔粪便 29 (4)野猪足迹 0 (111)麂子足迹 12 (3)毛冠鹿足迹 17 (31)水鹿足迹 10 (33)苏门羚足迹 22 (41)野兔足迹 (11)野兔粪便 2 (31)总数 101 (238) 2.2 (103.2) 3 193.3 生境概况导致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动物数量趋于减少.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南方山地社会经济面貌呈现出,丘陵和山地的河谷平滩已开发成为农业耕种区,依土地面积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部分山地缓坡已基本开挖成梯田,种植农作物或果树.有些地方如雪峰山脉,戴云山脉,苗岭山脉,村民甚至削平低山劈为农田.因山势地貌的差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从几人到几十人,平均约在10-30人.因此,可以说除保护区外,南方山地的人口已达土地经实地考察,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华南虎栖息地基本上分布于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主要位于山体中部至山脊之间的区域.在山体中部的灌木林,次生灌木林到山体上部的高草丛植被类型,野生动物种类相对丰富.华南虎的猎物3.4 社会经济状况3. 重庆,湖北,贵州调查结果未前往上述区域对信息进行确认.据本次华南虎调查掌握的证据和信息,在中国南方仍应生存有华南虎野外种群,并且不同种群间被地形所隔离,形成4处隔离分布区.具体如下:汇总近年来的所有华南虎信息,框定出华南虎在中国南方8省市的大体分布态势(见图),可看出总体上呈现为""型的山系格局,可以归为个大区,即:(2)西部分布区:以湖南省壶瓶山和桃源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雪峰山,经武陵山至西部的大娄山,系贵州高原向东北方向的突出部分.其中,湖南壶瓶山保护区及周边通连的自然山地面积达4002 ,桃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通连(3)中部分布区:以江西省宜黄,乐安丘陵和湖南省莽山保护区为主体的武夷山西北余脉直至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并与湖南,江西交界的丘陵山地区相联.其中,江西宜黄,乐安扩伸至崇仁,宁都的相通连的丘陵区域面积达1,200(4)南部分布区:以粤北车八岭等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粤北南岭山脉,自然相通山地区域面积达1 002.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各大区之间仍然存有华南虎的生态走廊,以目前华南虎信息证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性,我们认为华南虎各大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截止目前,收集到的华南虎信息,均表现出相同地点出现的华南虎信息时间间隔较长而短期内出现的华南虎信息空间跨度较大的情况,且与当地人口密度相对照,华南虎攻击家畜的记录明显偏少.对此,分析其原因如下:(2)相对历史上的有蹄类动物密度,现今华南虎的食物资源已属稀少,迫使华南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觅猎物,加之华南虎个体数量很少,由此造成华南虎踪迹出现的频率较低.目前证据均可视为华南虎在较大空间游荡时暂居一地时留下的踪迹;4.3 目前华南虎野外种群分布区的保护简况地貌等原因,现几大主分布区之间的生态通道已被阻断,无法实现主分布区之间华南虎野外种群的自然联系.在上述华南虎活动区域,植被主要包括山体中上部的草地,灌木林,次生灌木林以及山体中下部的人工林,各个植被类型间形成镶嵌分布格局.调查表明,华南虎的猎物资源基本能满足现存个体的需要,这也是较少攻击家畜的重要原因之一.盗猎被捕食动物的情况还不时发生.资 金 来 源中方省级配套 22.0万元USRTF资助 17.1万元 USD20,800合 计 9.1万元.2万元 江西南昌研讨会32人培训班差旅费 11.0万元 中心组调查,陪同差旅资料费 2.万元 历史资料查阅及整理调查交通费及食宿补助 17.0万元 省内交通及调查队食宿补助论文及报告整理费 4.0万元 资料整理,打印,翻译等
合 计 98.2万元
- 上一篇:金融租赁公司典型项目调查报告
- 下一篇:个体私营组织会计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