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幼儿健康发展
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幼儿健康发展
在我组织的中班幼儿的一次户外活动中,为了锻炼幼儿奔跑的能力,我设计了让幼儿玩他们感兴趣的纸飞机的游戏活动。在活动准备时,我考虑到飞机的折法比较简单,于是就采取了现场示范折飞机,让幼儿自己学折飞机,然后带着纸飞机玩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中,我发现中班孩子的折纸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单独完成折纸飞机的这一个环节,当我费力地帮助了孩子们,让他们都有纸飞机的时候,户外活动的时间早结束了。而且由于孩子们对于纸飞机的折法感到非常困难,无从下手,也大大地影响到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反思这一次失败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教师要清楚的了解班级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设计户外活动中,由于我对中班孩子的折纸水平判断错误,忽略了对中班幼儿的手指肌肉和手指关节发育的特点的认识,从而影响到了整个活动的实施。于是我把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折纸兴趣和能力作为我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经过我的观察和反思,我觉得中班幼儿的手指关节和肌肉的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如果让中班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一系列较精细的折纸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难的。这样做不但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还有可能大大的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很快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法,在折纸活动与幼儿的能力水平之间找到切入点,在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以游戏为基本特点,让课堂要求与幼儿情感需求相吻合,并制定了《彩纸变变变》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之一是首先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会最简单的对边折或对角折,并只折一次的折纸活动。幼儿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让他们都来当“魔术师”,把正方形的纸片变成长方形或者变成三角形,看谁最会变。由于操作简单,幼儿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我没有接着往下要求,而是提供了油画棒,让孩子们把变成的两个长方形或三角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当孩子们把自己原来的正方形纸变成了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时,他们都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成就感,对折纸的兴趣也因此而调动起来了。
主题活动之二就提高难度,让孩子们把对角折和对边折这两种方法同时运用,进行连续两次折的折纸活动。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连续两次折也没有难倒他们,他们虽然有点费劲,但也基本完成了任务。但他们发现通过自己的反复折,彩纸变成了小三角形、小正方形或者像“小金鱼”、“小手枪”等等时,他们对折纸的兴趣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折纸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主题活动之三,我就带领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折纸活动,提供彩纸,让孩子们运用学会的方法进行重复性、连续性的折叠,让他们想怎么折就怎么折。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技能后,创作和想象的空间就变大了,经过他们的巧手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一件件“作品”就出现了:房子、飞机、手枪、桌子……。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摆弄着自己的作品,我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了。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感觉到: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在教学内容与幼儿发展和生活经验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再把这个切入点作为突破口,用幼儿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事物,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轻松、自然、快乐的状态下获得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