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我们的接纳,残疾幼儿的未来摘 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残疾人。而在普通幼儿园中,也逐渐加入一些残疾幼儿。到底残疾幼儿加入普通幼儿园有没有好处呢?园方又该为此做些什么呢?本文通过两个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的经历,总结了残疾幼儿走进普通幼儿园的普通幼儿园的必要性及现状,并为幼儿园概括了如何接纳残疾幼儿的流程,以及在接纳过程中给予残疾幼儿的特别关注。工作至今,我对曾经接触过的两名残疾幼儿印象深刻。在跟他们的相处中我对于如何帮助残疾幼儿融入普通幼儿园也有了一些思考。今天吃完早饭,孩子们都搬着小椅子坐到了教室旁边。佳佳在我们班算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她先天听力缺陷,都是借助助听器才能听到大家的声音。其他孩子也都知道佳佳跟他们不一样。跟她一起玩的孩子很少。记得有一次,佳佳犯了一个小错误,我让她回答我的话,她就是不说,只是站在那里呆呆的望着我。这时有个孩子突然说了一句“她是小哑巴!”我立刻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可还是有几个孩子跟着他又说了一遍。我不知道佳佳有没有听到孩子们的话,我只记得她只是呆呆的看着我,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我想她心里是清楚的。她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有点不同,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为了帮助佳佳更好的融入集体,我用了好几种方法:请她做值日生,让她增加与小伙伴的交流;上课时请她回答问题或者表演,给她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当她表现好或者有进步时及时夸奖她,帮她树立自信……现在佳佳比以前爱讲话了,比以前爱表现了,还主动扎起了小辫子。相信佳佳会变得越来越棒的!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昊昊。昊昊是一位有点“特殊”的孩子。在11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让他的智力发育变得比其他孩子迟缓。下午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在玩玩具,只有昊昊坐在那看着其他人。我问他:“昊昊,你想玩玩具吗?”他看着我,不说话。有了上午的经验,我就多问了几遍。可他却说了一句:“要小便”。这时坐在他旁边的思绮抬头看着我说:“老师,我带他去吧!”我觉得很好,就让思绮牵着昊昊的小手去卫生间。不仅如此,在接下来几天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总是有意无意的在帮助昊昊:思绮会帮昊昊搬小椅子,辰辰会跟昊昊分享自己的玩具,朔铭会把自己的小茶杯借给昊昊喝水……不过,昊昊在自己的自控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有时会控制不住的大喊,听到音乐声就会站起来乱跑,而且有时会因为抢玩具与其他小朋友争抢。孩子一生下来是个自然人,他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顾忌别人。但是接触到社会,生存在大社会下,他就要接受各种规则的约束。特别是在幼儿园这个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有效的规则才能让孩子们有条不紊的生活、学习。现在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不仅要照顾他,还要慢慢给他渗透规则意识,让他学着去感受、适应他需要适应的规则,这样才能帮助他更快成长,帮助他早日独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残疾学生10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政策法规而言,我国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形,原则上应该与健康儿童完全相同。但在现实中,残障儿童受教育状况还有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004年,北京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在幼儿园中开展残障幼儿随班就读试氛工作的通知》,这为残疾幼儿走向普通幼儿园开辟了一条大道。但是,帮助残疾幼儿更好的融入到普通幼儿园的生活中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幼儿园应在接受残疾幼儿之前增加教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经验。二、幼儿园在接受残疾幼儿时要考虑数量和对象的适宜。其次,要选择适宜的对象。对于残疾情况不太严重,没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幼儿,幼儿园可以接受入园。而对于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如打人、咬人、随地大小便等会对正常幼儿有严重负面影响的残疾幼儿,幼儿园应避免接受。普通幼儿园的教师要与残疾幼儿的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残疾幼儿真实的残疾程度、需求和行为特点,这对保证活动的成功和有效性非常重要。同时,普通幼儿园的教师也不能忽视与本园幼儿家长的沟通与协商,开展任何与残疾幼儿的融合活动,都应告知家长,征得家长的同意。要争取他们的支持,达成共识。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幼儿并不会主动与残疾幼儿接触与互动,残疾幼儿同样也不会主动参与正常幼儿的活动,只有通过教师的鼓励、支持和指导,参与和互动才可能发生。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如案例一中佳佳说自己没有朋友以及幼儿嘲笑她,教师就用对待正常幼儿一样的方法对待她:请她做值日生,请她回答问题,及时表扬等。这些都会树立她的自信以及她在孩子们中的形象。又如案例二中的昊昊抢人家的玩具,还大声叫,正常幼儿可能会吓一跳,但其实那是残疾幼儿表达激动的方式。在这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疏导、转移,及时安慰、解释,以保护孩子们刚刚萌发的积极情感。随时关注幼儿发出的任何求助信息,予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保证正常幼儿心理和身体上的安全感。 为了帮助残疾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如案例中的昊昊就可以为他制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从小便洗手到自己吃饭穿衣,并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及时跟家长反馈情况。1.赵红梅、付传彩.普通幼儿园如何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杂志.2010-073.彭霞光.让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享受融合教育[].学前教育杂志.2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