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探索

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探索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8-02-11 阅读: 字体:

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探索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如今,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有关学前教育各项文件精神如三月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预防小学倾向化”、“禁止统一订购教材”等国家有关政策已深入到学前教育者的内心。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怎么学?幼儿园课程将如何设置、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去思考探索。

  我,作为一名在幼教战线上奋斗十几年的老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一直是我坚持不懈的工作理念,十多年来,自己在幼教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些比如成熟的教育经验,比如;如何提高教师观察能力、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等等,并有十几篇文章被报刊杂志所刊登推广。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今天浅谈一下,如何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探索,我认为,幼儿园课程应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行进的过程,从关注幼儿学习走向关注幼儿经验、兴趣的需要,从统一化走向多元化。结合幼儿园课程呈现出的生活化、趣味性、游戏性、综合性等特点。我实践探索出教师课程实施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学研结合,提高教师客观性驾驭课程的能力。第二部,评价筛选,提升教师灵活性把握课程的能力。第三部,加工、建构,挖掘教师多元化开发课程的潜能。

  1、学研结合,客观性驾驭课程。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如何客观科学为幼儿安排在园活动,必将经过一条漫长的学习研讨之路。针对“学”,可以开辟三条路径,一学教育理念;二研课程特点;三钻教材教法。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设计幼儿园课程的方向盘和指南针,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国家大的教育方针及幼儿园政策纲要,深入老师内心,指导修正教师的课程观。幼儿园特定的课程特点是教师实施幼儿园课程的“总舵手”。如何使课程呈现出生活化、趣味性、游戏性、综合性等特点是教师学习努力的方向。教师可通过集中教研、互相观摩评比、优秀教育经验分享等多个平台,逐步把课程特点研究透并渗透到课程中去。比如:我园教师主持的课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初探》便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特点的研究和运用。

  2、评价筛选,灵活性把握课程。

  评价筛选课程,是对课程的反思与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环节要学会灵活性把握课程,及时做到筛选、调节、整合课程。比如:学期初,先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筛选,对于活动中不符合本园实际、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本园资源和实际加以替换和充实,并结合节日、季节特征、本园幼儿实际能力适当调整内容顺序,整合多种资源。如在社会领域《家乡美》的主题活动中,应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将平顶山具有代表性的美景(石人山、白龟山水库)、资源(煤)融入到课程中,以更适宜幼儿学习。针对如何让幼儿“自主的学”,我们打破固定的灌输式课程模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区域活动、餐前手指游戏、主题活动、离园活动等等,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有趣的自主学习空间。

  3、加工、建构,多元化开发课程。

  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多元化开发课程的能力?我在课程实践中经过观察捕捉、加工建构,逐步摸索出预设和生成课程相结合、五大领域和园本同发展的课程开发的双重路径。在寻找课程的生发点时,教师充分以幼儿为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抓住教育契机,从而在预设课程的基础上,做到随机生成、随机教育。比如,孩子喜欢 “沙子”“水”“小动物”等事物和现象一直可作为幼儿研究的对象。孩子成长需要的卫生、行为习惯也可作为培养幼儿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本着“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重视幼儿在园的六个学会,“学会微笑、学会观察、学会说话、学会交友、学会家务”从而采取多元化课程瓶颈,弱化知识的灌输,重视幼儿能力兴趣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乐成师”“苦成匠”,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也曾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育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希望广大教师能从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教育生涯中寻找教育的乐趣,探索教育的规律,品味成功的喜悦,体验职业的尊严,实现从教师到名师到名家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