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年(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2023年
教材分析
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也从保护生存环境方面留给人类无穷的思考。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学构想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
教学准备
搜集楼兰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楼兰之死》。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楼兰在哪儿?
(2)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
(3)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
(4)楼兰为什么死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坏,土地沙化。)
三、讨论
(1)楼兰之死给人类什么教训?
(2)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了解我国为保护植物采取的措施
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办一期环保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2023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读课文,理解条理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
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
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开学习)
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
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方法。
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七、拓展
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
八、作业
1、回答问题。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2023年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充分阅读,自学生字新词,并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作者,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师推荐作品,并提示怎样为文章拟定合适的题目。
二、探究情境,自主学习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中的生词,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3、开火车读课文。
4、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5、学生针对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朗读,提出自己的不解和疑问。
三、品味情境,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2、引导学生找出与课文题目关系密切的段落。
3、课件出示描写母亲的段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指导朗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结合后面课文的内容客观地评一评巴迪的诗写的怎么样?母亲看不出来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5、课件出示描写巴迪心里活动的片段,体会巴迪的感受。指导朗读,启发学生的想象,并学习作者用简练的语言留个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的`写作方法。
6、父亲读了巴迪的诗,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段落。体会巴迪的心情,“糟糕透了”“扔”出的评价是什么,巴迪的心情怎样?
7、母亲辩解时父亲又是什么态度?练习反问句改陈述句,明白反问句恰当使用的好处。
8、巴迪再也受不了了,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此时此刻他理解父亲的做法吗?
9、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文的内容体会:巴迪的爸爸真的不在意,不近人情吗?
四、领悟情境,升华情感
1、面对同样的一首诗,为什么父亲和母亲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2、长大后的巴迪明白的道理是什么?课件出示片段,指导朗读。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身边包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可爱并不是一种那么好理解的感受,爱不一定都披着美丽的外衣。
4、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两种不同的爱,也许它来自父母,也许来自老师,也许来自爷爷奶奶,谁来说一说。
五、升华情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正如巴迪所说,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爱的鼓励,也需要爱的警告,既需要“美极了”,也需要“糟透了”。课后,让我们拿起笔感谢那些给予我们不同爱的人,好吗?
2、师:后,我送给同学们一首短诗: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的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