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初中化学技巧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5-31 手机浏览

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走出迷宫,享受成功的欢乐

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地进出化学迷宫,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设疑也就成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层层设疑,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再通过不断探究,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这才能使学生提高并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水的净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这一节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到的,笔者用层层设疑的方法去引导,使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在兴奋、好奇的状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先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1.混有泥沙和菜叶的污水和纯净的水有什么区别?2.假山喷泉用的水一般是中水,中水和纯水有什么不同?3.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的步骤。……通过这样的层层设疑,就能逐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知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课堂实验有:制取蒸馏水;在教师讲解了过滤器的组装和过滤的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完成过滤实验等。图示和讨论:自来水净水过程。思考和讨论:水壶中结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等。总的来说,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迷宫,再通过师生互动又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走出迷宫,让大家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个个动手,探究科学的神秘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科学的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课堂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实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个个动手,不做观察员。要告诉学生,亲自动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甘苦,成功固然重要,失败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究到化学的神秘。教学中,笔者采用语言激励法,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动手实验。比如,学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实验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必要在学生刚学习化学时普及一下常规的实验室基本操作知识。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笔者这样讲:“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药品的取用不是像我们平时倒开水那样直截了当,它有一定的讲究。就说固体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用什么器具?用过的器具如何处理?如果是固体粉末,怎样的操作才符合要求?如果是取用液体药品,量筒应该怎样放置才正确?使用滴管要注意什么?物质的加热要用到酒精灯,酒精灯怎样使用才是规范的?请大家先看老师示范,然后每个同学都操作一遍,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掌握,这对以后做实验很有用处。”心理上的引导、精神上的鼓励,这种语言激励法振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交流思辨,提高归纳的能力

初中化学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育教学技巧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实验结果的简述,具有简明准确性。概念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是教学难点。单纯从字面上分析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在概念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验进行概念引出,让同学们在背写时有清晰的印象,将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应到实验步骤。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念的能力,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简练成概念的书写形式,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互动,将最严谨的答案与书中内容相比较。这一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化学概念,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方式,避免概念理解混乱的情况发生。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概念引出。如在讲饱和度时可引用家庭中砂糖溶于水的例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进行搅拌砂糖会溶解在水中,再继续向水中加入砂糖直到不能溶解水杯底部出现砂糖颗粒的时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对于这种不存在危险性且便于操作的实验,课堂中可以向同学们发放实验用品,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观察每位同学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乐趣,培养操作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提前将学习任务分配到班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化学式概念的学习中,先对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其中包含的化学式,再由此引出规范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将难记的常用化合价编写成趣味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更方便。课堂的安排要高效有趣,合理分配实验环节和理论讲解的时间,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互动情景的设计要敢于创新,使学生感受到每节课的变化,不觉得枯燥乏味。

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类似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概念教学中采取对比的方式,列出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明确掌握不同概念的差异性,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为了实现对“化合物”与“混合物”的理解和区分,对二者进行全面对比,可从结构组成、本质及成分等方面入手。对结构组成,化合物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构成。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合物中是由一种分子组成,而混合物则是多种分子的综合体。在化合物中,物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都相对独立。化合物由固定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构成则具有不确定性。

三、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关键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十分简练,因此要注重关键词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化合物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性的词汇是“纯净物”和“不同”。而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心词汇是“纯净物”和“同种元素”。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四、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要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练习中,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方程式,佐证概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重要。与此同时,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其地位更突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切实搞好概念教学,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解题步骤

1.读题找题眼

看到推断题后,需要找寻题眼,也就是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弄清题目主要想考察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如果给出蓝色溶液就要知道里面有铜离子,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就是硫,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等.如何一眼就能看出题眼,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化学的时候重点记忆物质的特殊颜色和特殊反应现象,把这种题中常见的题眼用表格方式对比总结,一旦在题中容易出现类似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回想起自己总结的物质特点,为题目找到突破口.

2.推理求突破

找到本题题眼后,从题眼出发,突破全题.根据题眼能确定几种物质,然后再回想关于上述物质的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断,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特别熟悉,逻辑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认真写答案

根据推理分析得出答案,在书写的时候也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不能追求答题速度快而凭借自己的经验写答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写化学式还是俗名,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写出生成物,不能推断出每个物质是什么而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写错.这对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要着重考查.

4.答后需验证

做推断题千万要记得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也就是把得出的答案带进原题,如果符合题目则答案正确,如果不符合题目则需要重新解答.这是答推断题最重要的一步,在收尾的时候要保证做出的答案放进题目中还是能推断出来.

这只是基本的解题步骤,具体的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题型来灵活运用,能解答出推断题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熟练掌握,并且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寻规律.

二、总结积累

找到题眼,也就是能找到突破口,能准确地推断出标志性的物质,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总结,对所学的物质进行总结现象.

黑色固体:铁、碳、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红色固体:铜、三氧化二铁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硫为淡黄色,高锰酸钾(KMnO4)为紫黑色.

蓝色溶液中有铜离子,浅绿色溶液中有亚铁离子(Fe2+),棕黄色溶液有铁离子(Fe3+),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液,其它溶液一般无色.

这些只是众多知识点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积累,对特殊反应现象铭记于心,看到题目中出现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物质.

三、解题方法

1.文字叙述型

对于这种题型,大都是能在题目中找到重要信息的,只要根据特殊现象就能得出答案,文字叙述题常见的都是混合的粉末可能有几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只要找准溶液的颜色,产生沉淀或气体的颜色和多少以及溶解性,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一定包含有的物质,可能含有的物质、在做这种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根据题目不能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含有,就不能写在一定含有的物质里.

2.框图型

一般这种题型都有实验现象和简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图表型

这种题型大都是几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沉淀和气体,然后推断每瓶溶液是什么.

4.实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