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遥感探测技术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5-19 手机浏览

遥感探测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200-01

1遥感的简单介绍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也就是:不直接接触到有关目标而能收集到信息,而且还能进行分类和分析。遥感所收集的信息是由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收集电磁波息信的装置就叫传感器。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如:人造卫星和飞机等称为遥感平台。现代遥感技术从空中利用遥感设备在地面进行物体性质检测。它有许多功能:

1.1观测的面积大

根据陆地卫星轨道910km左右的高度与航摄飞机可达10km左右的高度来看由得高,观测的面积就广阔。每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面积高达3000kmg2。而我国要覆盖全部陆地面积只需要600多张左右卫星图像就可以了。这就为人们展示了一种宏观的景象,对于地球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分析极其有利。

1.2收集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在以前用一般方法进行一次实地测绘地图,通常要十年或几十年重复一次,而应用了航摄测量的方法以后,确只要几年才能重复一次,在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的同时,便能讯速收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陆地卫星4、5为例,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因此,利用遥感技术以后,地图的更新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一些地区自然现象的动态变化也能很快地反映出来,并及时做出预报。

1.3局限性少

在对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如高山、沙漠、冰川、沼泽等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或由于国界的限制不可达到的地区,用航天遥感的方法,则很容易收取所需要的资料。

1.4方法多,收集的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先用不同的遥感仪器使用不同的波段来收取所需要的资料。现代的遥感技术能利用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波段和可见光波波段来进行探,不但能探测到地面的性质也能探测到目标的一定深度。有些波段具有对干沙土、植被、云、雾、冰等的穿透性和识别性。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现代的遥感技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某些波段具有对云、雾、冰、植被、干沙土等的穿透性,可深化对被测目标的认识。例如:对水具有一定穿透性的有可见光的蓝光波段,它可采用较长的微波雷达探测冰层,还可以穿透冰层到达下面的水体或地底面。微波波段具有长时间的工作能力。因此它获取的信息量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m×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1.5作用广

现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因为遥感主要是进行测绘方面的应用,而测绘数据又是应用于全行业的基础使用,不仅用于军事的侦察,还广泛应用于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林业、规划和建设及环境保护并多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遥感技术系统和基本过程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设备和技术的总称,它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从总体上看,任何一个遥感任务的实施,均由遥感数据获取、有用信息抽取及遥感应用三个基本球节组成。而每个环节的进行,都要有相应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或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应用的全过程,它是通过以卫星、飞机和汽车为观测平台,在距离目标物几米至几千真米的距离以外,采用光学、电子光学等探测设备,接收的反射,散射,电磁辐射目标对象在图像胶片或数字磁带记录的形式发射能量,然后将信息发送到地面站,接收站将这些遥感数据进一步加工成遥感资料产品,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图1):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通用的系统实施方法、设备和技术。现已成为从地面到高空的多维观测系统。大量的研究,包括遥感数据采集,基础研究,运输,处理,分析和应用遥感物理研究等。遥感技术系统包括:

2.1遥感平台

(1)地面平台: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2)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汽球。(3)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2.2遥感仪器

传感器是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谱特征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如扫描仪、雷达、摄影机、摄像机等)

2.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磁带上。

2.4信息处理

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各类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数据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为遥感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2.5分析应用

包括对遥感数据根据某种目的进行分析,处理,测绘,制图的一系列的设备,技术和方法的遥感数据的应用程序。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一个特定的遥感目的。能以发挥技术优势和整体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遥感数据收集是在由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或得技术支持下实现的,由于各种平台和遥感器都有自已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往往根据具体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采用的组合方式,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片面地强调某种平台或遥感器的重要性,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不适宜的。

参考文献

[1]刘丹丹.《遥感技术与应用》[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

遥感探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理检测;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地理检测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矿质勘探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地理检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检测技术要想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更新,测绘遥感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遥感技术是利用远距离的电磁波等手段,向需要探测的目标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返回的信号,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形状和组成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发了相应的测绘遥感系统,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只需要把相关的设备安放到指定位置即可,然后通过对设备进行简单的设置,设备就会自行的进行目标的测绘,极大的改善了传统地理检测的难度。

1测绘遥感技术简述

1.1测绘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英文名为RemoteSensing,简称RS,顾名思义,遥感就是指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通过一些必要的传感器,进行远距离检测的方法,然后就可以根据对目标探测的数据,对目标物体的特性和性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广义上来说,遥感是指所有远距离探测的方式,而狭义上的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具体的设备,收集探测目标的相关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对电磁波反应灵敏的设备,然后向探测的地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接触到物体时,会进行反射和散射等,同时目标物体自身会进行辐射,而探测的设备就是将这些与目标相关的电磁波都收集起来,通过计算机的特定运算,就可以得出物体的相关属性,测绘遥感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空中拍摄,在上世纪中期时,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迅速的获取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到了第一颗卫星发射时,遥感技术开始走向成熟,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的遥感技术在地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测绘遥感技术的特点

从遥感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遥感从最初的航空拍摄,发展到现在的地质测绘,其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的,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现在的遥感技术都是利用卫星进行的,卫星在高空进行拍摄时,可以对很大的空间同时进行探测,而传统的地理检测方式,通常都需要人工的参与,这种方式每次检测的范围非常小,获取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要想完成大面积的检测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卫星遥感的这种测绘方式,可以同时收集到一个地区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也都是由计算机进行,由于卫星绕地球的周期都比较短,对同一地区进行遥感的时间间隔也比较短,尤其是地球同步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位置,就可以不断的对这一地区进行遥感,那么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如果这一地区发生了地质变化,也能够很快的通过测绘遥感,收集到变化后的地理护具,这是传统的地理检测技术无法相比的,从检测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卫星遥感技术也要好很多,由于不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检查,就能够节省人员和设备的相关费用,而卫星的存在,遥感通常都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同时对一些沙漠等荒凉地区的地理检测,地面的检测很难进行,如果采用卫星遥感的方式,就可以非常简单的解决。

2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的技术应用

2.1获取相关的地理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地理检测中使用遥感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区表面的图像,而且随着摄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卫星上所带的拍摄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获取到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测绘遥感技术的这个功能是地理检测的基本功能,已经在很多地理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地图的绘制中,目前大多数地图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由于这种卫星遥感测绘出来的地图,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建筑物等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用户的广泛称赞,除了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意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利用波普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通过这种卫星的光谱遥感,对地下的情况也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的一些卫星就配备了最新的高光谱设备,利用这个设备能够获取到很多地理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水利和矿产等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

2.2测绘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是在高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那么在一些地质灾害中,对地理检测工作也可以顺利的进行,例如某一地区发生地震后,地形地质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想很好的完成救灾工作,首先就需要一个地震发生地区的最新地图,这时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很快的获取到相关的地图信息,甚至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也能够做出评估,从而使救灾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同时测绘遥感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的重要组成,由于该系统需要大量地理信息的检测和收集工作,而测绘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随着该系统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数据在保证精确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而测绘遥感技术刚好符合这点,随着遥感相关设备的发展,收集的数据精确性越来越高,而卫星对数据的收集本来就有很好的时效性,这可以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3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遥感技术已经是现代地理检测中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一些检测技术相比,遥感技术的对地理检测的空间上增大了,检测的时间上却缩短了,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随着遥感技术使用设备的更新,对地理检测将变得更加精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遥感的技术将会在地理检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遥感探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文地质调查领域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调查技术以及方法,我们在总结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便给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质量,并且水文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该技术所发挥的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1.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我们在对水文地质调查之前,首先应当了解调查的目的,并根据其特点选用合适的技术进行重点勘察研究,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我们对水文地质调查目的进行以下的分类。

第一,查明地下水形成的过程,并了解地下水源的运行特征。

第二,探查出地下水的水量以及水质的综合情况。

第三,帮助相关的开发人员提供水源的评价、管理、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的水质调查依据。

1.2水文地质调查的常用基本方法

根据目前的的水文地质调查情况,我们总结出了集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水文地质物探技术、水文地质钻探技术、水文地质测绘技术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下面我们将对上述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1.2.1水文地质物探技术

水文地质物探技术主要是根据地下水、含水层面以及非含水层面之间的不同,使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判断水文地质特征的手段。该技术的使用设备比较简单,并且非常容易操作,成本也比较低,工作效率比较高,能够快速的勘察出特定地区的地貌,是当前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1.2.2水文地质钻探技术

水文地质钻探主要是通过利用一定的钻探工程技术,对地表下较深层次的水源情况进行勘察的工作,是地下水源探寻的最直接的技术手段,也是地下水开采的常用方法,但是,该技术方法的使用成本比较高。

1.2.3水文地质测绘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是进行水源地质调查的首要环节,该技术的使用精度要求比较高,并且能够对地表中的地下水及其相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进行探查,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实地观察、测量、描述以及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等,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以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水文地质规律进行总结。该技术成果能够运用于各种水文地质勘探、动态观测以及试验等。

1.2.4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

因为水源具有流动、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了能够更精确的调查出水质的情况,需要对水源的运行规律进行一定的探查,通常人们主要是根据主要含水层的变化进行勘测。

2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的运用

2.1遥感技术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逐渐被人们利用起来,该技术涉及的学科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主要有:光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遥感技术使用的最基本特点是能够对比较遥远的事物进行基本的动态感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研究加深,该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遥感技术主要是对遥感器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太空中对地球表面的事物进行探查检测,并根据探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当代遥感技术主要的构建理论是以目标物体电磁波辐射为支撑,通过遥感平台的、遥感仪器的使用等对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分析。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地球上不同事物的波普特性特点,进行分析鉴别,遥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物体产生的电磁波,对物体的性质、形态、数量等进行感知探测。

2.2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研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使用优势

2.2.1遥感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范围

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器对物体进行的感知,该技术的基本优点是探测的范围广并且探测过程比较简便快捷。该技术主要是借助于陆地卫星的高度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遥感卫星取相的优势。当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超过910KM的时候,一次性取相的范围就可以达到34225平方千米,通过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水文地质的调查效率。

2.2.2可以提高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遥感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效率。因为陆地卫星实现全球覆盖的周期比较短,通常的时间段为16天到18天,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颗卫星进行实地操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勘察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勘察的质量。和人工勘察技术相比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并且人工勘察操作的效率比较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加之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存在操作方面的困难。

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遥感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掌握最新、最全面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期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运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面积的信息资料,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同一时期的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来源。另外,遥感技术不仅能获取可以见到的光波信息,还能够获得同时期的红、紫外线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范围以及精确度。并且,遥感技术的探查应用范围很广泛,不会存在比较特殊的条件限制,受外界因素作用的影响比较小。特别是在气候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当统的观测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探测需求时,遥感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探测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扩充水文勘测的的范围和时间,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水文变化的情况。

2.3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现状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水循环机制的研究,在各种探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该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水循环机制的研究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传统的调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人员们的勘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勘察技术的质量和效果。遥感技术的出现在客观上可以克服传统调查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了水文地质大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调查差异,并且突破了土壤含水量以及可降水量测量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遥感技术能够提高降水量勘察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自动收集和记录。并且,气象卫星能够对云层的变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动态观测,可以为气象预报提供相对准确的参考信息。

地表水源的勘察工作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靠人工勘察很难完成,遥感技术的利用解决了这方面存在的困难,遥感技术将水体的变化情况,通过不同的波段进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效率。

3结语

遥感技术的运用为水文地质进行后期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调查技术的不足,该技术不仅能降低调查的难度,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处理,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应有的功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柳呓,韩影.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