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体育课基本内容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6-04 手机浏览

体育课基本内容范文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开发

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意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是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多寡,决定着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才能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职业学校,要想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下功夫。

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依据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必须从体育课程的职业教育地位出发,依据体育培养目标,确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也要从学校环境和学校的体育活动条件出发,学校环境和学校的体育活动条件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任何好的体育活动方案都无法实现。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体育活动项目的目标定位,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按一定的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进行。

(一)教学目标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存在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体育知识目标;一个维度是体育技能目标;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要从体育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地说,开发一个体育活动项目,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是否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技巧,还要看这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利于德育渗透,美育渗透,或者是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在职业学校,体育课有其特殊的学科基础性地位,有其一定的总体目标要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不能偏离这个目标方向。

(二)设备条件依据。

体育教学活动受场地、器材条件制约。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有足球场可以开展足球运动项目,同样可以开发一些与足球运动相关新的足球活动项目。有游泳馆可以开展游泳运动项目,同样可以开发与游泳运动项目有关的活动项目。学校都有特定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域环境具有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价值。靠山,可以开发与山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近水,可以开发与水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周围,如果环境开阔,就可以搞航模,放风筝等活动项目。完备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保证,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除了要有球类、田径类、棋类等基本的运动器材外,还应具备一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体育运动道具。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师生素质依据。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受教师体育素质和学生体育素质的制约。教师的体育素质如何决定着项目的能否教,学生的体育素质如何决定着项目的能否学。所以,要开发更多,更好的体浅谈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郭开宇(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江苏省223300)摘要不断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要依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依据学校体育设备条件,要依据师生的体育素质。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应取向于活动的娱乐性和规范性、动作的协调性和技巧性;应取向于良好品德的养成。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基本途径有四条:一是整合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二是到生产劳动中去发掘提炼;三是到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中去寻找;四是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转贴于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开发育运动项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学生要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体育素质。

三、职业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基本取向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之一的体育课程,其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选择必然受到学生的就业发展的指导和制约。从职业学校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角度考虑,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一些基本的取向。

(一)娱乐性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职业学校所有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体育学科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娱乐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活动的本身只是引起娱乐的原因,学生娱乐的对象和载体是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开发这方面体育活动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趣味性;二是健康性;三是规范性。活动带有趣味性是学生产生愉悦心理的基本保证;关注活动过程是否健康,是避免活动本身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消极影响。注意活动规则设置是养成学生遵守规范的常态要求。

(二)协调性、技巧性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体育教学主要内容是肢体运动的训练,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身体得到有效锻炼,也能使身心获得愉悦。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讲究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技巧性的。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具备讲究准确性、协调性、技巧性的条件,学生通过这方面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既能得到体能的提高,也能获得智力的开发。另外,运动态度的训练,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具有很好的帮助。

(三)能吃苦、耐挫折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在体育课教学中,许多体育训练项目是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和体力的。学生参与这方面的体育项目训练,往往会出现畏惧心理,出现半途而废现象。在项目训练过程中,那些遭受一次次失败,在一次次失败中爬起,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学生,获得不是仅仅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更主要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形成了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勇于拼搏,败而不馁,坚持不懈的行动品质。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尽早具备这种品质。学生就业后,很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然经历。所以,体育教师要注意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内容。

(四)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教学内容开发取向。

体育课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与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台湾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0078-03

近年来台湾为顺应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重新审视学校体育课程并对学校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研究台湾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解析其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探讨其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参考价值。

1台湾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

1)1949-1990年。

曾瑞成的研究分析表明,台湾1949年学校体育的内容是以大陆时期为主要参考依据,一方面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文武合一教育、公民教育、家庭和职业生活教育;同时台湾学校体育政策具有军事化导向、竞技化导向及教育化导向特点。1950年台湾教育部门重新颁布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各级学校体育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身体的发展、体育认知、培养规范的行为、保健的态度、丰富的休闲。标准规定小学的体育活动内容是田径、体操、游戏、足球、舞蹈、垒球、篮球等。中学男生以田径、球类等户外运动为主;女生以舞蹈、体操为主。

台湾从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同年修订的《体育课程》增设健康教育,将武术列为必修项目,作为提升国防力量和培养尚武精神的手段。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并且由班主任教授所规定的内容,但是无统一的进度要求。中学的体育则是由获得教师资格的专职体育教师授课。1975年修订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保持健康教育内容,偏重德、智、体三育及强调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此时期,台湾学校体育政策的目的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学校体育的内容是以竞技性的内容为主。

2)1991~1998年。

20世纪80年代末,旧的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民间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993年由台湾各民间团体发起,1994年“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委员会,两年后教改会提出总报告书,列有5大方向:“教育松绑、带好每一个学生、畅通升学管道、提升教育品质、建立终身学习机会”。台湾社会在科技化、国际化、人本化等潮流的影响下,体育转向为培育身心健全的国民为目标,将学校体育定位为教育的一环,通过选择具有教育性质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德、智、体、群、美5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国民。在此情况下,1993年台湾教育部门公布《国民小学体育课程标准》、1994年公布《国民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可弹性选择项目施教,发展学生的各种运动能力和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国小的理论教材是道德与健康,1至6年级教材纲要分为lO个类别:生长与发育、个人卫生、心理卫生、食物与营养、家庭生活与性教育、安全与急救、疾病的预防、药物使用与滥用、消费者健康、环境卫生与保育。1至3年级以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食物的层次与道德合科教学,使得学生遵守家庭及学校规则。4至6年级分科教学,使得学生认识人体的生长、重视个人卫生与安全预防,学习尊重他人、重视心理卫生、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了解事物与营养。国小的体育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3个阶段。低年级要求具有操作身体的能力;主动参与各种游戏,享受运动乐趣;能表现遵守规律和友爱的态度;能注意游戏活动的安全。教材纲要内容有徒手游戏、器械游戏、球类游戏、舞蹈游戏。中年级要求具有控制身体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养成运动习惯,能表现守法和合作的态度,能遵守运动的安全。教材纲要内容有体操、田径、球类、舞蹈、其他,包括民俗、自卫运动、水上运动、滑轮运动。高年级要求具有运用身体的能力,能爱好运动和建立终身运动生活的基础。教材纲要内容有体操、田径、球类、舞蹈、国术、其他。

国中的理论教材是健康教育,国中一年级健康教育的目标涵盖健康行为的5项要素。即健康观念、知识、态度、习惯及技能,期望达到“教育与生活化”。国中体育1~3年级目标是了解运动基本知识与方法,建立正确运动观念;主动参与运动、增进运动技能、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借运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养成合群互助行为;体验运动乐趣、欣赏运动美感、奠定终身运动的基础。教材纲要内容有体操、田径、球类、舞蹈类、国术、知识和其他等。

此时期,国小的健康教育是和道德合科,没有和体育合科;国中的健康教育单列,没有和体育合科。但课程整合的理念已经开始发展,这次修订后竞技化的内容已不占主要地位,休闲、娱乐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增多。

3)1999年至今。1997年台湾成立“教育改革推动小组”,确定“教育改革”的8大重点项目与完成日期。与1998年,“教改行动方案”确定自次年起,连续5年用1570亿新台币推动12项“教育改革”工作,1999年,包含7个科目的“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草案”进入试验阶段。

(1)学习主题的划分。体育课程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学习主题的划分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划分学习主题成为国际上体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台湾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划分为7个主题:生长发育、人与食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人际关系、安全生活、群体健康。

(2)学习水平的划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台湾教育部门划分了阶段性学习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不是与每个年级一一对应的,很难区分相近年龄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什么差异,但在客观上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的。台湾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分成3个阶段,小1至小3为第1阶段,小2至小6为第2阶段,中1至中3为第3阶段。这种划分方法突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体系,构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目标和内容框架体系,这对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台湾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容特点

2.1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台湾这一次课程改革是让教育的本质完全回归到培养现代化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发展。《课程纲要》(以下称新课标)真正落实九年一贯的课程规划为目标,整合学科,改革的基本理念认为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改善自身生活环境、发展学生潜能的历程,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公民。新课标并不重视高深学科知识的获得,而是强调学生基本能力

的养成。台湾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纲要》,分成7个科目,其中之一是健康与体育。

7大学习科目之中,唯有“健康与体育”与生命的延续息息相关。新课标的理念是让每位学习者都能体验成功,也可以说,每一个学生不论其天分如何都应该有机会参与人体活动,发展其年龄应有的适当技能,而且是身心健全且健康快乐的。体育或运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塑造一个竞赛的胜利者去追求“赢”,而是在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胜利者,因此未来的体育教育应以培养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应能力为首要任务。

2.2明确基本能力内容的设置

从历年课程修订来看,体育从未与健康教育融合,虽然学校在训导处设立体育组,然而将健康教育与体育统整成一个学习科目,是台湾课程修订的过程中还是第一次,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原为边缘科目的体育,拉到核心的学习科目,确认运动是生活的一环,是人的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将健康与体育合设,强调健康与体育的统整,由原来有具体的运动项目到现在只有结果纲要,规定科目的主题,设置各阶段能力指标,并有每个主题的内涵及补充说明,说明了现行的新课标顺应国际趋势,特别是从教育的角度考虑而设置的9大基本能力,这9大基本能力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健康与体育不再囿于这一单科,而是上升到对学生的培养这一高度。新课程纲要充分发挥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这些改变均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从课改的要求和健康与体育科目的基本理念来看,这次课程改革是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体育回归身体活动教育的本质,真正使学生认识身体、控制身体、接纳身体到爱护身体的目的,使体育融入到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强调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取代偏重书本知识的获得,使国民教育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能够落实,使教师实施统整的主题式教学,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这是对健康与体育科目中10大基本能力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3强调以目标引领内容

台湾义务教育阶段健康与体育科目是以目标统领内容的形式,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的理念是以基本能力的培养取代知识的获得,健康与体育课程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何种作用。

台湾现行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方式,要求一个学习内容要兼顾多个学习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改变过去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而应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的手段。划分学习主题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三维健康观和拓宽课程的学习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依据三维健康观来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向性,能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

体育课基本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因此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当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目标统领教材,同一个目标,可以用多个教材来实现,同一个教材也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多个方面。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该如何选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呢?此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同时教师也不只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1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2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当前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的结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练?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需求、爱好,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根据高中学生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应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特点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自我练习,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5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继承、改造、发展传统教材外,民族、民间的一些体育类项目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它们在民间或当地已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根据地区、本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武术、射箭、街舞、民间舞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体育文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例如,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操、现代舞等。通过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当然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盲目,不能为了追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学生的爱好,适量选择。

6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课程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又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我相信,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会更加多样,学生和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权限将更加宽泛,教学内容的总体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也相对集中。新的体育教学内容随着体育学科的发展会不断被吸收,旧的体育教学内容会不断得到更替,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样将得到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施行,必将使体育教学内容摆脱“达标课”的困扰,使体育教学内容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未来的娱乐生活和身心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詹忠人.新课程条件下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