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美术学和美术的区别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6-11 手机浏览

美术学和美术的区别范文

一、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与特色

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内蒙古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品种。

(一)绘画工艺美术

绘画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皮画、毡画、沙画、树皮画和木浮雕画。皮画选用优质天然牛皮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艺技术手法,经手工多次绘制、刻画、雕塑而成,题材多为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传统图案,风格淳朴、粗犷。羊毛毡是游牧民族的特有产品,当代毡画继承了蒙古包用毡绣的传统,又吸收了木板烙画工艺,产品充满了异域风情,且容易携带,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二)雕塑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包括牛角雕、驼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兴安石雕、麦饭石工艺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丰富高雅,深沉润泽,内容丰富,俏色取意,深浅皆宜,是观赏石中的精品。

(三)金属工艺美术

金属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金银制品和铜制工艺品。蒙古族的金银制品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银碗是蒙古族传统的餐饮用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角镶嵌银质的牛角结盟杯、镀金的马等金银摆件及蒙古族银餐具系列。手工錾花工艺铜制火锅纹样细腻、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四)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别具一格。蒙古族服饰艳丽美观,有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饰是最受人瞩目的装饰。诸如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均由兽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鱼皮衣的古老传统。蒙古族刺绣源远流长,应用范围广泛,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强烈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艺美术

其他工艺美术主要有皮革工艺品、牛角工艺品、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品、艺术挂毯、剪纸、仿辽瓷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发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当我们在庆幸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快捷便利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民族工艺美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发生了极大的动摇。现代工业文明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无数珍贵的民族工艺美术正在逐渐消亡,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已十分紧迫。然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和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四是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流失严重。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刻不容缓。而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利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传承模式。为此,把民族工艺美术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代表性的传承人进入到相关院校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充分发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加强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办出自己的区域民族特色,对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意义重大。开展民族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施于专业教学中,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将其文化内化,使学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后,从而更加珍视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产生传承、保护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使其发扬光大。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之,民族工艺美术要得以系统的传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美术师资队伍去探究民族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艺;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高校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的课程教材资源。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平台,播下民族工艺美术的“种子”,使高校成为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前沿阵地。

(二)有助于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设计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地区传统的民间美术和色彩意识知之甚少。民间造型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民族工艺美术以其质朴的造型、深厚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选择优秀的内蒙古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把这些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感受和了解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深化、补充、延伸专业知识,让学生熟悉和热爱本地区的民族工艺美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水平。在教学中要将内蒙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们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术思维方式,培养和树立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调查与采访、设计与制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学习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主体。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关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在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保持地方资源特色,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是传承、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和方法。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将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使民族工艺美术得以更好的传承,现针对我区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有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答疑、考察与调研以及实践与创作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而后两个部分属于实践教学。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来使学生了解其品种、艺术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最后,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

美术学和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误区;创造力;个性化

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中小学生或成人美术教育差别巨大。由于受到一些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导,目前,一部分幼儿美术教师对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认知模糊,导致一些教育误区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长期存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时代内涵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广泛,除了传统的绘画项目之外,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都属于美术教育活动。特别是手工制作,让幼儿在撕撕贴贴、折折叠叠、拆卸组装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美的认知和感知,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师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美术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提高儿童对美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儿童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开阔他们的思维方式,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对照现在执行的幼儿园教育相关标准,审视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

1.没有认清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忽略能力培养

在教学实际中,一些老师只注重强调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及对美术基本知识的枯燥讲解,要求孩子要画得像、画得准确,而忽略了儿童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体验,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育方式“一刀切”,忽略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

幼儿正处在认知期和成长期,本身的可塑性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的一面。现实中,幼儿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按部就班,按照统一的要求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要求和评价。这样单一、刻板的教学活动,完全违背了幼儿的自身特点,忽视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压缩了他们自我表现的个性化空间。

三、幼儿美术教育误区的纠正策略

1.让幼儿成为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新时期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把美术教学课堂还给幼儿,让他们成为美术教育的主角。在实际授课中,要给幼儿充分的空间、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和纠偏的功能,而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桎梏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美术教育活动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也承担着这个基本的功能和责任。幼儿教育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启蒙阶段,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性思维。幼儿的一大特点就是模仿,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摒弃模仿,而是要把模仿作为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引导幼儿自己进行独立思考,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和机会。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幼儿为本,因材施教,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使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差异化和个别化,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潜质,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我平台,满足他们展示个性、体现自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对策:从两则案例谈起[J].幼儿教育,2006(19).

美术学和美术的区别范文篇3

一、在美术教学中失去了学科教学的特征。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们农村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没有好好把握教学的方向性,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即新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所阐述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功能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它的辅德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原有的学科特点,也迷失了美术教学的方向。《课标》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会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过分地介绍历史背景,以及表现内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这样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等。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征。

二、美术教学中价值取向的误区。

美术,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让同学们在简单的课堂上去感受那美的东西,并运用到现实中去,所以艺术品是圣洁的,它是艺术家的精神的写照。艺术品是不能用卖多少钱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也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与金钱划等号。然而在许多许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来引导学生向一个不健康的方向去。如:在讲凡高的作品时,总在不停的强调凡高的油画每幅都在几千万美元以上,是如何如何的值钱,在说傅抱石的《丽人行》时,总会说它也拍出中国画的天价等等,甚至个别老师沾沾自喜地告诉学生,我的一幅也卖出多少钱。来诱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头脑中产生一个错误的判断,即卖的钱越多也就是艺术价值越高的错误观念。然而常言道:“艺术无价”,它艺术价值的高低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艺术品拍卖,是商业经营活动。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行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错误的理念,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对这方面的认识又比较浅,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单一,老师往往主导了他们的方向,使其认识的错误。

三、美术教学中标准答案的误区。

美术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很清醒的药认识到,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像数、理、化等学科只有唯一答案。然而美术学科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与教学。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都应该予以肯定。从他们认识的方向中去认识这一个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在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但是教师如果总是一言堂,而且一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当做为唯一标准,那是很可怕的。

四、美术教师教学中以讹传讹的误区

做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该一致,不应该说农村就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不怎么懂,也不热衷这门课程,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农村的美术教师我觉得不但应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应该具备有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教师做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每上一堂课的时候,都应该好好的备好课,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绝不能轻信时下某些理论家的偏见或谬论的观念。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曲解或误解,更不能以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自己偏见束缚学生的思路,以免使学生失去自信和创造,再步入“郑人买履”的后尘中去。

五、教学中教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