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原则范例(3篇)
绿色消费原则范文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饮食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自然、环保、节约,绿色餐饮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随着这一观念的普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餐饮企业领导者开始有意识的将“绿色”引入到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和管理运作当中,绿色餐饮从此开始从不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概念上的抽象表述,而是演变成实际的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经营方案、市场措施和最终产品。
绿色餐饮的观念认为,作为餐饮经营主体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管理的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餐饮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具体实践当中,则要求企业主体在运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产品消费过程中制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并通过一系列理性化、标准化的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体现在餐饮企业运作过程当中的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采购绿色食品原料采购绿色原料的依据是正确制定原料采购计划,重点则在于是善于识别原料和计划采购原料。作为餐饮企业的采购人员,首先要会识别源头原料、自然无污染原料、绿色食品原料,尽可能少购罐装、听装或其它已经加工制作的半成品原料,更要善于识别、杜绝采购被污染或腐败变质的原料。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则可以选择、建立自己的无污染、无公害原料或绿色食品原料原料种植基地或饲养场所,对所购原料及其原料的生产基地和生长过程、成本构成进行间接控制,以确保原料质量和经营效益。
绿色加工绿色加工原料是对原料进行削洗、摘拣等处理,即将毛料变成净料、粗料就精料。这时加工得法,浪费少、出净率高,可增加使用部分;反之则浪费多、损耗大、产生垃圾后,环境污染大。要摒弃刁精尖的用料陋习,尽可能少剔除废弃部分,充分发挥原料的烹饪作用。对废弃垃圾处理也应与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相结合。各类废弃原料分类存放,及时清运,最小限度地减少对饭店及城市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让其发挥饲养家畜、水产,制造农家肥料的作用。
分类安置将已经加工的洁净原料按照规格要求进行切割,并根据成肴原料进行主、配原料的合理配伍,对原料切割要依据原料机理,以使成肴质嫩松软、方便进食和消化。将不同原料进行组合配伍,更要区别各种原料质地、营养、特征,均衡调剂营养。
绿色烹调熟制烹调要根据做菜需要,灵活合理运用烹调技法,减少对原料营养成分的破坏;根据宾客用餐进程,少炒勤烹;减少堆焐,及时销售。严格控制,力求不用各种添加剂,致力于调出原料自身美味。在保证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操作,减少对食品污染机会。
简约装盘点缀盘饰得体,拒绝盘饰繁复,防止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糟踏使用资源,增大菜肴成本。
绿色服务,销售其工作要点主要有:引导文明消费,合理建议、科学组合产品,协助控制上菜道数和规格,减少多点误购。及时上菜,灵活服务,减少积压和浪费。剩余食品,主动打包,谨慎选用打包材料,坚决取缔造成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饭盒,选用可降解材料,精美包装打包食品,既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又可宣传、扩大企业形象。精简服务过程,减少对口布、杯具等服务用具的污染和洗涤量,配备和使用原始自然餐具、盛器、服务用具,抵制奢侈和铺张之风,使出品和服务更加清新、自然,污染更少。
济南鱼翅皇宫大酒店的绿色理念
济南鱼翅皇宫大酒店在创建绿色餐饮企业过程中,全面提高员工绿色环保意识,积极采用节能环保设施设备,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兴建了污水处理站,实现废水二次利用;酒店186个包间全部采用单机空调与中央空调结合控温,有效降低能耗;16个厨房基本实现了全自动消毒清洗餐具,既节约用水又减轻了人力劳动,能耗由29%降到10%,达到了国内餐饮业节能降耗领先水平。酒店通过向客人发送绿色环保资料卡片,介绍宣传酒店的环保计划和倡议,引导客人参与、接受酒店的绿色消费活动。这样的互动有效增强了广大顾客对绿色产品与服务的认识,让客人在消费过程中明白传统消费模式不利环保的弊端,以绿色就餐方式亲身体验绿色消费的精神享受。
山西江南餐饮集团“绿意盎然”
在江南集团众多的餐饮企业中,江南大酒店在其重新翻修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节能的“绿色”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也是江南大酒店一举获得“中国绿色饭店”和“部级绿色餐饮企业”的“叶”型认证的一个重要原因。江南大酒店6500平方米的室内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仅这一项改进就使得原来每平方米30W的冷极灯管耗电量降到每平方米7w。廊灯则采用4w的LED灯,代替原来35W的传统射灯。两项改造每年可为企业节约70余万元。而在设计上对“绿色”的追求体现得更加完美。江南大酒店的外墙立面全部采用A级防火保湿材料,如同给房屋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不仅起到防寒隔热的作用,而且节能效果也十分明显。开放式厨房是江南大酒店另一个彰显“绿色”的亮点。酒店选用节能炉头,比传统炉头省20%的天然气,一年下来可为企业节约费用12万元。
在出品上,江南大酒店特别推出一道名为马家沟芹菜的有机蔬菜,就是定向从山东马家沟芹菜基地采购当地的蔬菜。除此之外,江南大酒店2011年还在山东青岛建立了有机蔬菜基地,种植的“福禾康”有机蔬菜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蔬菜认证。除此之外,江南大酒店还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建立了巴马香猪养殖基地。这种猪两头黑中间白,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除了建立绿色食品的源头,在对废弃物的处理上,以江南大酒店的厨房油烟净化设备为例,由于对油烟实行高压分享,每月能回收约120公斤废油,大大减少了废油对大气的污染。
绿色消费原则范文篇2
从人类的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都在消费,都有他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即消费模式。人类文明的演替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几个阶段。与此相适应,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也经历了原始生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模式的更替,它们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生态消费模式
人类社会大约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我们可以推断:人是茹毛饮血的消费,在天然的食物链中与动物竞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巢氏——发明“构木为巢”,使人类的“巢”由树上下迁到地面;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使人由吃生肉过渡到吃熟肉;伏羲氏-发明了饲养牲畜;神农氏——发明了可以种植的植物,于是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种养业)。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人类的消费状况,是很生态化、也是很原始的,与其他成员平等地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因而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二)线性消费模式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简陋的生产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以求得自身的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发展了自身生存和享受的消费。现代社会,人类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物质堆积的世界,虽然不发达国家的消费尚处于“生存型”或“温饱型”,而发达国家的消费则是极其奢侈的。贫困和奢侈从两个不同的极端毁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沉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水体和大气污染、物种濒危与灭绝等。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均属于一种线性的消费模式,其特点是: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用过的物品则当作废物被抛弃。线性消费是一种资源耗竭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
(三)循环消费模式
线性消费是以正反馈为特征的消费,而循环消费则是一种负反馈消费,其特点是对人类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部分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旨在减少对原始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治理由末端治理发展到生产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废物的输出。循环消费是对线性消费的重大修正,是一种进步的消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物品是不能循环利用的,如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其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可逆的;二是有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但技术难度大,经济成本高;三是重在消费过程的“输出”(废物)上作文章,不在输入(资源)上作文章,仍然是“半拉子”革命;四是偏重工程技术,忽视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机制的改善。
(四)可持续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正式被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减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并不是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衷,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一是把人类的消费活动置于一个时间坐标中,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并要求是可持续的,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展的需求;二是突破了仅局限于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消费的藩篱,将人类消费置于社会—经济—自然空间中来考察,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三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内容,以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和不污染环境为条件;四是这种模式的建立有赖于技术、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创新。
(五)绿色消费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可持续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则要提倡可持续消费,。在提倡可持续消费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绿色消费问题。绿色消费理论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对于发展消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绿色消费的理性认识
要发挥绿色消费的作用,就必须对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绿色消费理论是对消费问题的深化
西方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关于经济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微观经济学在探讨消费者行为问题时,还专门研究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这个结论表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消费者行为是非常理性,具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取向。而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行为往往是感情重于理智,心理因素在消费者行为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感兴趣,对某个品牌偏爱,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对其性能、质量和服务上的长处加以区别,更多的是受广告和相关人员的诱导或潮流的带动。绿色消费情绪化消费更强调理性,不能只考虑个人感受,还要考虑社会后果和生态后果;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消费行为相比,则从个人的价值取向转为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并重。绿色消费的提出深化了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二)绿色消费具有相对性
绿色消费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消费,又不破坏环境、不导致污染、不危及下一代人的利益。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绿色消费只能有条件实现,具有相对性。换言之,绿色消费不能用绝对标准来衡量,它会受到消费行为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的影响。第一,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无法预见。这种事情在人类的活动中并不少见,往往出现当时合理的消费而日后又被证明是不合理的。第二,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也是相对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于自然界,强调人是万能的,是大自然的主宰,强调人定胜天。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不尊重自然,无视规律,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但如果放弃工业化,回到原始生态环境状态,那只会给人类带来贫困和愚昧,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既要发展生产,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又要考虑自己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第三,绿色消费受制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消费过程中涉及到环保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环保的标准,所以衡量绿色消费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把握绿色消费应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绿色消费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协调
实现绿色消费,必须做到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协调一致。个人的消费行为以情绪化为主,由于受个人知识水平、认识程度和社会角色的局限,很难做到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从谋求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会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化行为,争取市场份额,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只有使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相互协调,实现各自的利益,才能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三、努力发展绿色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但要使绿色消费成为生活的主导,应该说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一)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
绿色消费应该说与公众息息相关,促使绿色消费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的。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方式就直接决定着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因此,国家应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绿色消费的益处,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绿色消费知识,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形成绿色消费观,使消费者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的绿色消费方式。
(二)企业是绿色消费的载体
绿色产品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提倡消费者食用绿色食品,而每个经营者要充分注意到这种消费的新动向,并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利润。特别是在我国买方市场的转变和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社会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抓住绿色消费这个机遇,创造需求,为自己寻找立足的市场,同时也应该逐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使绿色消费产品的价格逐渐降下来,让广大消费者乐于购买。
(三)政府是绿色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
绿色消费的实现需要一部分当前消费以获取可持续消费,需要一部分激情消费以换取理性消费,无论消费者个人或者企业都难以真正做到。这需要理性、需要道德觉悟,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绿色消费更需要政府,在绿色消费的实现中政府大有作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从而形成绿色产业,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结构调整获得发展的推动力。政府可以建立法律规定,健全对产品的检验检查,保证真正的绿色产品大行其道、大获其利,使假冒伪劣产品寸步难行。政府可以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倡导,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绿色立法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有碍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消费的非绿色消费予以有效的约束,以确保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有序进行,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和清.发展绿色消费[J].消费经济,2001,(2)。
[2]朱建华.略论绿色消费[J].岭南学刊,2001,(4)。
绿色消费原则范文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广告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绿色营销是指通过致力于变换经营过程以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经济与生态,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总和。
二、绿色营销的内容
1.绿色理念
绿色理念是企业实行绿色营销的思想基础,只有建设好企业独特的绿色理念,企业绿色营销才能有保障。培养企业绿色理念需要构建企业绿色文化。
2.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载体。绿色产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产品的整体概念。根据产品的整体概念,绿色产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核心产品:即绿色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实质利益。与传统产品相比,绿色产品的核心产品概念增加了满足消费者的环保、健康等诸多需求。如绿色冰箱,就满足了消费者的环保、节能、更便利的需求。其次是形式产品:即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的物质实体的外形,包括绿色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绿色商标、绿色包装等。最后是延伸产品,这是绿色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如绿色服务、绿色保证、绿色运送、绿色维修等。
第二,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它指绿色产品从设计到绿色产品最终退出市场并循环使用的过程,具体来说,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绿色产品设计原料获取―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追踪服务―绿色产品回收循环重用―绿色产品设计原料获取,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循环。
3.绿色价格
第一,绿色产品定价原则。首先是污染者付费原则,即通过对污染环境者征收环境补偿费的方法,使环境得到必要的保护并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建设的费用。其次是受益者分派原则。这要求那些从环境治理获益的人分担环境治理费用和开支。最后是按环境消耗和保护程度实行弹性价格。
第二,绿色产品定价。绿色产品定价与传统的定价方法相似,包括如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边际定价法、心理定价法等。
第三,绿色价格策略。绿色产品市场渗透策略定价主要针对那些市场进入壁垒不高的绿色产品。通过市场渗透策略,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先入为主,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撇脂法定价策略是传统产品进入市场惯用的方法,对绿色产品同样适用。
4.绿色营销渠道
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流通环节。建立稳定可靠的绿色营销渠道首先要引导和建设中间商的绿色意识,保持与中间商恰当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稳定的营销合作关系。企业还必须做好绿色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保鲜、运输、等诸多问题。其次要利用信息网络,保障绿色营销渠道的短、宽、快,尽量减少流通渠道资源消耗,降低营销成本。另外绿色产品的包装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关注包装废弃物的环保、辐射、污染问题,提倡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
5.绿色促销
绿色广告指通过广告媒体对公众宣传绿色知识、产品绿色企业等相关内容,引导消费者关注和理解绿色知识、接受绿色产品、并最终购买绿色产品的行为。绿色推广则是通过绿色营销人员的绿色推销和营业推广,从销售现场到推销实地,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产品绿色信息,讲解、示范产品的绿色功能。绿色公共关系是绿色营销的深层次内容,通过公关人员参与一系列公关活动,广泛与社会公众进行接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三、绿色营销实施
绿色营销实施流程可以简单地以S-C-8P来概括,其中S代表战略,C代表文化,而“8P”策略则是代表绿色营销中的实施手段。具体来讲:
1.“S”即STRATEGY战略
企业绿色战略,指企业根据其所处的绿色消费、绿色法规等各种绿色潮流在内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企业生存与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对企业绿色管理目标、绿色化模式、途径和手段等进行全局性、长远性等一系列的总体规划。
2.“C”即CULTURE文化
实行绿色营销中的绿色文化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绿色意识的熏陶使其在销售过程中能更好履行企业绿色营销计划和措施,它同样是企业绿色营销的保障之一。实行绿色营销的前提之一就是构建企业绿色文化。绿色文化建设就是要使企业将其自身发展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关注企业外部经济性、承担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3.“8P”策略
POLITICS(绿色营销明晰规则)绿色战略、文化从总的方面指导绿色营销,但企业实行绿色营销还需要更加明细的规则来约束规范绿色营销人员。
PROVIDER(绿色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离不开绿色原料、绿色半成品等。绿色日化产品、绿色医药产品生产的关键之一就是获得稳定的绿色原料供应。实行绿色营销必须做好绿色供应商的管理工作。从调查绿色原料供应商、获取绿色供应商信息、选择合适绿色供应商到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等,保证企业绿色原料可持续供应。
PRODUCT(绿色产品生产)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主要抓好第一是绿色包装,产品在设计包装时,应为增加用户环境保护意识而设计,为降低残余物质对环境污染的材料选择。第二是绿色品牌。实施绿色品牌策略时,企业要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加以绿色思想,传播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品牌。
PRICE(绿色价格)绿色价格反映出绿色成本,但同时也应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还应考虑到它的社会效益。制定绿色价格不仅要把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而且要注意树立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利用人们崇尚自然、保护生态、追求健康的心理,综合各种情况,科学地定价。
PLACE(绿色销售渠道)日用消费的绿色产品,利润较低,需要大批量销售,采用广告效果好,价格较高的工业用绿色产品,宜采用人员推销方式。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加强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设立绿色产品专柜或绿色产品销售公司,尽可能缩短销售渠道,减少长渠道带来污染大的可能性等,逐步建立绿色产品的流通网络。
PROMOTION(绿色促销)绿色广告旨在通过绿色媒体,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产品和企业等相关信息。绿色公关是通过公关活动建设企业的绿色形象。绿色人员推销与营业推广指通过推销人员的相关活动和营业推广活动来宣传、销售绿色产品。
PUBLIC(绿色公共关系)企业实行绿色营销要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治理,加强对员工及公众的绿色宣传和教育活动。
POLITICAL(政府绿色政策配合策略)政府通过立法对企业活动施加影响、进行调控。企业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必须主动配合政府的各项绿色法规,积极申请通过各种绿色认证体系,从各方面给于支持,协助政府对民众进行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扩大绿色消费市场。
四、结语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概念,它是企业以环保观念作为其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在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营销活动。它是传统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层次延伸,也比传统市场营销意义更深远,更具时代性。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胡连荣:绿色营销是未来世界市场营销的主流[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5):12~16
[3]王方华,张向菁:绿色营销[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梁修庆,邱志强: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万后芬:绿色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7):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