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范例(3篇)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我院预防保健科通过210例病例分析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7月一2011年7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210例,男性140例,女性70例,年龄37~80岁;二期高血压150例,三期高血压60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0例,接近正常30例。
2方法
2.1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掌握高血压的定义、临床分级,对高血压病因也要了解,比如家族、年龄、职业、环境、吸烟等与高血压的关系,对治疗高血压的药路由器网络技术分析物,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它的作用机制、用法、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等。在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中,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及指导者。只有熟练掌握有关高血压知识及治疗方法,积极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发挥护士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2制定健康宣教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每人l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人院健康教育:要求主班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我们对待患者如亲人般诚恳,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当患者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降低。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情绪往往不稳定,但患者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患者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人眠,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要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环境的调节: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1、5'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饮食指导:饮食宜低盐、低脂。食盐的摄人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比,过多摄人脂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成人食盐量不超过5—6g/d,勿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少吃或避免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如动物内脏、脂肪、脑髓、贝类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鱼类、瘦肉等。多吃粗粮、杂粮及蔬菜水果,食用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虾类等。多吃降压降脂的食物。用药指导: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缺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不能坚持服药,无症状就以为血压正常,认为没必要吃药,担心药物有不良反应。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运动指导: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气功、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尤以简便散步开始为好,随后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告知患者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指导:吸烟、酗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都会影响血压升高,所以,正确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量化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4)02-125-03
高血压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其诱发因素众多,主要与生活习惯、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经国内外的有关实践表明,对于高血压是能够进行预防以及控制的病症,而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下降,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并极大地降低患者的负担。而高血压造成的危害程度和患者血压状况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另外,还和其他因素影响程度有关,例如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的损伤程度等有关。患高血压的概率会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女性人群在更年期之前,其患病的概率相比男性而言较低;若女性在过了更年期之后,其患上高血压的概率会迅速上升,甚至会比男性患病率高;在高纬度的寒冷区域,出现高血压的概率是比低纬度的温暖区域高,且高海拔的地区比低海拔的地区要高;此外,高血压患病率还和饮食习惯存在有关,如果盐和饱和的脂肪大量摄入,且其摄入量越大,则其患病率也会越高。目前,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被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综合护理的不断开展,实行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总的来说,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教育过程,其不仅可以使患者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还可以使其不健康的行为以及问题得以改变,从而向着健康的方向进行发展。对高血压患者开展量化健康宣教,是增强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1]。量化健康教育是指护理人员按照健康教育方案,在固定的时期内每日针对每名患者开展一定量的健康教育内容[2]。本文旨在分析并评价量化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自2011年2月~2013年1月共收治204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全部患者均有生活自理能力。其中包括男1409例,占69.07%;女631例,占30.93%。患者年龄在31~84岁,平均为(49.8±9.4)岁。将204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法,随机将20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0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个体量化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依从性。
1.2.2个体量化健康宣教方案(1)开展评估。患者入院后即开展综合评估。具体评价其心理状况、家庭背景、对治疗的期望及对护理的期望等指标。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编制适合个人的健康教育方案。(2)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与其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是顺利开展量化健康宣教的前提条件。护士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个体量化健康宣教。护士监督患者依据计划执行方案。(3)运动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散步等。减少刺激与紧张,保持情绪平稳。适当增加运动锻炼,以每天30min为宜。(4)用药教育。指导患者严格按时按量服药,可根据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规律进行血压控制。轻度高血压患者睡前严禁服用降压药物,中度高血压患者在睡前应减量用药,为白天用药的1/3。(5)饮食教育。指导患者调整膳食结构并进行规律运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指导患者科学地搭配饮食,合理膳食与降压,必须在平时强调减少盐分的摄取,做到低盐低脂,多提供降压效果明显的果蔬,忌烟酒,补充充足的钾、钙,尽最大努力保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平稳状态[3]。实时监测血压并严格控制体重。监督高血压患者养成实时监测血压的良好习惯,遵医嘱用药;告知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应调至24以下为宜[4]。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以
1.3评价标准[6]
(1)依从性评价方法:设计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评定表格。在出院时对全部患者实施评价。(2)评价标准:能够理解并掌握健康教育内容超过80%者为完全依从;理解并掌握50%~80%内容者为部分依从;理解并掌握低于50%内容者为不依从。
1.4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应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以P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42-02
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病是心脏血管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据统计,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也以每年17.7%的速度递增[2],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关于如何控制高血压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对人群采取适当的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干预手段。本文通过对81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随访追踪一年,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81例高血压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A)及我国新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47.1±10.2)岁,Ⅰ级高血压50例,Ⅱ级高血压20例,Ⅲ级高血压11例,曾有吸烟饮酒史者54例,单纯吸烟者8例,只饮酒者10例,合并脑血管病者12例,冠心病者15例,糖尿病者8例。
1.2方法先行认知缺陷问卷调查,在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知、信、行”健康教育[3]。具体地说,就是先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的情况评估,然后形成诊断,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效果,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不定期的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DVD及定时组织高血压患者进行座谈讨论等。内容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咨询,主要包括:①介绍血压测量的基本知识并教会患者家属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入健康手册)。②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6g),为动态观察膳食结构的变化,给患者发放日历,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③戒烟限酒。④控制体重,适量运动。⑤心理指导,保持患者平和的心态,缓解工作、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压力。⑥讲解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以及降压药物的服用常识,对医嘱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在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让家人接受干预。健康教育的患者每月电话或上门回访一次。
1.3评价指标患者入选前和干预满1年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50个题,内容涉及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相关行为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答案均为二项选择,答对率60%以上视为合格。相关检查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抽血查血脂等,血脂紊乱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1.4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x2检验等。
2结果
2.1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2.2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卫生行为构成情况见表2
2.3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除遗传因素外,主要与人们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盐饮食、吸烟、酗酒、肥胖、久坐、精神过度紧张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多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干预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的系统健康教育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包括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系统的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医务人员与患者保持经常性接触,缓冲病人的紧张情绪,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能达到知己知彼,缺什么补什么,对症下药的目的。因而对病程进展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有较好地认识,在配合药物治疗的目的,能认真做好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相关行为,做到较好的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提高遵嘱服药的依从性。相关行为转变例数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血脂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在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控制效果良好,从而减缓病程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于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于高血压的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临床上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积极推广到社区,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帮助高血压患者掌握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表1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比较(x±s)
注:经t检验,教育前后比较:p
表2教育前后卫生行为构成情况[例(%)]
注:经x2检验,教育前后对照:p
表3教育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注:经t检验,干预前后对照:p
参考文献
[1]杨江柳.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