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范例(3篇)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8mg联合地塞米松5mg,用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2ml稀释成4ml,血管瘤瘤体内注射治疗58例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按每次药量及方法1周或隔周注射1次,分别为多次注射治疗,每次剂量最多不超过8mg,直致瘤体消失。结果:随访观察6~24个月,55例患儿血管瘤全部消失达到治愈,3例有效,未发生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畸形。结论: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治愈率高、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有效的恢复了眼睑的正常外形与功能。
[关键词]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儿童;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R7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3-03
PingyangDX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treatment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
HEYa-ni,DUANZhi-guang,LIGui-xiang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DaliPrefecturePeople"sHospital,Dali6710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ationandanalysisinPingyang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treatment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clinicaleffect.MethodsUsedinPingyangin8mg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on5mg1ml,with2%lidocaine,salinediluted2mlinto4ml,tumorwith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58casesof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accordingtoeachchargeandmethodforaweekoreveryotherweek1injections,respectively,repeatedinjectiontherapy,eachdosenotmorethan8mg,untilthetumordisappeared.ResultsTheywerefollowedupfor6to24months,55casesofchildrenwithhemangiomasdisappeartocure3cases,effective,nolocalinfection,tissuenecrosisandscardeformity.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PingyangDXcombined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forthetreatmentof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hasahighcurerate,convenientoperation,smallsideeffect,effectiveintherestorationofthenormalshapeandfunctionoftheeyelid.
Keywords: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children;PingyangDX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
海绵状血管瘤是儿童先天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儿童时期的血管生长迅速,加之眼睑与颌面部组织的血供丰富,因此,位于该部位的血管瘤生长较快,若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眼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上睑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造成上睑下垂,可引起儿童的视力障碍。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5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愈后能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为部分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血管瘤范围最大10cm×8cm,最小2cm×1cm。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53例,毛细血管与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5例。血管瘤分布部位:,右眼上睑19例,右眼下睑12例,左眼上睑18例,左眼下睑9例。其中有2例血管瘤范围大,侵犯到睑结膜、穹窿结膜及眶内深层组织,上睑血管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和眼睑运动障碍,3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
1.2术前检查:治疗前常规测体温正常,作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X线胸片等检查均正常。对面积大、位置深的血管瘤患者行眼眶CT或MRI检查,眼部彩超检查,明确血管瘤是否累及眼球或眶内的范围,制定治疗方案。
1.3方法:采用平阳霉素8mg加地塞米松5mg(1ml),用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2ml稀释成4ml的溶液。用5号针头注射器从血管瘤0.5cm正常组织进针,穿刺到血管瘤体回抽见血后将药物注入瘤体内,血管瘤较大者可多点注射,至瘤体苍白、肿胀为度,注射后用棉棒轻压进针部位3~5min,勿在血管瘤表面进针,以免针眼出血和药液渗漏,降低疗效。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瘤腔的大小、深浅和所在部位,决定注射平阳霉素剂量,儿童的注射剂量0.3~0.6mg/kg,每次平阳霉素剂量最多不超过8mg,疗程总量不超过60mg,间隔1~2周按每次药量及方法重复注射,分别为多次注射治疗,直至瘤体消失穿刺回抽未见血液。每次注射充分做好眼睑皮肤消毒,注射后眼药水滴眼包封患眼。
1.4疗效评价:参照国内通用标准[1]:Ⅰ级:无效,瘤体无缩小;Ⅱ级:有效,瘤体缩小不足2/3;Ⅲ级:显效,瘤体基本治愈,色泽接近正常;Ⅳ级:治愈,瘤体消失无残余,表面色泽正常。
2结果
本组5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6~24个月,其中除2例毛细血管与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1例因血管瘤病变面积大,侵犯到睑结膜、穹窿结膜及眶内深层组织,治疗效果显效外,其余患者血管瘤消失达到治愈,治愈率95%,有效率100%。用药后副作用小,仅为注射区域局部组织肿胀,一般3天后逐渐消肿,15天后皮肤色泽渐趋于正常,12例患者出现低热,均在38℃以下,未作处理。全部患者均无局部组织感染及组织坏死,未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血常规及肺部异常症状。治愈后眼睑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眼睑功能正常。
3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2]。血管畸形则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是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更新的非真性肿瘤,一般不能自行退化,海绵状血管瘤属静脉型血管畸形,多在出生时发现[3]。发生于眼睑部位的血管瘤也不在少数,本组病例均经临床检查,体位试验和穿刺检查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皮肤表面呈现浅蓝色,眼睑明显肿胀畸形,影响患者的面容,造成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和眼睑运动障碍。对眼睑血管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可以引起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都各有其优缺点,要达到治疗简单、疗效显著、眼部不遗留瘢痕畸形和无并发症较为困难,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切除血管瘤时,常因需要保留重要组织结构及功能,不能彻底切除而致血管瘤复发,同时手术造成眼部的瘢痕畸形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眼部特殊解剖的复杂和功能的重要性,加之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的特点,瘤体边界不清,病变组织内充满血窦,血供较为丰富,尤其是面积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很难完全切除血管瘤,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后易造成眼睑的组织缺损,形成的眼睑瘢痕畸形是患者与家属所不能接受的,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不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很多,硬化剂局部注射、低温冷冻、激光、放射治疗、用口服强地松等[4],疗效均不理想,并常有许多副作用。以往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最常用大剂量的硬化剂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易引起剧烈疼痛及过敏反应,严重的组织肿胀可引起血栓形成,甚至可能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形成瘢痕。面部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要在血管瘤治愈的前提下,眼睑部位的形态美容需特别重视,达到眼睑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原有的形态,眼及眼睑功能正常。因此,上述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在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采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作血管瘤体内局部注射的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副作用小及可重复注射,临床治愈率高,并且能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与功能等优点。
平阳霉素作血管瘤局部注射,可以使药物停留在较多的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的血窦内,使血管内皮细胞固缩、破碎,血小板黏着,微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瘤体纤维化,起到机械栓塞与化疗相结合的作用,最终使瘤体消失[5]。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优点在于它无免疫抑制作用,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临床可静脉注射,动脉灌注及肌肉注射,不会引起溶血改变,也不破坏周围正常结构[6],故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内相互吻合的血管众多,而且与全身血管间出入血管少而细小,血流缓慢,药物易在局部积聚,是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有特效的组织学基础。儿童因恐惧心理对治疗配合性差,眼睑区域的皮肤娇嫩,血管瘤多在眼球重要器官周围,需将患者充分固位好的条件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要准确的注入到血管瘤体内,穿刺到血管瘤体内回抽见血后才能确定注药到血管瘤体,药物不能注射在皮肤浅层内,可发生局部皮肤组织层内肿胀压迫而缺血,皮肤表面出现溃烂感染遗留瘢痕。眼眶内深层组织的血管瘤注射治疗要注意;一是注射穿刺时不能伤及眼球的重要组织结构。二是注射剂量相对要减少,防止平阳霉素的肿胀副反应,使眶内组织过度肿胀压迫眼球,而引起眼球的损伤出现并发症。眼眶内血管网比较丰富,血管瘤与周围组织的血管交通支多,血管瘤内的血液流速增快,平阳霉素在血管瘤内停留时间短,治疗效果相对要差,一例患者在随访观察疗效期间未能完全治愈,需继续治疗。平阳霉素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显效快,治疗方法间隔1~2周即可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剂量最多不超过8mg,间断性用药比较安全,本组病例疗程总量不超过60mg,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和胸片,无一例患者发生血液系统的异常变化,或肺炎及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在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已经发现类固醇激素对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抑制现象[7]。地塞米松可以增加血管收缩的感受性,对血管瘤的增殖有抗同化和血管收缩作用,促使血管瘤退缩,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治疗增殖期血管瘤的首先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起到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一般注射治疗3~5次后血管瘤明显的缩小,观察1月后复查,有剩余的部分血管瘤再注射治疗,直到血管瘤完全消失。临床治疗中平阳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注射区域组织明显肿胀,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地塞米松不但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而且在局部注射可有效地减轻平阳霉素注射后的局部肿胀和发热,防止平阳霉素激发瘤体内热源释放和过敏反应[8],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平阳霉素的副作用。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作为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的稀释溶媒,注射时具有局部封闭和止痛的作用,使患者在减少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同时也有效的恢复了眼睑部位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无一例发生眼睑畸形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起到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3):185-186.
[2]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267.
[3]张志愿,赵怡芳,郑家伟,等.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8.
[4]赵平萍,张涤生,愈导祥,等.口服强的松治疗婴儿血管瘤[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9(3):162.
[5]伍尚敏,鲁开化.血管瘤药物治疗的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33-1377
[6]刘洪泉,祁建春,等.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61例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3):1941.
[7]冷婷婷,霍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12):1748-1752.
[8]侯劲松,陶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08-110.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手法复位;药物;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3.0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3-0045-0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常见周围性前庭眩晕,属眩晕综合征范畴中的独立疾病,是典型的源于耳内的眩晕,约占眩晕患者总数的40%,其中尤以累及后半规管的病例居多,可占BPPV病例数的85%以上[1]。手法复位是现阶段临床治疗BPPV的首选方法,配合药物使用能有效抑制前庭反应,减轻呕吐等不适感。文章现以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BPPV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就诊时均主诉头部转动或明显移位情况下会有视物旋转、倾倒感,即短暂性眩晕。其中,61例(71.76%)患者发作期并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15例(17.65%)患者间歇期有头昏感。经Dix-Hallpike试验、Rolltext检查等,临床判定患者病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MA)的关于BPPV的相关诊断标准[2],为后半规管BPPV。病例排除标准:(1)器质性病变所致眩晕;(2)手法复位禁忌证;(3)治疗用药及成分过敏者。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男22例,女21例;患者年龄21~79岁,平均(56.6±8.3)岁;患者病程1~30d,平均(8.35±4.12)d;左侧眩晕20例,右侧眩晕23例。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患者年龄24~76岁,平均(57.1±8.5)岁;患者病程1h~35d,平均(8.46±3.95)d;左侧眩晕21例,右侧眩晕21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BPPV诊断标准
参照CMA耳鼻咽喉分会公布标准拟定:(1)头位改变所致发作性眩晕,或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2)眩晕间歇期可见头昏、不稳感,但无头晕、共济失调、步态障碍等;(3)影像学检查排除相关责任病灶;(4)无耳鸣、耳部闷塞感;(5)Dix-Hallpike试验呈阳性,Rolltext检查呈阴性,可诱发眩晕或眼震且有疲劳性,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分别小于5s和60s[3]。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以Epley手法复位进行治疗,1次/d,每次重复复位步骤2次,具体复位方法如下:第一步,患者端坐于床,全程睁眼配合复位,以便于复位医生观察眼震情况;第二步,指导患者头部向患侧偏转45°,固定患者双手,在保持该头位的情况下引导患者快速向后仰,使头部呈悬垂位30°并保持。观察患者眼震,无眼震者维持2min,有眼震者待眼震消失维持1min;第三步,指导患者缓慢经过中度头伸展,将头部归正并再向健侧偏转45°,观察患者眼震,维持时间同第二步一致;第四步,患者左侧卧位,头向左侧旋转45°并固定,观察患者眼震,维持时间同第二步一致;第五步,患者缓慢回到坐位,指导患者头部前倾20°~30°并保持2min。
试验组手法复位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本组患者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5mg)和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1次/d,静滴)。两组患者均每日连续治疗,疗程至眩晕完全消失。治疗周期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第7天治疗结束后,参考中华医学会BPPV疗效判定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复位后1个月随访,统计两组BPPV复发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参照CMA的BPPV治疗标准拟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具体如下:眩晕完全消失,Dix-Hallpike试验阴性为显效;眩晕显著减轻,位置性眼震也有所改善,但未消失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Dix-Hallpike试验阳性为无效。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试验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72±0.46)d,对照组治疗BPPV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96±0.5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2,P=0.046),两组不同时间起效情况比较详见表1。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分析;病因;手术失败;重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24-01重睑手术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其操作非常简便、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是想要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却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相关并发症或者病人对临床效果不满意再一次采取重睑临床手术的病人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如何能够提高重睑手术的临床效果一直是相关临床医师热烈讨论的话题。根据这一情况,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医疗美容诊所收治的重睑手术失败的病人254例,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在我医疗美容诊所由于重睑手术失败再一次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病人254例,当中男性12例,女性242例。年龄在19-57岁,平均26.7岁。临床手术治疗包括首次再次手术治疗、多次再次手术治疗,它们依次为212例、42例。
1.2临床治疗方法对所有病人在手术之前给予密切观察和测量,通过询问病人区分出手术失败的所有类型,同时实施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①眼皮浮肿进而采取重睑手术失败:采取切开方法重睑手术进行修复。②双侧重睑线不对称造成手术失败:对重睑线进行再一次设计,将原有的瘢痕组织进行剥离切除以后,再一次进行成型手术。③重睑手术以后病人的重睑线过高:把皮肤、皮下组织和提上睑肌腱膜完全分离,尽可能采取附近眼眶相隔脂肪给予分隔,以免出现再一次粘连现象,之后再采取重睑成型手术[1]。手术以后根据上门随访或者电话干事,对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病人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