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多彩插花培训(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8-23 手机浏览

多彩插花培训范文篇1

摘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作者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主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如苏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为什么用“冒”,“冒”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学生不好理解,通过看插图,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荷叶挨挨挤挤,靠得很紧。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的空隙中伸出头来,这就是“冒”。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运用插图,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竹子、河川、石头、小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呢?”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明白了:原来是这些事物就是这些颜色的,所以要用这几种颜色的蜡笔来画。

实践证明,借助插图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图作为学文的凭借,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等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小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借助插图对语言文字训练十分有效的原因。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训练。

如苏教版二年级《月亮湾》一文,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本文章节训练的重点,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插图的能力,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即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有主要有次要等。这样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再看图作文时学生们的写作顺序就会有条有理了。

如苏教版第七册《雾凇》一文中,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景物是什么?它们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雾凇的?为什么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想象雾凇的美景,把“雾凇”同“梨花”联系起来。梨花是什么样的?雾凇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在图文对照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认真的观察和正确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原来是因为它们的颜色都是白的,才会让人觉得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开了。我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工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看”是吸收,“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懂插图,才能说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这里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如苏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中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看哪些词用得准确。根据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提高表述和写作能力。

多彩插花培训范文篇2

1.借助插图激发阅读期待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尤为重要。当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唤醒后,就会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文中插图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实现自主阅读。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学习在观察的基础上自由发言。再读石碑上的文字,你还想了些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想法后,自由读书,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一副小小的插图,可以将学生带到艰苦的岁月,用心去了解一位不曾熟谙的伟人。

又如:汉语拼音“bpmf”的教学中,课文插图为我们创设了学习的情境:“爸爸带我爬上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在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再配以这首情境歌,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具体形象,又能使所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2.借助插图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材中有很多叙述性很强的文章,理清其叙述顺序,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低年级学生理清叙述顺序。

如:《要下雨了》一课有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要下雨了,小动物都有什么变化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这样可谓一目了然、直观明晰。

又如:《棉花姑娘》一课,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下面的四幅插图,找出:“棉花姑娘先后请谁帮忙捉害虫”。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清顺序。

再如:《称赞》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再看插图思考“谁称赞了谁”,进而感悟“朋友间的相互称赞可以带来自信、消除疲劳”这一内涵。

3.借助插图理解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望洞庭》这首诗。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图,说说插图的意思,与课文的哪一部分是相照应的,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这句诗的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中心。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第二次经过时看到的景象呢?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中心。

5.利用插图培养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有序观察的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先全面观察再重点观察等。

(2)培养想象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虎门销烟》一课的插图时,要从林则徐的凛然正气联想到他为民请愿,不销毁鸦片的场面,联想到他们对鸦片的仇恨和销毁鸦片的喜悦心情,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时激动得欢呼雀跃的场面,就更能体会到虎门硝烟的重要历史意义。

(3)借助插图搭设口语训练平台,培养说话能力。口语表达训练不能仅限于口语交际课,应该渗透到每节语文课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文中插图,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搭设口语训练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彩插花培训范文篇3

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四、《插花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

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

4.在校内开展有意义的插花比赛,提高学生的插花兴趣。提出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