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收集3篇)
怎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1
去年一则新闻令人震惊: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因犯诈骗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犯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犯伪造公司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
雷楚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这个四川彭州的初三学生勇救7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并入选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7年前,是勇救同学的“英雄少年”;7年后,却因诈骗罪锒铛入狱。是什么造成了雷楚年人生的悲喜剧,是什么带给他如此颠倒的人生?
“成名”后的雷楚年,感受到了荣誉带给自己的无限荣耀,也感受到了荣誉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于是,他变了,开始利用人们的崇敬和信任为自己捞取“好处”,最后跌入犯罪的深渊。这一切变化的背后,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跟上,没有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一朵刚刚盛开的“鲜花”因为没人“照料”、没人“浇水施肥”而枯萎成一棵荒草,令人扼腕叹息!
无独有偶,复旦投毒案主角林森浩的人生道路同样令人顿足。
林森浩在给法庭的最后陈述中写到: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随风摇摆,兜不住的迷茫。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
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等待他的将是怎样辉煌的人生,却因为思想上无家可归而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林森浩、雷楚年……这些早夭的“英才”,让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怎样的人,怎样树人?
改革开放以来的精英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急需的人才,但是由于忽视价值观的培养也造就了很多“雷楚年”、“林森浩”,这是个人和教育的双重悲剧。
不仅是中学教育、大学教育,还有我们党员干部的教育。
十以来,大批党的高级干部落马,既凸显了反腐形势的严峻,也反映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教育的缺失。
有人在案发入狱后忏悔道:作为一名党员,未能将党性原则放在心上,一次又一次地破坏,甚至是践踏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公民,漠视法律的存在,一次又一次地违法乱纪,以为可以通过自己手上的权力,挑战法律的权威……准确反映出问题的两个根源――个人宗旨意识的淡化和组织教育的缺失。
对此,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十上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指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随之在全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意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思想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对党建工作和思想工作规律的新认识。
一、要培养长远、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是社会产物
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结果。因此,价值观是需要培养的,也是能够培养的。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是说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可能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因此,对价值观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丧失了最佳期,就可能造成“价值空洞”,“思想上无家可归”。没有是与非的价值判断,这样的人早晚要出大事。
2.要建立正确的、长远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有层次的。比如不能撒谎和热爱祖国这两个价值判断,是不在相同的层次上的,后者的层次显然要比前者高。价值观的培养,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建立正确的、能够指导长远人生的价值观。雷楚年在荣誉面前飘飘然了,林森浩在考取研究生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一些领导干部高官得坐不知权为谁所用,都是价值观没有得到确立,特别是没有解决好大是大非的问题。
3.要建立有核心的价值体系
价值观是多元的。不同的价值观有时会汇集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而这些价值观可以是同属于一个价值体系,也可以是平行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可能是相矛盾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每一个人要建立一个有核心的价值体系,让核心价值观统领一切,从而使得价值体系保持正确而稳定。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所有人价值体系的核心,也包括我们共产党人。没有核心就不成体系,这样的价值观就是碎片的拼凑,往往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就要用一生的忠诚来濡养
1.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
价值观确立后,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的产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动摇,甚至走向反面。那些落马的干部就是鲜活的例子。所以,提出“三严三实”,把“严于修身”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价值观的养成,坚定理想信念。
2.社会的进步与需求会催生新的价值观
中国西周以“礼”为核心价值,所以到孔子时面对“礼崩乐坏”主张“克己复礼”;西汉初期以“孝”知天下,用乡贤制度维持社会稳定;宋以后,“天理”说把儒家发展到极致;“五四”倡导的“民主科学”,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新社会的向往…
怎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学生;崇德向善;有责任心
曾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个价值观非常重要;对于教育者而言,如何引导并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教育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青年,首先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他们。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层面(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面(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然而,现实生活中,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让他们真正理解领会并不容易。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要培养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可以的,而是应当言传身教。比如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老人,怎么办?又比如看到马路边上有一个被撞倒的老人,怎么办?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践行影响了学生做人和做事方法。所以,向青年学生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做到言传身教,让道德的教化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我规范,自觉主动地去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青年,还可以采用“青年学生道德讲堂”的形式。什么是青年学生未来所追求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引导他们到哪里?是物质的金钱还是精神的食粮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物质的追求上:比谁吃的更好,比谁穿的更好,比谁化的妆更靓,比谁的手机更贵……为了避免让学生一头扎进物质的漩涡,我们要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让学生从追求华丽的物质转向追求富有的内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青年学生道德讲堂”一系列授课访谈和讲座,学生可以学到道德模范的事迹和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学习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义务劳动或者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把崇德向善的精神落实到实处,把善举汇成涓涓暖流,流向他人的心窝,温暖每个人前行的路。此外,还可以在“青年学生道德讲堂”主题系列活动中举办演讲比赛,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讲他人、讲自己、讲身边的道德故事,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道德素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品质和责任担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青年,还需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成为一名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青年,除了理解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要学生投入到切实的实践活动中去。
第一,组织“心愿墙”活动。国外有新年愿望(newyear’sresolution)的活动。新年前夕,人们要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在这一时刻人们构思今后生活中值得进取的目标,并且坚持到底,这就是所作出的新年愿望(newyear’sresolution)。参考国外新年愿望的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心愿墙”的活动。学生写下来年践行崇德向善的承诺,即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的三件事情,并张贴在宣传栏,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决心和行动。如果能够圆满完成,则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第二,举办“崇德向善”主题的微故事大赛。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着眼自己的身边事、寻常事、感人事,宣传身边人、寻常人、高尚人,发现、挖掘、创作身边发生的青春感人故事,通过微博、博客、论坛、微信等形式进行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有责任担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微故事,我们可以挖掘出学生平凡背后温暖的故事,发现他们剥去骄傲的外壳之后人性的闪光,看到他们故作潇洒背后友善的心。
第三,开展“榜样的力量”微拍活动。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事迹只能展现在文字上?不是的,快来看看榜样的力量!学生或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多媒体工具,记录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现青春正能量,反映新时代学生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一面,拍成照片、微视、视频、微影像或者制作成动漫等形式,配以文字说明,在学校许可的途径进行展播。用身边榜样的事迹在全校范围内渲染崇德向善,有责任担当的精神。
第四,建立校级“崇德向善”微信群。在组织道德讲堂的同时,可以建立一个名叫“崇德向善”的校级微信群,讲座结束后,可以现场举行微信摇一摇的仪式,通过摇一摇的活动,让在座的不同微信圈的学生都加入到“崇德向善”的微信群。微信群定时向群内成员校园内外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让崇德向善的培养与形成不再是一阵风,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崇德向善,有责任心的青年,更是我们的责任。引导学生崇德向善,有责任担当,我们需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号召学生提升自我道德素养、文明素质,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崇德向善,有责任,有担当!
怎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思品课
一、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上是必然会谈及到的,这样的课程多数安排在高中或者大学。目前,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学就要开始抓起,这样才能渗透学生的大脑中,从而学生从认知到认同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现在摆在老师面前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将这些观念深入到学生大脑中。首先我们得先找个“空箱子”,而课堂就是这个“空箱子”,它起着媒介、载体的作用,然后我们再把事先整理好的知识一点点放进去。以前的教学模式就是单纯的灌输,是使劲地往空箱子里塞东西,慢慢地一点都不透气,也一点作用没达到,所以下面将谈论到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操
爱国是永远都不变的主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它代表着我们最诚挚的感情。尤其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不能淡忘了我们的国家,不能眼看国家的衰败而视而不见。试想一个人如果丢掉了自己的爱国热情,那他要怎么来保卫国家,怎么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十也明确提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爱国情感。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中国接受了教育后,要么选择到国外深造,要么直接到国外工作,这不仅使中国的人才流失,最负面的还是从思想和行动上否定了中国。所以现在的小学生就会因此对国家、民族意识产生动摇。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未来。所以提高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迫在眉睫。思想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思想品德的教师是大力倡导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领头人和主力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不断地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课堂上展示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历史,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巨大突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爱国演讲比赛,爱我中华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爱学校、爱家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爱国主义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三、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
思想品德课字面意思就是思想和品德两方面,它们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在这个课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荣辱观、认知力、反思力。充分让小学生要以热爱祖国、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见利忘义为耻。思想课教学要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旗帜,告诉学生该坚持什么,该反对什么,该抵制什么。提出判断言行的道德标准,明确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成为“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四美青少年。思想品德课是传播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荣辱观的主要媒介,那么思品课作为主渠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我们以特地创立的情境来激发青少年的荣辱观,比如说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等。再者通过舆论来传递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好比化学催化剂一样,荣辱观自动被激发反应,形成在青少年的思想中转化。催化的过程中如果巧妙地使用荣辱观,引起他们的反悔,谦虚的情绪,利用好思想转化的契合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他们行为不端正时要及时给与纠正,提醒并教育他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仅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且还对社会的风气造成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被扰乱,社会安定受到威胁,最后糟糕的结果是丢失了自己的尊严和魅力。最后要构建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是人类对社会态度的真实的窗口,我们要帮助他们改善道德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始终把荣辱观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富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振兴中华。
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独立的,尤其是知和行背离得相当严重,以至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国、做人、商业都离不开诚信,一个人良好的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诚信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教育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教材中的诚信教育内容一般是丰富多彩的,通常都是名人名事,讲故事或者案例分析是有利于课堂的气氛,学生也能积极地接受相关信息,如果我们设定一定的情境,结合生活,深化诚信主题,让诚信意识自然地流进学生的思想中。课堂学习是为整个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结合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自觉将诚信教育和传统美德相结合,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真正体验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五、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每个人追求未来并为了实现而不断努力的动力。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时代给予的使命、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金钱驱动的社会,孩子们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到底该追求什么,他们感到迷茫,自己最初的梦想似乎实现起来如此渺茫,甚至会被世俗的眼光嘲笑。所以有的小学生不断挣脱出迷茫,丢弃了梦想,扭曲了价值取向,随大流地争夺名誉钱财。还有的学生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依靠父母,浑浑噩噩地活着,看似自由自在,其实是迷失自我的一个躯壳,没有了生气。青少年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该怎么坚定信念,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的还要注重学生思想信念的教育,不断熏陶,将理想信念浸润在课堂教学中。
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思想品德课就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授课老师要把握好时代音符,时代脉搏,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操;明辨是非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理想信念的形成,如此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