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的立法目的(收集3篇)
建筑法的立法目的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现状建议激励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在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并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现状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政府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能给与安徽建筑业发展相仿的省份以借鉴。
1.安徽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安徽的建筑节能起步并不晚。早在1992年,合肥琥珀山庄就曾进行过5种墙体、6种屋面的节能试点,受到过国家建设部的肯定。安徽省建筑节能工作始终坚持“政策为导向,设计为龙头,标准为支撑,组织为保证”的工作思路。建立专门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构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初步建立了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撑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1.1建立安徽省地方法规和规章
2003年6月下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废除传统耗能墙体材料,积极推广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2005年9月印发了《安徽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用于指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做好建筑节能审查工作。2005年11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住宅建设项目和新建商场、宾馆、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在方案审查、立项审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方面加强节能管理。2006年1月《进一步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管理若干意见》,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审查监督管理工作。
1.2推进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建设
2001年1月,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建设厅联合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SF防水保温屋面构造》、《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等节能图集和标准。
1.3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
结合安徽省情,制定和实施了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如《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建科[2006]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建设[2006]115号)、《安徽省关于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号)、《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
与此同时,各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工作办法和意见,如合肥市制订的建筑节能规章《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合政[2006]27号);铜陵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意见的通知》(铜政[2004]11号)、《铜陵市“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蚌埠市建委制定的《关于推行应用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通知》(建政秘[2006]185号)等。
2.安徽建筑节能政策面临的问题
2.1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亟待创建
安徽省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除了认识不足、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和制约。一是缺乏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至今仍然缺乏鼓励企业节能、节材、节水、节电、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做了一些节能等方面的尝试,但都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仍缺乏国家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三是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予以配套,但各地落实建筑节能各项费用的情况并不太理想,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目前针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是以财政补贴为主,受财政预算额度影响较大,不够稳定,建筑节能税费优惠等稳定、长效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
2.2建筑节能长效机制未建立
从安徽各地建筑节能进展情况看,针对“十二五”期间更大规模、更长时期节能改造的财政政策、融资模式尚未确定。在法律层面,《节约能源法》已经修订并颁布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也开始实施,但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使这些法律制度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目前,这方面工作还处在刚刚启动阶段。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不足,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影响了业主节能的积极性。
3.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建议
目前安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完整的激励措施,建立以经济激励措施为主,以加强行政管理和完善节能服务机制为辅的建筑节能激励措施体系。
3.1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的立法研究
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法律法规具有全面性、操作性、前瞻性,使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能在法律框架内找到节能减排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建立起一套长效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安徽省在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尽快完善本地的节能减排地方法规体系,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继续抓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抓好《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部分)》、《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及《安徽省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规程》等标准制定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安徽省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及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力度,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
3.3建立建筑节能激励政策框架
理顺节能管理及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的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使节能与各方利益直接挂钩来促进各方的节能积极性;加强限制性政策:对建筑物、能源系统(设备)的能效水平及节能管理(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加大鼓励性政策的力度:对高效的节能技术、产品(建筑)给予经济激励,抵消部分由于采取高效节能技术而带来的增量成本,并支持中介机构参与建筑节能的活动。
3.4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要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研究制定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从财政投入、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建筑节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
3.5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贴息补助,即政府用财政收入或发行债券等收入支付企业用于节能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二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形式直接向节能项目提供财政援助,如对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项目和能源审计项目等的补贴。
3.6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安徽各地方科研计划
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入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实行精神奖励与经济激励并行的节能激励政策。要研究制定对经认证合格的节能产品和材料减收产品增值税的相关政策,鼓励生产、采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建筑节能器具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通过节能改造、电费降低而产生的收益,实行按比例分成;改革有关建筑奖项的评审办法,把是否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作为重要评审内容。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与导向研究”,编号10030503044。
参考文献:
[1]赵凤.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安徽省阜阳市绿色建筑发展调查[J].安徽科技,2010,(6):43-45.
[2]赵凤.绿色建筑发展与科技创新[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5):60-61.
[3]赵凤.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0,(1):40-42.
[4]何长全,李国昌,陈莉.节能建筑推广动力及激励机制分析[J].工程质量,2011,29(11):5-8.
[5]陈莉.节能减排政策与合肥科技创新环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44-48.
[6]陈莉.基于博弈论的建筑节能政策导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1,(18):116-117
[7]俞越能,王琴琴.芜湖着力健全墙改政策配套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2):18
[8]汪青松,陈莉,陈二祥等.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的推广――安徽省安庆市绿色建筑建设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08,(5):115-119
建筑法的立法目的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法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但是,近年来,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引进了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新型施工材料,另一方面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不断创新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形势下,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步伐。
1项目管理法
项目管理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法,其指的是以项目经理负责机制为前提,应用科学合理的措施,科学规划工程施工过程,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把控,优化配置施工中所用的各项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将项目管理法有效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能够对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与把控,最为关键的是可以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能够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项目管理法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可以对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有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总体效率的提升,保障工程能够按期完工;第二,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运用项目管理法,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还可以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第三,通过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法,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中各部门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从而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协调解决,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的优势作用,开始施工之前,应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同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相关人员的管理,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思路
2.1确立项目经理,确保其能力符合要求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的优势与作用,必须确立项目经理,并要确保其能力符合要求。原因在于,项目经理是主要责任人,既要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负责,也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负责。项目经理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享有人财物处置权、指挥权以及决策权,若是其能力不符合要求,不仅会严重影响项目管理法作用的发挥,也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带来诸多隐患。鉴于此,在实际应用项目管理法的时候,必须提高对项目经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源头上确保项目管理法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对于项目经理,所具备的主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的经验以及法律意识。项目经理必须全面了解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丰富的经验,且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法依规地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仅安排一个人来担任项目经理,通常无法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因此,项目经理通常是以部门形式存在,安排多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不同方面内容进行分别负责,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效果。二是必须具备领导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项目经理才能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确保项目管理法的有效应用。
2.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有规可循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实现对项目管理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第一,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有效约束个人行为,并对整个组织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确保施工能够得到顺利开展、有效进行。在建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为确保其科学性,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实际,确定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以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确保管理制度符合工程实际,还可以保障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第二,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其原因在于,施工安全与否,对工程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必须遵循“安全是第一要义”的安全准则,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鉴于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并认真执行,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自救能力,从而实现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减小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三,应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际应用项目管理法的时候,也有必要建立可操作的、详细而又科学完善的责任机制,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建立责任机制的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相关管理职责进行精细化地划分,规范管理行为,却把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互相推诿责任现象的发生,便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明确责任人,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2.3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对项目管理法进行应用的时候,追根究底还是需要依赖“人”来实施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管理效果的高低,直接受到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影响。鉴于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项目管理法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目标。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第一,应提高其法律观念与法律意识。管理人员必须知法、懂法、守法,这就需要其全面掌握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了解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寻找相应的法律支持、法律依据,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高效实施。第二,应提高其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指的是,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品质、道德准则以及道德情操等,是员工的必备品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本行业应有的职业道德,才能更规范、有效地开展工程管理,才能实现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并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的应有作用,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第三,应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与工艺。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工程中目前比较常用的、常见的技术与工艺有所了解,才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风险、问题、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从而切实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
建筑法的立法目的范文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AutoCAD建筑制图;应用与使用
CAD建筑制图作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关键课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单一命令教学模式的束缚,学习效果不佳,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综合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科学内涵
项目教学法,即一种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当前教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师生为了开展某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学生理解与行动相结合,二是目标具有明确定向性。在AutoCAD教学中,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利用任务来实现命令的驱动,综合应用效果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知晓单个命令的应用与使用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在任务中能够掌握命令间的配合使用方法。从整体上来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与使用技巧分析
2.1建筑AutoCAD作图的基本绘制命令
2.1.1绘制线性分析
对于线性任务而言,在建筑CAD作图中,利用相关的编辑命令技巧,综合利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其具体功能特点,形成了众多的独立任务模块,主要分为五方面:第一,粗实线,一般为0.3㎜,主要解决在平、剖面图中被剖切的主要建筑构造轮廓、室内外立面图轮廓以及建筑表面线;第二,中实线,一般为0.15-0.18㎜,主要的解决任务是平、剖面图中被剖切的次要建筑构造轮廓线、平顶立剖面图中建筑构配件轮廓线以及装饰构造详图与构配件详图轮廓线;第三,细实线,通常为0.1㎜,主要是作为填充线、尺寸线、索引符号以及分格线等;第四,细虚线,为0.1-0.13㎜,主要是实现室内平面、顶面图中未剖切到主要轮廓线以及拟扩建建筑轮廓线等;第五,细点画线与细折断线,为0.1-0.13毫米,主要用作中心线、对称线与定位轴线。由此可知,每个线型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依据其特点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将各个模块进行结合,从而在整体上对图形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
2.1.2绘制圆弧形分析
一般而言,要分析各圆弧之间的内外切关系。在建筑CAD制图中,诸多图形都是利用圆弧来连接圆的内、外切圆心。在应用与使用过程中,要利用半径加、减定位等方式处理圆弧相切弧的内、外切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上来考虑:一是利用圆角命令来实现,二是利用相切、相切、半径绘圆命令,结合修剪编辑命令来完成。从整体上来看,在进行这类专题任务练习过程中,要积极促进学生对圆弧连接型任务的学习,系统了解以及把握圆弧命令、圆角以及修剪编辑命令。
2.1.3多边形和点分析
在进行建筑CAD教学过程中,对于多边性与点的绘制而言,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命令、菜单以及工具栏正多边形按钮与点按钮。在这类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绘多边形命令以及点命令,能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及把握。
2.1.4绘制样条曲线与面域分析
面域作为一种二维区域,主要的选择对象为闭合多段线、直线以及曲线。在曲线中,主要是样条曲线。面域的边界由端点相连的曲线组成,曲线上的每个端点仅连接两条边。选定的多段线通过样条曲线与拟合选项进行了平滑处理,得到的面域将包含平滑多段线的直线或圆弧。
2.1.5图案填充分析
由于在建筑CAD制图中给定的每个图案本身是一个图块,因此在绘图时要确认其缺省设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由标题行或者图案定义行组成,分为两种格式,即标题行格式与案定义行格式。利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差别表示实体材料种类,从而提高图形质量。
2.1.6尺寸(文字)标注与编辑分析
利用标注样式管理器,建立正确的尺寸标注样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使用输入尺寸文本标注,二是利用编辑主表按钮编辑尺寸,三是引用特性对话框编辑尺寸。在利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握尺寸标注方法以及编辑命令。
2.2建筑CAD制图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要明确任务,即建筑平、立、剖面绘制任务项目以及墙身节点详图、楼梯详图,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把握整个学科的学习规律,主要的技巧体现在五个方面。
2.2.1绘制建筑平面图
在建筑平面图绘制中,要利用整体教学法来进行,先设定系统参数,如图幅、线型比例与字体比例等。然后一从标准层开始绘制,设定层、绘轴线网、柱子、剪力墙、填充墙、门窗及洞口、楼梯电梯、附墙洞以及其他。完成后要绘制指北针与标注尺寸,最后写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命令。
2.2.2绘制建筑立面图
基于绘制好平面图的基础上,运用联系分析法,结合可以直接生成建筑立面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层立面,利用单层平面图可以生成相对应的单层立面图;二是构建立面,在主菜单立面二级菜单中,点击构建立面命令,能够生成某些局部构建立面图;三是建筑立面,按照楼层表的组合数据,能够一次生成多层建筑立面。在教学中深入讲解建筑立面图的生成状况,分析在生成过程时所出现的问题,调动同学的思维。
2.2.3绘制建筑剖面图
由于AutoCAD软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实现教学目标。在绘制建筑剖面图时,结合教学任务法,强化目的性与协作性,绘制地坪线、定位轴线、各层楼面线、楼梯平台、檐口、各种梁轮廓线、尺寸界线等时,完善设计任务,强化其问题性,使学生能够极快地掌握绘制建筑剖面图的方法。
2.2.4绘制墙身节点详图
墙身节点详图主要表现墙身与轴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绘制过程中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在任务模块中,结合墙身与轴线关系,注意踢脚板高度、散水宽度、挑檐板高度、窗过梁高度以及挑檐板伸出轴线距离等,在相交知识点上进行整体的巩固与提高,提高新内容的整体掌握速度。
2.2.5绘制楼梯详图
在绘制楼梯详图时,要利用个别比例命令进行细化讲解。如图形切割命令,从二层平面图中切割楼梯二层平面图,结合尺寸标注命令,进行尺寸的编辑,从而选择图案进行填充得出楼梯详图。由此可知,必须依据常规绘制方法,控制好图形尺寸,结合几何位置关系,掌握图形切割命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项目教学法编排知识点,绘制建筑CAD图形,构建教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探索练习以及探索,对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国辉.例说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3(06)
[2]许广芳.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上、中旬),2013(04)
[3]陈晓彪.试论项目教学法在模具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柳州师专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