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分析(收集3篇)
危险化学品分析范文篇1
该书获得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计划资助,填补了我国在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技术领域的空白,对危险品运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本书的主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请其介绍该书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院长,您好!《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是我国第一本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定量分析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方法的书籍,您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吴宗之(以下简称“吴”):危险品道路运输既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化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凸显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据统计,全世界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4亿t,已知的化学品达500万~700万种,在市场上出售流通的已超过8万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
近年来,我国危险品的道路年运输量约2亿t,其中剧毒氰化物类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到1亿t。危险品道路运输占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且95%以上的危险品涉及异地运输,长距离、大吨位成为我国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普遍状况。
这些大量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的危险品在全国公路网中运输,形成一个个流动的危险源,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剧增。当危险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极易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自2000年以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及事故预警技术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鉴于当前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将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再次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简便实用的书籍,系统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的事故风险因素、风险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路径优化选线等内容,希望为从事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研究、运输监管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记:《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一书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主要内容有哪些特色亮点?
吴:这本书是在上述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撰的。通过大量危险品道路运输典型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和风险因素辨识,详细阐述了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的评价模型,危险品运输的事故率、事故后果及运输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体系,提出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计算方法、可接受风险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径安全优化的选线指标和选线方法,并以实例加以分析。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危险品的定义与分类、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方法、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研究状况及评价程序;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法规体系和我国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第三章统计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典型事故案例,系统辨识了事故原因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风险评价方法、基于事故风险的路径优化选线指标及选线方法,其中第四章不仅列举了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后果模型,还介绍了危险品道路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一章则以液氯的道路运输为例,介绍风险评价方法和路径优化选线方法实际应用。
记:相比国内其他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方面的书籍,《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特点?
吴:国内其他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的书籍,大多偏重于法律法规介绍、管理体系介绍,或者是道路本身的危险性探究。本书则较系统地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中人员、车辆、道路、管理、危险品的危险特性等5方面的风险因素,可评价多种运输路径风险的水平,优化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合理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书中还首次引入了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对事故发生概率的校正因子,系统提出了定量风险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安全科学技术领域中安全评价的内容,填补了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技术方法的空白。
危险化学品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对策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危险化学品的存储、生产和运输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物品具有有害、有毒、易燃、易爆和易发生氧化等特点,如果生产和保存、运输该物品的措施不当,就容易产生事故。由此可见,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当前安全评价的水平和实际状况,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做好评价,明确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方案,为人身和经济安全提供保障。
一、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发展
首先,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初期,我国对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物质开始进行评价和相应的控制,同时与该问题相关的安全技术也被列入了我国“八五”计划之中。这就为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具体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进而,在该学术氛围之下,对于危险性的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具体评价方式也被提出。
其次,安全评价方法的提出,做到了以现实生活中因为危险化学物质爆炸而引发的车祸和火灾为基本资料,切实分析泄漏有毒化学物的安全事故,根据危险系数,找出问题出现的条件,从而提出具体的防御和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做到了对危险物质的危害等级和详细危险程度的把握,从而根据具体的危害范围及现实的损失情况,明确的提出整个操作过程中对人员、设备和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应该达到的评价标准。
最后,在发展进程上看来,“安全评价”在2002年1月份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之中,国家开始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提供法律依据。这无疑在该物品的安全评价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同年的6月份安全生产法颁布,该法律又进一步规定了各行业在生产和存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要根据现状对该物品的装置做好完备的安全评价。
二、安全评价现状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具体的评价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安全评价的效率和实际质量带来了很大压力。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一)不重视安全评价
很大一部分险化学品的生产单位、运输和使用单位都不重视安全评价,有甚者,更是认为安全评价只是一种收费活动,没有实际意义,从而不配合实际的评价,以信息保密为借口,不提供完备的资料,使得整个评价过程因为资料不足而难以全面进行。此外,有些单位不但不配合,即使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提醒,也不做出相应的改进,究其本质就是因为这些单位缺乏对安全评价和相关法规的重视,社会和企业对该评价的宣传和教育做得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安全评价的水平不高
关于安全评价的报告问题,相关人员因为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借助提前分析危险的分析方法对有害物质进行研究的时候,在安全措施方面总是记录的过于粗略而不够详细。比如,在实际危险系数为甲类的化学物品的评价报告内容中,对于这个报告的安全措施这一项目,其关键内容大部分是“加强检修”、“做好检查”、“杜绝泄漏”、“不得违章”等,这些内容都是不够详细的,自然也无法应对和解决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危险问题。除此之外,有些报告还存在把验收和安全两者相互混淆的现象,把安全评价写成了验收评价,这样就背离了安全评价报告的方向,也就不能准确分析安全问题。最后,在报告的内容分配上,有人则不分轻重,过分注重检查表的深度,而偏离了报告的可行性要求,出现对预先评价阐述不清楚的现象,这就需要真正掌握安全评价是什么。其实安全评价的重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困难,不需要过分解释。
(三)不会运用安全法规
很多人在进行安全评价的时候却没有使用安全法规。尤其是在化学品的危险源问题上,我国早在1997年就已经设立的相关的应急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种危险物质的临界数量,同时,又进一步详细的举出了141种具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以上措施就为人们辨别和控制危险提供了保障。
(四)对评价机构监督不力
根据现实情况,甲级资质证书的机构有权利对全国的相关单位进行安全评价;乙级的则有权利在省一级的行政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价。但是,很多机构却进行超资质的评价行动,出现了凭借乙级资质进行超省评价的现象。更严重的是,有些机构竟会评价和自身业务性质不同的企业。比如,矿山评价和危险化学品评价是属于同一个评价体系的,有的公司在资质上根本就没有矿山评价这一能力,却敢评价与之相关的危险化学物品,甚至不惜拟用虚假信息,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混淆事实,这就威胁到了评价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如今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中问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们缺乏法规意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把《安全生产法》以及各种安全评价的条例介绍给人们,让他们知道并掌握其中的规范和准则,并应用到实际评价之中。这样就更为直接的让人们认识到了法规的实际意义,使得规则意识深入人心,为以后的评价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特点,加强他们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二)熟练应用法规
在人们充分认识安全评价有关法规的前提下,真正合理而熟练的使用这些规范就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在使用这些法规的时候,要以现实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硬的挪用某些概念。比如,人们在分析某些物质的危害现象时,必须先从相应的物质分类法规和GB12268-1990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查找出该物质的种类和具体的危险特点,然后再根据这些具体信息进行分析,这样就避免了分析结果过于模糊,整改措施不明确的不良现象。
(三)惩罚违法评价的公司
很多安全评价公司至今仍然存在违法评价的不良现象,他们造假、超越等级进行评价等的违规现象,对市场的稳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我们要在严格监督这些公司的同时,切实严厉惩罚那些违规操作的评价公司,按照法律取缔那些扰乱市场、制造虚假评价信息的公司。这样就为以后的安全评价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评价环境,也能有效防止评价失误和评价虚假现象,从而为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存放、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我国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只有正视现实,不断改进,才能为该物质的安全评价做出长远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雅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6):121-122
危险化学品分析范文篇3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大邑县公安局:
为了掌握当前危化品从业人员的思想动态,把准职工的思想脉搏,教育引导从业员工加强安全意识,确保不发生,“丢失、流失、被盗”以及制作违禁化学品等案事件的发生,安全有序的推进工作,我公司对从业员工采用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安全知识培训等方式,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从业员工基本情况
我公司在危化品安全使用管理中共配备8名员工,其中安全负责人1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专职保管人员2人,危化物品使用人员4人,人员思想积极向上,队伍素质过硬。
序号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岗位
备注
1
陈志福
男
安全负责人
2
陶最
男
安全管理人员
3
马登蓉
女
专职保管员
4
罗梅
女
专职保管员
5
车建民
男
使用人员
6
许元贵
男
使用人员
7
胡玉
女
使用人员
8
吕翔
男
使用人员
二、工作方面的思想情况
从工作方面来看,以上从业人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姿态端正,工作热情,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安全圆满的完成危化品管理工作。
三、生活方面的思想情况
从生活方面来看,上述从业人员家庭关系和谐,没有在外借高贷欠高额外账,没有长期酗酒现象,没有酒后易冲动、滋事的行为,在单位表现良好,没有被处分过,也没有被公安机关处理过,无违法犯罪记录,思想稳定,工作顺心,适合当前工作。
四、后续工作打算
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与坏、成与败,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稳定,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虽然本次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我公司危化品从业员工的思想稳定,但并不意味着能就此松懈员工思想方面相关工作。后续我公司会着重关注职工疾苦、倾听员工呼声,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积极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和稳妥处理职工产生的不满情绪,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宣传工作,促进队伍的稳定,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