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年终总结 > 司法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年工作计划

司法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年工作计划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1-24 阅读: 字体:
来件 . 2017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关怀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精准把握法治xx建设新要求,顺应现代传媒发展新趋势,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为民惠民,落笔司法行政供给侧改革,围绕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总任务,紧扣“全省争先、全市有位、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下大力气抓落实、促创新,夯基础、破难题,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发展和新进步。其中,“五聚五高两惠及”的创新做法被省司法厅肯定,并全省推广;新申报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已进入省级推荐公示阶段,新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新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个;“青年律师成长计划”“律师‘管家式’服务中小企业”等12项工作都得到了厅领导的批示,为我市实现“率先领先争先”目标、加快“创新绿色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相互叠加,面对这一挑战,我们聚集资源、壮大队伍,规范流程、提质增效。一是建队伍。召开专业性行业调解组织建设部署会、推进会,年内新建了房地产市场纠纷、市工商贸生产安全事故纠纷、食药品安全纠纷、金融消费纠纷和寄递物流纠纷等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树样板。发挥能人效应,创建吴鞋银能人调解工作室和钱旭平多元化解工作室。开展“优秀人民调解案例”评比评选,目前已有14个调解组织申报了3篇调解案例,将择优评奖录入至《xx市人民调解典型案例汇编》,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指导。三是提效能。完善已建成的专业性调解组织内部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名称、牌子、印章、文书“四统一”。 今年,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831起,调处成功率99.%,涉及金额328万余元,阻止群体性上访34批120余人;专业性行业调解组织分别调处医疗纠纷21起,交通道路事故纠纷1872起,劳动争议纠纷147起。快速有效调处7̶7重大事故等工作受到了省司法厅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17年,我们走基层、到一线,精准定位、细化举措,把公共法律服务惠企便民落到实处、做出实效。一是推出专业化精准模式。实施“百名顾问结百村”公共法律服务工程,明确驻村律师服务时间、内容及考评奖励办法,接待法律咨询310余人次,修订完善合同102个,协助化解矛盾1起。办理各类公证2181件。长效开展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 “三单”服务,开展相关活动23场次,惠及群众000余人次,满意率达99%以上。举办“芬芳同行̶牵手共维权”活动,13名女律师与各镇(园区、办事处)妇女维权站结对共建,提供妇儿咨询300余人次,办理妇儿援助案件12件。二是探索管家式兜底服务。精选129家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条目式列出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经营状况、用工人数等,指派律师每周一访、一月一研判、定期“回头看”等,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咨询1290余人次,修改审查合同89份,参与谈判21次,提供合理化建议11条。三是实施精益化科学管理。深化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率先编制法律援助申请类业务、咨询解答、受理审查等工作指引,引入卷宗结案时间变量,省内首创差别化补贴机制,今年共办理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件,接听12348热线电话978个。精选近10个优秀典型村社区顾问服务案例,形成类型化、规范化的顾问工作流程,供基层村(居)委学习借鉴,实现顾问系统服务效益最大化。“七五”普法以来,我们致力于探索“法宣办搭台、部门唱戏、全民参与”的融合共建新模式, 开展各类普法活动00余场次。一是“硬指标+软激励”,普法部门全参与。制定“七五”普法责任清单,把全市“七五”普法规划细分成20余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79个机关单位,12个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制定不同的普法指标,推动“谁执法 谁普法”“谁主管 谁普法”“谁用工 谁普法”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和法治xx建设考核中,基本实现“独唱式”向“合唱式”普法的转变。 二是“制度化+项目化”,需求供给更平衡。促进普法需求和供给实现动态平衡,依托庭审旁听、报告会、法治讲座、法治文艺、典型案例巡展等形式,发动全市30多个有普法职能的单位部门,组织策划“以案释法 基层行” 127场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务实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企业经管人员关键环节、青少年关键时期普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任职培训必训内容;策划“法润xx̶和谐劳动关系”项目,逐步建立劳动关系双方依法民主协商维权机制;策划“争当先进、德法同行”先锋行动,在百所学校选评“学法小童星”“尊德守法好少年”各10名。三是“互联网+微载体”,社会资源广协作。依托社区法治长廊、居民圆桌会议、释法亭等载体,组织社区法律顾问结合民生活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现场“微互动”普法。在村(社区)打造普法“微讲堂”。依托镇级法治文化创排中心,结合各镇中心工作,充分运用法治文化能人,创排法治文艺 “微演出”。在农家书屋设立法律图书角,配备法律图书7000余册,打造村居民学法“微充电”平台。依托普法双微平台,每日推送普法信息,移动终端 “微普法”。 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为基地,让普通大学生成主角,通过自导自演、观影评论和传播带动,打造普法花样学姐系列“微电影”。深入落实《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标准》,从监督管理、矫正帮扶、基础保障三方面37个环节,确保 “两类对象”严管在控,无重新犯罪。截至目前,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在册数318名,其中严管113人,入矫率、受教率、期满解矫率均达100%,已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服刑人员处以警告处分10人次,收监1人。一是划定“三个绝不允许”红线。绝不允许任何一个请托例外,无论是谁请托、因为什么原因,只要不符合法定要件,绝不允许不假外出;绝不允许任何环节脱标操作,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科的作用,全流程监督矫正执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合法合规。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违规执法,牢固树立依法执法的底线意识,牢固树立“贯标推标用标”的观念。二是实施“两函两通报” 制度。建立专项工作小组,梳理各项工作责任,制作责任图,把具体职责明确到具体岗位、具体干警,通过开出督查整改函、领导提醒函,发出考核通报和诫勉通报等做法,动态跟踪、清单管理,用责任倒逼落实,用目标凝聚力量。三是做实社区矫正中心。进一步巩固社区矫正中心实战化水平和运行效率,探索建立以中心为核心,装备设施、功能设置、人员配备向12个司法所倾斜辐射的工作格局。升级现有视频监控系统成指挥系统,实现双向视频通信,连通中心主宣告室和司法所入宣告室(包括被宣告席、小组成员席等),通过视频交互进行宣告,开展集中教育。同时整合现有执法力量,通过巡回执法实践,加快社区矫正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建队伍、强站所,不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一是夯基础强基层。探索镇局共建新模式,全面落实《司法所建设导则》,从大方面40个细则入手制定xx市“星级司法所”考评细则,司法所分项积分、总分择优,已有家司法所按照省厅标准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共补短板、所所结对的基层发展新业态。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汽车客运站、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和牧城公园等地布点设立首批“法律诊所”工作,与原有的司法行政服务站相配合,为流动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二是转作风塑形象。全员参与、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落实”,集中走访东兴镇居民家庭782户,每月一次开展“固定走访日”扩展访、重点访、回头访,解决群众共性问题1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两千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9次。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专项召开纪律作风建设会议,严格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公信力。三是抓队伍增活力。探索 “双促”培养模式(立足岗位促学习,扎根基层促发展),落实“凡进必训”制度,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阶梯培养、统筹使用和流动配置等制度,年内已有一名同志走上科室负责人岗位,鼓励激发了队伍创新活力、发展内力。2018年,我们全系统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齐短板、推动工作,着眼“均等普惠”,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服务需求,激发基层百姓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在社会组织参与法治建设、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恢复性司法实践领域破局发力,奋力实现司法行政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供给有效扩大、保障逐步加强、群众更加满意。着眼法治社会建设,加快推动依法治理进程,大力提升人民调解实战化水平,努力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研判、预防和处置机制,线上,打造以“人民调解小助手”APP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定期向20余个调委会、9个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律师事务所发布中短期社会矛盾发展走势、对策。线下,加快推进“3931”调解网建设,打造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调委会全参与的“两所一庭一委”联调模式,提升局、所、站联动处置能力,放大名人乡贤作用,筹建个人调解室,开展“法律巡诊”“一站式”化解矛盾,做好00户以上小区调解工作室的布点建设,推动司法行政机关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着眼 “均等普惠”,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畅通市镇村三级服务通道,推动服务网络直达“细枝末节”。提档升级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拓展完善咨询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和档案管理等功能区划,确保老百姓的任何法律需求,都能得到“一揽子”服务。扩大12348与政府公共服务1234、公安110的共享互通;构筑法律服务外网为核心,职能单位全参与的法律服务网络联盟。加大公证服务站点、律师工作室布点密度,开展“律动xx̶法企同行”系列活动,建立劳动争议、医疗损害、交通事故等专业法律援助律师资源库,努力构筑起网上收集社情民意,网下快速反应处置的法律服务新格局。着眼风险防控,加快恢复性司法实践的探索创新,确保“两类人员”在管在控、尽早回归,不重新犯罪。借力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帮矫新模式,鼓励职能单位安排一定数量的机关干部兼任社区矫正帮教员,按就近、自愿和同质三原则,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一对一”、“一带一”结对帮扶。加大政府购买,将社区矫正非执法类事务工作,如“两个八小时”以及刑期半年以上“普管级”的社区服刑人员的走访、报到、心理咨询等委托给矫正社会组织,年初签约、年底评估、政府买单。放大“品格矫治”效应,结合各镇实际开展“菜单式”社区服务,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自身技能特长、健康状况、空闲时间,选择性参加、积分制管理,进一步提升矫治实效。着眼精准具体,紧扣“七五”普法中期迎检标准,把普法责任清单落到实处,加快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按照“一村一阵地,一镇一特色,一条线一品牌”的要求,培育一批 “接地气、连民心”的法治文化微阵地、新品牌。 大力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在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动媒体直播庭审、群众旁听庭审、案件宣讲等普法宣传活动长效常态。建立健全“以案释法”积分考核制度,年度经典释法案例、十佳媒体公益推广案例公投评选制度。组建各条线“以案释法”讲师团,打造“法治宣传全媒体矩阵”,实现公共场所显示屏、宣传栏、移动终端等载体全屏覆盖。着眼“打铁必须自身硬”,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学习,把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始终摆在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聘请人民监督员等举措,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司法行政服务队伍,牢固树立司法行政队伍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严格按照“一专多能、一人多用”要求,分岗位、分职责编制培训计划,制定实战训练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不断强化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有效地开展“强三基、创五好、争五星”活动,力争在2018年底标准化司法所创建通过率达100%。

来件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