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术工作总结
2014年学术工作总结
2014年我作的主要是量子力学的研究工作。将旧量子力学的错误阐述得更清楚了,将新版量子力学——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琢磨和更严谨了。即将出版两部学术著作,一部是汉英双语《定域实论量子力学》,另一部是中文的《质量宝贝》。这两部著作的前言概括了我这一年的工作。兹用这两篇《前言》作为2014年的工作总结。《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第一版《前言》在维护正统圈外的研究者中,谁发现了实时权威们在科学中失去理智(蛮不讲理)的地方,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突破。(1)利用云室的工作原理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又否认云室的工作原理(2)电子衍射实验解释的非理性就算电子衍射实验中的衍射是电子发挥其波动性而直接造成的,对衍射的具体说明仍然充满矛盾。对于多电子通过单缝时的衍射,利用不同粒子间相互干涉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双缝导致的双缝衍射,利用单个电子的惠更斯原理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单缝导致的衍射,利用概率波解释(可是,这种情况下的衍射图完全是一幅概率统计图,没有发生干涉,不能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在第三种情况下,暗纹处电子出现的概率比邻近明纹处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许多,而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暗纹是由干涉导致的,不是粒子出现的概率低。如果与光波比较,且第一种解释和第二种解释正确,那么第三种解释就不应该正确,也不是对电子具有波动性的验证,而是相反——未显示出电子具有波动性。即使电子等实物粒子的衍射实验结果真切地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还存在德布罗意波波速问题。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大于光速。量子力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德布罗意波是波包,波包的群速度就是实物粒子整体的速度。如果德布罗意波真的是由一系列速度不同的单色波组成的波包,那么,做电子衍射实验时又怎么能得到清晰的衍射图样呢?这样的解释明显充满矛盾。不能回答波包中那些相速度超过光速的单色波是什么波。特别是对于双缝衍射,如果电子是波包,那么它在穿过缝而发生惠更斯分裂时,产生的就不应该是波长完全相同的一列次级子波。再说,电子是非常稳定的粒子,如果它是波包,那它在碰撞时波包就会分散成各个不同的单色波,电子也就瓦解了。但是,电子在一般的碰撞条件下并不分解(衰变)。狄拉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有两个解——正能量解和负能量解。如果说这两个解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的事物,那么负能量解应该对于名副其实的负能量物质。可是,量子力学家认为,那种负能量解对应于反物质。要知道反物质的能量也是正值。量子力学家的这种选择犯的是中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那是因为量子力学基础理论和量子场论中的“零点能”概念需要这样选择。如果正确地选择负能量解与负能量物质对应,那么,真空中的虚粒子对就是正-负能量粒子对,而不是物质-反物质粒子对。认为凡是量子的特性都是量子力学的特点。这相当于认为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能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辩证地看,即使是在微观世界中,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也一定是有限的(量子论的适用范围倒是可以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实际上,量子不等于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不等于量子论(量子力学只是量子论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小于量子论的适用范围)。量子力学的前提条件中没有量子纠缠的内容,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也不能描述量子纠缠的具体过程。量子纠缠的现象和规律可以在量子论的适用范围之内,但应该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以量子纠缠为核心的Aspet实验证明的是量子的特点而不是量子力学的特点。经典带电粒子绕中心电荷作准确的匀速圆周运动(例如玻尔氢原子),存在pr=的关系。此式与海森伯关系ΔxΔp=极为类似。利用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可以严格地得到海森伯关系。归纳起来,ΔxΔp=可表示的意义有:动量与线度之积为一个常数;曲率与曲率半径之积为一个常数;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值。量子力学家只选择这三种解释中的一种。有人从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出发而导出了海森伯关系,量子力学家也不承认。看了上面列举的正统量子力学家的强词夺理的几种表现。就知道量子力学令人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是: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是可用的,然而其解释系统和测量观念不正确)。如果纠正了量子力学家所犯的上述错误,得到的必然是保留了现有量子力学逻辑系统而颠覆了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不确定度关系也只是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基础而不是量子力学逻辑系统的基础。如果电子衍射实验中导致衍射的原因是电子冲击固体表面产生了伴光(或者是电子湮灭掉真空中虚粒子对中的负能量光子而留下正能量光子),伴光再发生衍射,且量子纠缠和量子隐态传输现象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就不需要隐参量,更不需要“定域性、实在性和确定性三者不可兼得”的解释,EPR佯谬也不存在。定实在论量子力学就要闪亮登场了。它将保留现有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而向量子力学的解系统和测量观开炮。一定要打破正统量子力学学术壁垒!《质量宝贝》第一版《前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或者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冷战时期。国际上的外交也逐渐转入了“价值观外交”新阶段。大国博弈进入了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加剧价值观输出攻势。如果东方人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学思想方法,就不利于共产主义思想向西方的渗透(相反,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向东方渗透,即在“冷战”过程中对东方不利)。现阶段,生产的目的和管理的目的都可以不受社会制度的绝对制约。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目的也可以是为人类造福(有少量优秀私企早已跳出了功利性管理的圈子)。但是,受过去遗留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质的影响,目前西方管理的本质和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属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分配和使用的功利性管理。这种功利性管理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是正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西方的管理研究是将劳动力也当商品的物质财富管理方法的研究,也是约束性生产管理研究,侧重于技术程序标准化约束,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缺乏精神财富管理研究(或思想管理研究或素质管理研究)、情感管理研究和管理学本质的研究。这就迫切需要公益性管理思想方法的诞生。非功利性管理也不是完全不要经济效益。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确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理论没有阶级性,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适用性与社会制度无关。换言之,无论是公有制社会还是私有制社会,都可以使用现代东方管理理念。关键在于生产目的的选择。对于为什么要提高质量和怎样提高质量这两个问题,不能仅注意怎样提高质量这个问题。因为,如果缺乏纯正的提高质量的动机,无论提高质量的方法有多好,也不能很好地实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还很不足(或者说很不均恒),人们在提高行为质量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够。幸福度指数最高的国家并不是最富足的国家;有些富人的幸福感还没有一些穷人的强。这表明,幸福度指数并不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成正比。人类的行为目的和管理的目的也应该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转变为“追求幸福感最强化”。最好是“追求幸福感最强化”为主而兼顾“追求利益正常化”。人类的管理也应该从生产管理转变为“以‘神管’为主而兼顾‘物管’”。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者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工人的死活,从而使那个时期的生产管理的目的是罪恶的求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和劳动力买卖关系。现在,虽然情况大有好转,但资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残留有那种烙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人文关怀当作管理之外的东西)。这从质量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西方管理所使用的质量定义核心是“顾客满意卖得出去的就叫质量好”而不管产品对整个人类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西方管理理论的灵魂还需要洗涤。对于分配非劳动产物和非亲为的劳动产物及非工作时间内的行为影响到的资源,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的“人气资源”的分享(包含分配)不是按劳动量进行的。提出质量天下理论及按质分享理论和原则,可以弥补知识经济理论和按劳分配原则的不足。行为质量决定资源创造、占有和配置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价值体系的作用。提高质量可以在资源占有和配置上取得更多的优势。行为质量高,必然会导致“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然会导致“资源所向”和“价值所向”。“按质分享”就是必然的。各个机构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投机取巧的倾向。需要自身的道德和习惯以及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环境来约束。需要缔造一种和谐的质量文化氛围。既然行为质量决定所有的人造价值,那么,在崇尚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意愿,即“以质遂愿”(或“以质遂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行为质量的产物。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包括(或可以发展成为)对其提供者的行为质量的认可。以质遂愿是质量文化和质量道德的核心。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按质分享理论的问世是质量管理基础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对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是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作者的本职工作很忙且与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利害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社会力量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有搁浅(中断)的危险。所以,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者、“以质遂愿规范”倡导者和“按质分享”经济理论提出者向广大质量管理工作者寻求广泛的支持和合作。中国如何由产品输出大国变成文化输出大国,如何实现由经济发展导致的文化科技的飞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合作频繁经,政治制度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流派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物欲横流,钱本位和权本位思想严重入侵学术界。若权威对自主创新性特强的成果表现得过于慎重(以致易被误认为是“冷淡”或“麻木”),就很不利于“大师”胚胎的发育。谈不上为“大师”的成长提供理想的土壤。实际上,也许只有“另类”才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师。 2014年12月4日 于XX
.- 上一篇:学校领导班子2014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客户经理2014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