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作文(精选8篇)
月是故乡作文篇1
今天,想必是十五了吧?我坐起身,拉开帘子,一轮皎洁的明月,如李白口中的玉盘一般悬在空中。
天很晴,没有一丝云,一颗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这明月所占据。
不禁有几许伤感,同一月之下,却隔着两颗无法相遇的心,母亲,你也在那儿抬头找着吗?几丝凉风吹过,再一看,这月仿佛已经黯然失色,我只记得,家乡的月,永远是这么亮,月下的事,总是如此深刻。
小时候,月是这么的明,土,是这么的甜,乡下,水是这么清,门前的榕树,想必已经长大?
乡下的夏永远是这么热,这么静,这么亮,我走在老家的院子中,光着脚踩在厚实的土中,望着月光如牛奶一般柔滑的泻下来,被榕树的枝叉剪得零零碎碎的,散落了一地。
母亲出来,她牵着我的小手,问我:“儿啊,那是什么?”她指着那轮明月,我用嘴含着手指:“月,月儿……”我又问:“月儿上有什么呀,妈妈?”她笑了,笑得是这么美,虽然那时候她已经三十八岁了,鱼尾纹拧在一起,眼眯起来,但我仍认为她很美,她抱起我,说:“你看,在那空中,在月儿上,有嫦娥,有玉兔,有吴刚,”她顿了顿:“你看,月亮这么亮,可却是太阳的绿叶,它撒下的,正是自己的希望,”她指着月,在月光的沐浴下道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母亲没上过大学,可她以自己的语言,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
乡下的夜,很热,没有风,只有月,与榕树伴着,远处传着微微的蛙鸣,隐隐有着灯在闪烁,母亲的怀抱是多么的温暖,不知道有几次在温暖中入睡。
如今,身在异乡,无法感受原来熟悉的温暖,只能在同一轮月下,不同的月光下,以梦,来怀念已经逝去的美好吧!
月暗了,但我知道,外面的月纵使消失,心中的月却永不熄灭,我也知道,有千万名游子,有千万个亲人,心中都怀着这轮月,这轮属于家的明月。
多少人,把爱,把思念寄于明月,想着,有几颗另外的心也与你一同望着明月,虽不能相遇,但也是相遇了,也是知足。
月,是故乡明;月惟故乡明。心中的明月,只能属于那遥不可及,却近得不得了的家乡。
月是故乡作文篇2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为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改的严整的笔记。
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
多幺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为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情感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哦。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月是故乡作文篇3
读了季老的《月是故乡明》,我深有感触。季老身在异国他乡,到过许多风景区,风景区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挂在天空,他并不喜欢。在他看来,那婀娜多姿的月亮远不及故乡山头的小月亮。故乡的月亮虽然暗淡,季老却认为这才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因为故乡的小月亮,在故乡的天空照着自己牵挂的故乡与亲人,季老认为故乡的月亮才是最明亮最美丽的。
看到季老饱含深情地描述故乡的山山水水,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季老的思乡情结。读了他的文章,让我禁不住想起了爸爸常带我去的故乡,我也想写写故乡的山水和月亮。
我的故乡在常德市桃源县于家坪,那里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姓于,所以取名于家坪。
我喜爱故乡的那条小溪,自从爸爸带我去了那里,我便觉得即使是大江大海,也比不上它的纯洁和美丽。
小溪的两旁生长着一排叫不出名字的树,它们斜斜地生长着,一条长长的树阴是我的避暑之地。我和爸爸踩着泥走在溪边,骄傲的太阳被茂盛的枝叶顽强地挡住凶狠的光芒。
小溪浅的地方一根手指就能触到溪底,鹅卵石上溪水欢快地淌过。冬天,我把手伸进溪水,一阵刺骨的凉传遍全身,我的心仿佛正接受着一场异样的洗礼。
走在溪边,潺潺流水的声音划过耳畔,仿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我继续前行,一个小型的天然瀑布在眼前呈现!几块又高又大的石头屹立着,小溪水从“高处”流下,落差只有几十厘米,比起广西边界波澜壮阔的“德天瀑布”来,这个小小的“瀑布”就像害羞的农家少女,有一种淳淳的农家气息。
好多奇花异草伴着小溪成长,或浓或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远处,农家的屋顶冒着炊烟,还能闻到柴火做饭的香味。啊,这就是故乡的气味,是我喜欢的味道。
晚上,我躺在床上,透过玻璃看着天空,发现这里的天空与我居住的城市完全不同,月亮是那么的婀娜,星星是那样的明亮。
回到长沙后,我不止一次梦见故乡那“唱着歌”的小溪,还有“吐着”芳香的花朵和不断向我“挤眉弄眼”的星星,再看天上的那弯月亮,不知为何,我觉得它竟然变得有些苍白、有些憔悴了。
【精选】月是故乡作文三篇
【精华】月是故乡作文三篇
【精华】月是故乡作文4篇
月是故乡作文(12篇)
月是故乡明作文
月是故乡作文篇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古至今明月都是寄托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诞、月夕、秋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中秋节很早的时候便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的习俗。
那天晚上,我一回到家就可以吃饭了桌上的饭菜丰盛极了,有一只只粉色的虾,一块块烤熟的鸡肉,还有许多许多让人垂涎欲滴的菜,绰起筷子就干,吃到最后我甚至忘记了还要出去赏月。
经妈妈一提醒,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向外冲。可是月亮被云遮住了,我直钩钩地盯着乌云,慢慢地云就像给月亮让路似的向两边散去,露出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它似乎在跟着我走,把漆黑的夜晚照的如同白昼。妈妈说,有一首歌唱到“月亮走我也走……”妈妈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摇摇头,相信我初中学完就能解答妈妈的问题了吧。
虽然我知道月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的,但是此时此刻在我眼里,它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月。
中秋节,代表着团圆,多少游子望月思乡;中秋节又有诗一样的美轮美奂,我们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抬头望着那一轮明月心中有无穷的幻想……
月是故乡作文篇5
“月是故乡明”,杜甫在颠沛流离的**年代曾这样说,而在如今白鸽飞满蓝天的时代下,脚步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依旧可以这样说,只是这“明”的不只是月,还源于一份来自文化的自信。
从清朝闭关锁国到后来的崇洋媚外,一路走到21世纪,中国人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欢欣而好奇地面对这异域的浪潮与流行。“韩风”“日系”等词语热度久久不退,一档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在纷杂的浪潮中突出重围,一跃成为年度爆款节目,嘻哈也随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源于美国街头文化的嘻哈绑着脏辫,带着叛逆的气息饶舌,这似乎与国人喜闻乐见的风格有所差异,但这也恰巧反映出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节目高手如云,不乏外国歌手,但最后胜利的冠军之一却是那个高喊着“勒是雾都”学不来低调的重庆男孩GAI,这体现的不仅是他个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更是无数中国观众在异域嘻哈大风中仍保存的一份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我们渐渐地发现,在欧风美雨中,中国文化像一股清流,如同唢呐在世界之音中脱颖而出。现如今的我们不再会因为怕而关上国门,更不会在纷杂浪潮中迷失本我,我们自信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开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展示出“中国味”。中国更加开放了,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但依然有人船上了汉服,捧起国学,梦想有一天“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才是真正的自信,不在于你有多骄傲自豪,而在于世界浪潮的冲击下你仍坚守什么,热爱生命。
中国人常言,没有比较,就没有差异,对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我们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但也不完全肯定本土文化,在倾听他过世界之音后,我们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立足于传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经过细致雕琢而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它保持信念。
在日益开放的生活中,如今的“月是故乡明”更代表着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坚守,代表着在见识过大千世界后的希冀与归属感。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在世界之林中走好自己的文化自信之路,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月是故乡作文篇6
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连我都不可思议。我居然在远离家乡的、豪华的法国呆了十年。中秋佳节,面对丰盛的晚餐、望着圆圆的明月,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明月。
记得十年前的中秋节我们一家非常热闹,也可以说是合家大团圆。那天晚上外公、外婆、舅舅一家、姨妈一家、阿姨一家以及我家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那晚的菜非常丰盛,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鸡腿、白切鸡等。吃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开怀畅谈,外公外婆开心的笑不拢嘴;舅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笑来笑来的,好象被人点了笑穴一样;六岁的表弟更加可爱,他一边吃鸡腿,一边说好吃好吃,一边向我们扮着鬼脸。那一天,天气晴朗,非常适宜郊游、赏月等户外活动。我们一家人到中州公园赏月,来中州公园赏月的人很多,有老有少。沿着环洲游布道一路走去,经过合欢林绕过猴山、儿童乐园、观鱼池等。每到一处那个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那个中秋节我过的非常快乐。
“丁零零,丁零零……”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我更加了解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含义。
月是故乡作文篇7
我从未离开过故乡这片土地,自然无法体味游子作异乡客的感受。然而,细细想来,那一词一阕一诗被我所默默咀嚼的,其中的思乡之真切我难道从未感受到吗?
那怯了而问“君家在何处”的女子呵,带着“或恐是同乡”的憧憬的女子呵,在崔颢的笔下生得如此多姿绰约。思乡情总是离不开心头,它甚至还在心头间绕转千秋:忘不了故乡的侬语家常,忘不了故乡的吉庆嘉祥,更忘不了故乡的声乐琵琶。
旅居在外的游子呵,当耳畔响起故土熟悉的乐曲时,你的眼前是否能看到家中艺女熟稔的捻弦呢?你的双唇是否哼出与家人共饮饯别之酒的小令呢?在外的游子呵,你今日于渡口,明日于驿馆,你也应听过不少的曲了,你是否与吟诵“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的乐天有同是沦落人之寥寥无归属感呢?
望月怀人,望月思乡。同年同月忘同月,思人思情思故乡。在空中永不褪色的月不得不说它是游子最能寄怀情思的物什了!举头望月,低头思乡。只因素娥的皎洁若那寒冷的冰霜,竟勾起李白那凄凄切切的思乡愁绪。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玉兔慵懒地行走于故乡与东坡所处的异地间,东坡不得眠。
在外的游子呵,你们是浩瀚江波上无依的一片孤舟,任风吹着你们幽缈的情思;羁旅的乡愁呵,它们是蒲公英的绒毛,天涯无处是其空所;衣襟上的尘埃呵,由京畿与故乡的气息攒聚累积,它们见证着游子们的颠沛流离,愁肠百转……
故乡的春天,满眼的青翠桃红出现在游子们的梦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游子们可知故乡是什么模样?家中良人的容颜又经历怎样的摧残?欲归不能归,眺望东方,于是,在夜里,游子们的魂灵快马加鞭,将一片片的葱翠掠成了缕缕的青烟;于是,在月下,游子们泪湿沾襟,泪里藏着故乡泥土的雨后芬芳……
游子们太寂寞,已近故乡,情怯难往。怕的,是良辰美景变为荒芜;经历的,是秋来寒暑流过的几笺落寞;而在外陪伴他们的,也只有似春水流不尽、似闺怨道不明的缕缕乡愁,也只有如那自由的流星般的举世漂泊之感。
我似乎可以听见,游子缓步近乡的跫音;我似乎可以听见,游子望眼故土的怆然。
在秋日,在凉柯下,我似是听到了落红归土的声音。
月是故乡作文篇8
从小我就爱看月亮,现在也是如此。月光如水,犹如时间浮起淡淡的流光,淌进那些澄澈的回忆。月色朦胧,朦胧之中让我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童年回忆。
月下回忆
月光总是那么柔和,让我联想起儿时故乡的那轮明月……
月下,我和爷爷奶坐在小石凳上谈论着我长大后的志向,奶奶手里握着一把蒲扇,帮我扇走蚊虫,爷爷一边剥着桔,一边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爷仨在月光下快乐的嬉笑着,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都绽开了花……
月光下包饺子
八月十五除了月饼,饺子也是我们北方人民必备的节日主食。
月影下,我和奶奶在院子里包饺子,奶奶手把手的教我,还告诉我了一个小口诀:薄皮子,包饺子,饺子要有圆肚子。奶奶教的仔细,我学的认真。一个一个圆肚子摆满圆圆的篦子,包好饺子烧开水,咕咚咕咚放进去,再看着饺子一个一个浮上来。饺子美味,我吃的合不拢嘴,心里也热乎乎的,浅浅的月色下,是浓浓的烟火气。
月下的思念
转眼又到了八月十五,但是这次却不一样,我坐在城里的高楼上,望着窗外的那轮躲在银灰色云朵后面的月亮,心里思绪万千,不禁回想起故乡的那轮月亮,它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高,那么亮,我的眼里噙满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
“举头望明目,低头思故乡”,我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