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必修三(4篇)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必修三
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必修三
海水性质(包括海水温度和盐度)
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纬度海区: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洋流因素)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马鞍形”)。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小;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大。
②陆地径流:陆地淡水汇入多,盐度小;陆地淡水汇入少,盐度大。
③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盐度高,寒流经过盐度低。
④海域封闭状况:较封闭的海区,不易与外海交换,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融冰影响:高纬度海区,融冰时,盐度较小;结冰时,盐度较大。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必修三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地的年较差小。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必修三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