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微课基础会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8-02
一、微课的含义
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会计微课程属于开放式课程,其主要是借助在线与移动学习手段,来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课堂知识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师资优化配置,而且达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
二、微课程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
1.时长较短,学生思想易于集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为45分钟,老师在一堂课上会讲授较多内容,学生一般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因走神而漏听关键知识点。微课时间则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学生则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专注精神,抓住课堂重点。因此,微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突破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来说属于入门科目,同时也是考证的基础。高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不到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调动是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也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1.微课的选题
微课选题时需要转换角度,因为真正判断微课是否成功在于微课的使用者能否有效使用,并达到教学目的。《基础会计》的知识性、系统性较强,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式接受,往往教师讲授完,学生听完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不再深入研究。而微课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将知识点分解,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查漏补缺,化被动为主动,反复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理解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学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习惯。
2.微课的设计
微课选题后,进入设计阶段。应包括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结。
(1)具体设计过程简述
笔者认为该部分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制定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设计内容见表
表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教学环节解说词画面要求
片头欢迎来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的微课堂主要信息字幕提示,展示微课主题
导入新课1.库存现金的核对方法是什么,具体怎么进行?
2.对于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现的账实不符现象,该作何处理?回顾课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
通过案例《7年“蚁贪”300余万出纳账务获刑14年》,引入银行存款清查的重要性,从中了解什么是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对账单的作用引出新课
模拟情景,以舒缓音乐为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知识新授演示银行存款的核对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模拟情境
以此种方式呈现出企业是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
课堂小结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动画方式
主要以PPT的形式展示
(2.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微课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刻谨记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微课时间最多放到10分钟,因此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二是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同时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四、结论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会计教学课堂的一种延续。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波兰.以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为例的微课设计探讨.教育教学(2014年18期)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微视频
从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来看,其宏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少而微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多。因此,运用微视频对这种微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更方便、更深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运用微视频能够生动、具体的把课程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吸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研究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进行有效整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动性整合,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生动性整合就是把生动、具体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微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的将生物教师所要教授“微观”内容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出来。高中生物课中的微观内容不同于宏观内容,因为宏观的生物学内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可以用肉眼感知的,而微观内容则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微视频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以讲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存活”内容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细胞、病毒等概念时就进行学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全部的课程内容。而通过微视频进行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向学生们播放一段SARS病毒侵害肺细胞的微视频(或其它病毒入侵细胞的微视频),这一微视频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达成“病毒虽然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它的生存也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依赖活细胞才能够存活”的共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视频对于教师讲解微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微视频的生动展示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适时的把微视频教学手段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趣味性整合,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
所谓的趣味性整合就是把充满趣味性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细微而又繁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并借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激发学生课上、课下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借助微视频手段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做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微视频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探索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中的“基因有遗传效应”为例。教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为什们小老鼠在注射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会变成荧光鼠?”接着为学生们播放小老鼠变荧光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荧光鼠”的进化过程,以促进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够迅速得出“小老鼠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也有了显示荧光的特征,说明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同时,能够使生物获得或失去某种性状”的结论。学生通过有趣的微视频探索出了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结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环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探索“基因有z传效应”的热情,既增加了生物课的趣味性又推进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趣味性的微观教学时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微视频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体现本堂生物课要解释、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就盲目的运用微视频手段。二是微视频要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微视频要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引起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程衔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热情。
三、设问性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设问性整合就是把带有问题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微观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源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这类生物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又了解不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情”,运用“微视频设问―课堂讲授―问题答疑”的教学步骤对课程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及讲授。要在课上利用微视频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解答兴趣,使学生在微视频问题的吸引下,始终保持对探索该问题的热忱,从而不断积极的参与到课程问题解答中去。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中的“血细胞和草履虫生活环境的不同比较”为例。在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血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环境以及草履虫在水中的生活情况,并引导学生探讨二者生存环境的不同之处。通过观看这一微视频,学生们被问题吸引,纷纷参与到课堂中,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小A说:“血细胞生存在体液内,草履虫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稳定,并且血细胞不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它要从外部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要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这一微视频的播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之中,解答了教师在课前的提问。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继续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的讲授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既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发散性整合,引а生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
发散性整合就是把带有启发思维性质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学相关知识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细胞,加之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条的组合就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微视频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细胞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教师首先播放微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内环境。通过视频中的介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思考内环境对细胞生存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为细胞提供稳态的内环境等问题,完成生物探究课程的学习。
又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增殖》内容时,播放制作的细胞增殖的完整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把过程人为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
所以说,在把微视频与课程内容进行发散性整合,一方面能够对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说明,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微观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们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厌烦。微视频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微视频教学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如教师要控制好一节课内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呈现方式及播放时间。还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以保证发挥微视频的最佳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韦剑欣.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结合的思路探析新时期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探索当前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论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西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行业英语的价值反思与解读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微课在中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探讨大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2-2-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于永欢,代东东.微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结合路径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