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网络文学作文1100字
我看神七问天篇1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成功举办了万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美轮美奂的北京残奥会。在举国同庆的盛会后,中国又迎来了振奋人心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问天,这次的宇航服重量可达130公斤左右,这对三位宇航员起飞前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挑战。这次神七问天也引起了全国的轰动。中国首次三人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承担着祖国派给他们在空间首次出舱与探索宇宙奥秘的大任,也凝聚着十三亿人对他们的期望与保佑,更是为了祖国未来创造太空站而努力成功。
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时间只有一分钟,全国人民瞪大了眼睛看着飞船,渐渐的只剩五秒钟了。“5”“4”“3”“2”“1”,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9月25日21时10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将飞船推出去的那一刹那,我们心情澎湃、激动不已,刚才的心惊胆寒顿时烟消云散。远远望去随着舱尾的火焰发出的光芒,发射出的飞船越像流星一样闪闪发光,飞快地穿过天空奔向宇宙。不一会儿,飞船就像一条虫子,不断地将自己身上的累赘抛向太空,开始了漫长的遨游。宇航员以他们丰富的经验,一小时27972公里向地球环绕。在霎时般的前进中,宇航员们与平常一样娱乐或聚精会神地看书,不时还会做一些怪异的动作。比如说翟志刚正在专心的看书,再看看身旁的刘伯明却正在打ok的手势,景海鹏还在吃晚餐呢。28日中午,飞船已绕地球30圈以上,同时离宇航员翟志刚出舱的时间也一点一点逼近了,这个实现中国第一次太空出舱的辉煌时刻即将到来,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16时29分,飞船进入测控区,通过电子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飞船里航天员活动的实时画面。16时41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航天员翟志刚按照地面控制中心指挥人员下达的出舱命令,缓缓开启轨道舱舱门后出舱,这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大家十分兴奋。当到达出舱扶手最上端时,他转过身来,面向摄像机挥动右手致意,也在这时引起了群众的欢呼。翟志刚地面控制中心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翟志刚讲完话后,胡锦涛主席隔着一个天地与翟志刚谈话。“我是胡锦涛,翟志刚同志、刘伯明同志、景海鹏同志,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对你们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胡锦涛说。翟志刚说:“谢谢胡主席,谢谢全国人民。”“我最想知道的是你们现在身体情况如何?也想了解你们的工作情况怎么样?”“我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好,空间实验正按计划进行,出舱活动顺利完成。请胡主席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你出舱以后在太空行走的感觉怎么样啊?”“在太空漫步的感觉很好,“飞天”太空服穿着舒适。置身茫茫太空,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你们出舱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你们作为担负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谢谢胡主席,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关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希望你们再接再励,圆满地完成后续任务,祖国和人民期盼着你们凯旋。”“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谢谢胡主席,谢谢全国人民。“谢谢。”这样一对简单的对话却代表了十三亿人的心,宇航员是多么辛苦,他们需要严格的训练与自身的适应,如果没有宇航员们无私的付出,中国怎能走向和美国与俄罗斯一样创造太空站?
经过了这次观看神七上天,我不仅知道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伟大的前途,更懂得了航天员的英勇与耐力。
我看网络文学篇2
网络文学是随着这几年网络的普及而迅速兴起的。上网一转,网络文学站点林立,比较大的如“榕树下”,其作品以中短篇为主,内容丰富,新作层出不穷,一派繁荣景象。对网络文学的前景,大家各有说法,仔细分析一下,也许会看得更清楚些。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
相信上面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网络与文学的结合,不应是生硬的概念拼凑。数字英雄们要发展网络经济,走电子商务之路,其目的不外是为了利润,维持网络经济的根本是赢利而非一时的炒作。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目前全球知名网站的纷纷亏损把这样一个课题推到了人们的面前:在网络经济系统理论尚未成型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文学和网络结合起来成为赢利的经济模式呢?传统的商业理念让人很自然而然的把网络文学分拆成“网络”+“文学”两个金字招牌,配以强大的媒体宣传,将它商业化。网络文学作品将会像麦当劳快餐和公共澡堂一样,“有兴趣,大家一起来”。那就不难想像会有这样的情形: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点击网站,浏览一页又一页的文章,关掉一个又一个的广告窗口,任凭时光流逝,最后才依依不舍地断开MODEM的时候,电脑硬件商、网络服务商、网站经营商等正聚集一堂举杯欢庆我们热情的点击化为他们银行账户储备金额增长的原动力。
网络文学:网络的文学?
现在网上盛行聊天、玩ICQ,网恋之潮也如烈火燎原势不可挡。所以以网聊、网恋为题材、迎合青少年品位和心理需求的文学作品自然大受欢迎。《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其中的代表作。该文中就有网络时代的爱情观、生活观、现代人的情感解压等好几个新潮理念值得人们去大炒特炒。但这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有些新事物的耐读性可以用嚼口香糖的理论来描述:初时味道很甜,大家都越嚼越起劲,越嚼越烂,嚼到无味的时候,蓦然回首,也只剩下嚼得黏糊糊的印象。
网络文学=文学的网络!
网络文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文学,网络只是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媒体为文学服务。网络文学走向过俗过溢的商品化或只把题材局限于网恋都不利于它的长远发展。
要使网络文学发展为文学的网络,就要扫清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首先是题材的拓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方面“榕树下”就做得很好,稿件取材广泛、内涵丰富,显得多姿多彩。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读者,而读者群的扩大正需要作者们对新领域题材的尝试。“榕树下”有一篇《赤兔马的回忆》,用马的视角观察历史,纵横古今,视角独特,意味悠长,可以说是一篇高质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当然,网络文学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要努力发掘和开拓广大的通俗文学市场。艺术源于大众,阳春白雪故好,下里巴人也有它的妙处,孤芳自赏往往是弱者的表现,这正是网络文学要警惕的。
总之,如同网络一样,网络文学也是个新生事物。从资金、技术、人力、市场等因素考虑,当前网络的战国时代必然要向优胜劣汰的趋势发展。而网络文学在这网络经济的大潮下是否能找准自身位置,求得更大发展,正是我们翘首以待的。
我看“胡图道理”篇3
我看过许多动画片,觉得《大耳朵图图》最好看,因为它给小朋友说明了许多道理。每一集都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结尾就是图图给我们讲“胡图道理”,比如:小孩子不可以看太多电视,看坏眼睛就不好办了。做事情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努力去做了,也会做成事情。虽然是小孩子,需要被人关爱,但同样也要学会去关心别人喏!我觉得胡图的话很有道理,我要牢牢把它记在心里。这是我看动画片的收获。
卢宇环
一(5)班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看城市新变化篇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看城市新变化
五(3)班朱锐婕
我坐在书桌前,苦苦思索着,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是这样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改革之前和之后三十年的变化。可是我思索了半天也没有思路,毕竟我是在21世纪出生的,不像是出生在70、80年代出生的懂得了那么多突然,一阵猛烈的风吹了过来,将我卷了进去。
我突然看见了一幅奇怪的景象:周围的高楼大厦在一瞬间变成了一间间低低的平房;人们身上的漂亮衣服变成了一件件黑白相间的衣服,一点都不好看。难道自己是在在做梦?我奇怪的望了望手表,但上面的字却变成了“1978年2月4日”。我终于揭开了这些谜题,原来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改革开放之前,这不正好是一个搜索资料的大好机会吗?我费劲地走过这条一脚泥巴的黄泥巴路,因此在马路上的只有几辆自行车,小心的走过了没有人行道和红绿灯的马路,来到了一间房子里,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让我明白了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巨大差异。柜台上是一台陈旧的老款收音机。桌子上摆的是一张张粮票、布票。正当我查看的时候,我就又被卷了出来。
我惊魂不定的又看了一眼手表,噢,我又来到了21世纪。我不禁再次看了看这发达的城市,一层层的高楼大厦又回来了;四通八达的马路展现在我面前;来来往往的车辆平稳的踏在沥青路上。家里挂着的是彩色的照片,新式的电视机、电脑、空调、冰箱……
经过改革我国的其他地方也有了许多的改善。现在的科技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我看“东来西去”(教师手记之422)篇5
语文第五单元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说是盖叫天有一次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称有两个人一个从东来,一个往西去,在过一座独木桥时,谁也不让谁,问大家他们是如何过去的,在大家苦苦思索之后,盖叫天用了两三句话就解开了问题,题目中要大家回答他说的是哪些话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果全班有十之八九的同学都回答不上来。
这是一道有脑筋急转弯性质的题,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题,在这道题里涉及到语文知识和心理定势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具备了相应的语文知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来,即两个过桥的人都是往同一方向去的,从东来也好,往西去也好,其实都是一回事,既然他们不存在对面相逢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谁让谁和谁与谁争的问题了,也不会有到底用什么方法让两个人过的思路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我却看到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写互相谦让的,意在礼仪教育、让先的品质,答题者重在得到了文明行为的思想教育,并懂得了以后凡事只有懂得互相礼让才能彼此方便的道理,这样理解的占了不少;也有写用各种方法过河的,有的说踩着石头过河,有的说乘着小船过河,也有的说互相拉着手过河;更有的则是异想天开,说是一人会空翻的,也有说是一人背着另一人的,也有说是突然出现奇迹的,等等。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忽略了文章中的句子。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道题目除了考验人的语文能力之外,也是在考查人的心理定势问题,大多数同学之所以没去考虑文中句子的含义,是因为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故事中的话是没有毛病的,盖叫天讲的故事中不会存在语句上的问题,只有听的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于是他们拼命地猜到底是怎样的两三句话让众人顿时明白过来的,不少人就在设计这两三句话。心理定势在这里起到了负面作用。
从这道题目中我看到了我们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道题目虽然说有点投机取巧之嫌,但其中也不难看出同学们思维上的误区,审题的不仔细是直接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就像听盖叫天讲故事的人一样,同学们也没有在答题上认真推敲题目中的意思,结果当答案公布时他们是懊悔不迭,原来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却没有想到。而另一些人确实是搞不清方向,这是常识上的一个欠缺,比如有人就说他怎么也搞不清楚“从东来”“往西去”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就胡乱地写了一通,直到后来讲解时我用图示表现出来,并作了解释,他才恍大悟。由此也看出我们的学生亟待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一些学识问题还需进一步巩固。这两个方面正说明我们现在教学的一种误区,即缺乏仔细审题的能力和缺少相应课外知识的问题。哪怕是再笨的人,只要对这道题或这种知识看到过一次,也都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了。因此,一方面是课外书也要能看富含语文趣味知识的书,如语文的百科知识类内容,另一方面,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多看书的同时,多一些思考。
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中,我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的许多细节。
(时2006-11-22)
红旗飘飘-我看祖国篇6
每当体育健儿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我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真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何为民族精神?字典上的解释是;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对于我们这一代“孤陋寡闻”的中学生来说,民族精神和拥有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似乎只存在于那血战沙场、刀光剑影的时代、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浴血奋斗的岁月。这样一来,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杨靖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这些具有民族精神的民族英雄,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其实,放眼来看,我们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民族精神不一定只是体现在“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那些在运动场上经过努力拼博最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运动员、那些为了祖国的腾飞而日夜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的工人、农民。他们不也是在捍卫本民族的利益和意识吗?詹天佑的发明今天仍被世人称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还没有人逾越,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不仅解决了本世纪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下世纪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被认为是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绿色革命。”被称之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这些难道不令国人自豪吗?不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吗?
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不是也有那么多拥有民族精神的运动健儿吗?那一幕幕扣人心悬的画面不也令我们热血沸腾吗?射击运动员王义夫第六次参加奥运会,尽管他已44岁“高龄”、尽管大脑供血不足、尽管他曾经晕倒在赛场,他仍坚持到最后,在扣人心悬的比赛中终于在最后一枪得到了冠军。网球运动员李婷和孙甜甜,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靠着顽强的拼博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站在了冠军领奖台上。女排姑娘们,凭着永不放弃的毅力与令人折服的团队精神,一分一分地追,凭着坚强的意志品质,终于反败为胜,让中国女排在20年后重新崛起,再次站在了奥运会排坛的巅峰。12秒91!中国小子刘翔神奇而美妙跨跃,不仅在奥运会赛场上刮起了一阵阵黄色风暴,而且还书写一篇中国版的西腊神化,把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推向高潮。这一切不都是民族精神的表现吗?还有那唐功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惊世一举,更是将中国人必胜的信念展现在世人面前。使祖国人民看了为之振奋,为有这样的儿女而感到自豪,难道这不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吗?
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地,运筹帷幄的将军、血战沙场的战士值得尊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运动员同样令人钦佩,还有那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工人、农民,正是他们发扬、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演绎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我眼中的民族精神,一种伟大的,可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